張維宇
(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廣東 廣州510070)
如今,環境保護工作在發展條件下面臨著新挑戰和機遇,同樣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工作也需要重新認識[1]。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是指對建設項目環保設施建設、運行及管理的情況檢查,設施運行效率測試,污染物達標排放測試,設施建成后排放污染物對環境影響的檢測評價[2~4]。驗收監測是檢驗建設單位執行“三同時”制度的重要手段,是建設項目能否通過環境保護驗收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據[5,6]。近年來,國家環保部相繼頒布了一系列關于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的驗收技術規范,使得各類型的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有了重要的技術依據。但是,當前驗收監測工作仍然存在著不足,本文結合實際工作,提出了一些解決的建議。
(1)環保“三同時”制度的全過程在非污染性建設項目的落實不夠重視。“三同時”制度是指環保設施與建設項目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7]。目前,驗收監測局限于環境治理設施末端排放污染物的監測,側重于污染型項目的環保設施,而對于非污染性建設項目的“三同時”管理不夠視。
(2)驗收監測技術規范有待完善。2007年至今,國家環保部相繼發布了包括城市軌道交通、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石油煉制、乙烯工程、汽車制造、造紙工業、生態影響類、港口、公路等行業的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驗收監測技術規范機制設計逐漸趨于完善,但局限于對技術性測試內容的監測,而對環境管理檢查缺乏明確的細則和評定標準,并對生產工況的判斷方法不明確。
(3)環境管理在建設項目的施工期監管不到位。由于環保部門對項目建設過程缺乏有效的環境監管,建設單位也未開展施工期環境監理,不少建設項目在環評中對施工期提出的環保措施基本上未得到落實。因此,驗收監測單位更難提供施工期環保措施和環境影響的情況及落實效果。
(4)建設項目驗收環境監測部門扮演著雙重角色。目前,大部分驗收監測部門一方面依據指令進行驗收監測,全面檢查環境法律、政策規定措施的落實情況,是行政角色;另一方面接受建設單位的委托,以技術測試服務角色進行驗收監測。驗收監測部門的雙重身份使其處于尷尬局面,驗收監測數據難以全面、客觀、真實地反映建設項目環境污染和對生態的影響狀況。
(5)建設項目試生產審批把關不嚴,導致部分項目以試生產為名長期生產。長期以來,一些地方環保部門在建設項目管理上重環評而輕驗收的現象較為普遍,突出表現在批準企業試生產時把關不嚴,許多企業只顧生產不顧環保,不到逼不得已不申請驗收,甚至有些企業以試生產為名長期生產,不主動委托驗收監測。
(6)環境監測收費標準需健全。目前,各地的環境監測收費因當地的經濟條件不同而有異,這在情理之中。但不少地方制定的環境監測收費項目不夠全面或頒布年代已久,這不僅給驗收監測工作的開展帶來不便,還可能滋生亂收費現象,給環保工作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
(1)首先,在項目建設前期加強生態保護、審批手續、相關技術資料與環境保護資料的審查力度。其次,在項目的建設過程對環評中建議落實的各項生態保護措施進行嚴密的監督,并應使建設單位落實的各項措施形成文件,以便于日后竣工環保驗收檢查。另外,對于大中型非污染性建設項目,在其建設過程嚴格實施生態環境和敏感區域的跟蹤監測。
(2)制定環境管理檢查的細則、評定標準和生產工況的判斷方法。環境管理檢查是保證環評制度和“三同時”制度得以實現的重要工作,也是環境監測為環境管理服務的具體體現[8]。環境管理檢查的內容包括建設項目各階段環境保護法規的執行情況、環境保護審批手續、環境保護檔案資料、環保組織機構、環保管理制度、環境保護設施運行記錄、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及實施效果、環境監測計劃的實施、危險廢物情況(種類、產生量、處理單位的資質、處置協議和轉移聯單等)、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應急防護設施、綠化情況、排污口規范化、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環境事故及公眾投訴和清潔生產等,可根據各項內容制定環境管理檢查細則表和評定標準。生產工況的判斷可從以下方面進行[9]:①核定原輔料用量;②核定產品的產量;③核定用水量、用電量和燃料消耗量;④察看生產設備的運行狀態(可通過壓力、流量或蒸汽量等確定);⑤了解企業人員規模和當班人數。
(3)針對建設項目的施工期建立環境保護監管機制,并使之得到有效的實施。同時責令建設單位制定施工期的環境保護制度,并認真開展施工期的環境監理工作,必要時應對施工期造成的污染物排放進行監測,并備案待查。
(4)進一步明確環保主管部門的權責,環保部門應只進行行政管理工作,負責環境檢查、監督和驗收;而驗收監測工作由建設單位委托有相關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來完成。
(5)制定嚴格的試生產審批程序,對于不符合環評及批復要求的項目,堅決不同意試生產,對于故意拖延不申請驗收或經驗收監測達不到要求的企業,堅決予以處罰。
(6)以省為單位,制定適應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環境監測收費項目全面的環境監測收費標準并嚴格實施,使環境監測各項目收費均有標準可依。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是對環境影響評價的驗證和延續。目前驗收監測工作存在的不足或多或少會給驗收監測工作帶來諸多不便,同時影響驗收監測工作的質量。針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應想方設法進行完善以利于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監測的更好開展,為建設項目審批提供更科學的依據。
[1]張春水.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工作探討[J].江蘇環境科技,2006,19(5):56 ~57.
[2]國家環保總局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司.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培訓教材[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
[3]江偉軍,孫新宗,潘 易.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工作的再認識[J].廣州環境科學,2009,24(1):27 ~29.
[4]劉 方,敬 紅,滕恩江,等.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中的環保檢查[J].中國環境監測,1999,15(1):10 ~11.
[5]謝 飛.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的服務職能[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08,26(11):20 ~21.
[6]王 超,徐 銳.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應注意的問題[J].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20(4):124 ~125.
[7]薛 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青海環境,2003,13(3):134 ~135.
[8]郝思秋.淺談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中的環境管理檢查[J].科技信息,2011(7):376.
[9]郝江俊.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中工況控制的內容與方法[J].環境研究與監測,2007,20(3):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