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榮
嘉興港務局引航管理站,浙江嘉興 314000
錨設備的配置主要是為了使船舶在錨泊時產生足夠的錨泊力,錨也是船舶操縱的鋪助設備,如靠離碼頭、系離浮筒、狹水道掉頭及緊急情況下剎住船舶等往往都要用到錨。
錨設備主要由錨、錨鏈、舶錨鏈筒、制鏈器、錨機、錨鏈管、錨鏈艙和棄鏈器等組成。
錨是能夠抓入海底泥土的鋼鐵結構物。錨泊時,錨的抓力與臥底錨鏈的摩擦力構成錨泊力,以抵御風、流等外力對船舶的作用力。
錨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無桿錨、有桿錨和大抓力錨。無桿錨又稱山字錨,有霍爾錨和斯貝克錨,目前商船上普遍使用的是霍爾錨。各類船舶的錨重和大小不一樣,主要由船舶的排水量而定。
錨鏈是連接錨和船體,主要用來傳遞錨的抓力,以抵消外力對船舶的作用以保證船舶能夠安全地停泊于指定的水域。錨鏈由普通鏈環、連接鏈環、連接卸扣、轉環等組成,按錨鏈的結構分為有檔和無檔兩種,有檔鏈的抗拉強度大,船舶均采用有檔鏈環的錨鏈。按制造方法分有鑄鋼錨鏈、電焊錨鏈和鍛造錨鏈。電焊錨鏈質量超過其他種錨鏈,成本也較低,已得到廣泛的應用。
錨鏈的大小是以普通鏈環的直徑d來表示的,普通鏈環的直徑也是衡量錨鏈強度的標準。錨鏈的長度以節為單位,整條錨鏈由若干節錨鏈連接而成,我國規范規定每節標準錨鏈長度為27.5m,在一些英制單位的國家也有用15拓(fathom)為一節鏈長的,折合約為27m。通常船舶錨鏈長度一般為10節左右。節與節之間采用活鏈環或連接卸扣連接起來。
為了迅速確切地掌握拋錨、起錨時錨鏈松出或絞進的長度,在每節錨鏈上必須作上明顯的標記。其方法如下:在第1節與第2節之間的連接鏈環(或卸扣)前后第1個有檔鏈的橫檔上各繞以金屬絲,并涂以白漆,連接鏈環涂紅漆,以表示第1節;在第2節與第3節之間的連接鏈不(或卸扣)前后第2個有檔鏈環的橫檔上各繞以金屬絲,并涂以白漆,連接鏈環仍涂以紅漆,以表示第2節;以此類推至第5節與第6節之間。從第6節開始又按第1節同樣的方法重復標記,最后1至2節可涂紅或黃漆等醒目的標記,作為錨鏈將全部拋出危險警告;在錨端鏈節上也涂以白漆,作為起錨時了解錨即將出水以及錨干將進入錨鏈筒的標記,以便放慢起錨速度,避免撞壞船舶或錨鏈筒。
錨機是起、拋錨以及絞收纜繩的機械裝置。錨機的鏈輪軸成水平布置的稱為臥式錨機,大多商船采用該型錨機;成垂直布置的稱為立式錨機。按動力不同,可分為電動錨機、液壓錨機和蒸汽錨機三種,結構大致相同。
錨機能同時或分別拋、起左右兩錨;能同時從水深不少于45m深處絞起雙錨;離合器一人可以操作;有可靠剎車裝置;用剎車帶拋錨時,能分別或同時將兩錨拋出,且能隨時剎住。
錨的作用非常重要,合理正確地使用對船舶操縱帶來方便和安全保障。錨的使用方法分為:錨泊作業、靠離泊作業、緊急避險作業和其它安全作業。下面著重闡述拖錨制動、減少沖程,拖錨靠泊、掉頭、后退過程中的用錨。
在船舶操縱過程中,其速度控制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當船舶駛靠碼頭或系浮筒、系岸時,因船舶運動速度較慢,舵效較差,則可用錨以合乎理想地控制速度,使船舶接近泊位。在航行中用快倒車仍無法避免碰撞或擱淺事故時,可用錨抑制船舶慣性,緊急制動。
港內航行在能見度不良或船舶密度較高的情況下,可備錨航行。必要時拋下雙錨,以控制船速,減少沖程。或在使用倒車時,為避免船首偏轉過多,拋錨進行配合,可收到良好效果,特別在靠離泊操縱中,拋錨制動及靠離泊控制船首,是錨最為常用的功能。
拖錨靠泊中,拖錨也有制動以減少沖程的意義,此外,在外界條件影響下或動車用舵中尚有控制船首,船尾旋轉快慢之用。
當船舶遇到吹攏風較大,除抵泊位前應拉開橫距外,可及時拋外舷錨。如本港在4月~6月東南風季節時,通過進車擺舵,保持所需角度進入泊位后,一旦停用進車,由船舶慣性的作用,錨鏈斜向外檔后方,即可阻止船舶前沖,又可阻止向碼頭的靠攏速度。
順流進港,如泊位附近水域受限,一般多采用拋錨掉頭以縮小船舶旋回面積。其操縱要領是:將船舶駛至泊位附近,控制好船舶航速,擺內舷舵;當船舶首尾中心線與流約成30°時拋下內舷錨,鏈長通常為水深的2倍左右;當船首接近頂流時便可起錨,完成船舶掉頭操縱。
在沒有拖輪協助的情況下,船舶在后退中要穩定船首是十分困難的,可利用拖錨來穩定船首。以便船舶從港內狹窄的水域中到退出港,直至安全水域。
靜水港口,先船尾離泊,橫風較大,而水域受限時,往往采取船首拋錨,以便減少風的影響穩定船舶的退離過程。該法也由于頂流狀態下退至下水的操縱中,并可避免兩次掉頭。
1)船舶對地的速度較小時,拋錨制動操作起來簡單快捷,特別是中小型船舶。卻使有拖輪在場,其拖輪制動也可作為一種備用;2)早備錨,先用錨機將錨放至接近水面處,剎緊剎車,松掉離合器。做好拋錨的準備,只要松開剎車就能立刻將錨拋出。出短鏈拋錨制動時,所需的鏈長應一次拋出,立即剎牢,否則,邊剎邊松,不易剎住,并將影響整個操縱計劃的實施;3)一次松鏈不要放出太多,否則由于抓力突增較多,不易剎住,一般在港內水深12m左右的情況下,船速3節以上,第一次松鏈超過2節下水就不易剎住,也就是說一次松鏈應在2節以內。當然,每船錨設備的性能不同,船舶大小,新舊各異其值也有變化;4)應注意有關禁止拋錨區的規定,以防損壞海底電纜、管道等設施;5)當發現拖單錨不能有效地剎減船速時,切忌盲目加大出鏈長度,否則容易造成丟錨斷鏈的事故。可以用加大退車來減速,必要時可以拋下另一錨以剎減船速;6)拋錨后,不應使用過大的車速。
碰撞包括船與船,船與碼頭,船與其它障礙物之間的碰撞。與前方距離極近的障礙物接近時,應立即判斷當倒車或擺滿舵所能產生的效果,因時間或水域的原因,不能達到避免碰撞時,應毫不猶豫地拋錨甚至是雙錨。慣性前進中的船舶用緊急拋錨來“剎車”時,停船距離可以用下式近似求得。
S=(m+mx)vo2/2(Rm+Pm)
式中:S:拋錨后到船舶停止前所前進的距離;
m+mx:前進方向上,船舶的質量;
vo:船舶初速度;
Rm:船舶停止時的平均船體阻力;
Pm:船舶停止時的錨平均抓力(拖錨阻力平均值=錨重的2倍)。
在狹水道中航行時或靠近他船航行時,由于船舶與岸壁或他船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可能發生船吸或岸壁效應,以致發生碰撞或觸礁的事故。如發現威脅船舶安全時,要立即果斷采取拋錨的應急措施。
如上所述,在狹水道航行中備便錨機是安全措施之一,也被認為是運用良好的船藝。
在海洋上遭遇大風浪而漂航時,為使船首保持迎風,可從船首松出1節左右的錨鏈使之拖于水中,作為海錨使用。
在有涌浪從海面進入泊地時,都會發生垂蕩運動或偏蕩運動,并會導致纜繩、船體以及纜樁的損傷。在這種情況下,可在一側拋錨,松鏈略較水深長些,以便緩和船體搖擺。
當船舶坐礁或擱淺時,為了保持船舶姿態不因風浪或潮流的作用而發生移動,便要拋錨以固定船體。另外當坐礁或擱淺時,船舶要靠自力進行離礁或離淺時,也應在牽離的方向拋錨,利用絞錨來輔助船體移動。
3.6.1 選擇用錨
錨地寬敞,可拋任意一舷的錨;風流來自一舷,則拋上風或迎流一舷的錨;駛向泊位,拋外檔錨;掉頭操縱,拋內檔錨;在狹水道掉頭,可拋與車葉旋轉相反方向一舷的錨。此外還必須注意左、右錨的輪流使用。
3.6.2 控制船速
錨地拋錨時控制好船舶前進或后退的速度,使錨爪能便于齒入海底,也不致于錨鏈堆積在錨上發生絞纏。更不能船速太快,錨鏈會因錨抓底而突然受力,以致受損或破斷,或者錨機無法剎住,而使錨鏈全部拉走,造成失錨丟鏈事故。
3.6.3 深水拋錨
如水深超過40m時,應用錨機先絞出部分錨鏈,使錨松至水下或接近水底,然后用制動帶控制按常規的拋錨法拋錨,如水深達60m時,須用錨機將錨絞出至錨觸底后,以極慢速度后退使錨爪得力,再緩松錨鏈或仍用錨機把全部所需的錨鏈絞出。
排水量較小的船舶脫淺所需的張力不大。具體方法是:用小艇將錨送出6節左右,然后將錨擲于水中,再通過擱淺船舶的錨機絞錨鏈,使錨抓牢底質后,錨鏈產生張力,牽拉擱淺船舶脫淺。
抗強臺風拋錨主要有一點錨和八字錨兩種方法。一點錨提供雙倍的錨抓力,能有效防止走錨。八字錨較適用于有限水域。
錨在船舶操縱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駕控船舶中“車,舵,錨,攬”四要素之一。作為船舶駕引人員不應輕視錨的作用而必須熟悉錨的用途,并能熟練掌握操縱用錨的時機和方法,才能保證船舶的航行安全。
[1]虞錫宏.船艇操縱與避碰[M].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00,7.
[2]趙月林.船舶操縱[M].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00,7.
[3]白昌華.船舶操縱[M].大連海運學院出版社,1992,7.
[4]郭國平,邱振良.船舶操縱[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9.
[5]夏國忠.船舶結構與設備[M].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