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elopment of Warehousing Companies in Shanxi
魏文波 (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18)
近幾年來,陜西作為西部大開發的橋頭堡,經濟、文化建設及各個行業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倉儲業市場需求量也迅猛增長。根據中國儲運協會對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69個大型倉儲企業經營情況的調查。絕大多數企業經營的情況基本面良好,主要業務收入均有明顯增長。本文主要從陜西省倉儲企業出發,針對陜西省倉儲企業發展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目前省內物流基礎設施的條件相差很大,既有達到全國領先水平的倉儲設施,又有計劃經濟時代留下的設備和條件相當落后的舊式倉庫。調查發現,后者在陜西省占據較大的比例。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倉庫基礎設施落后。倉儲普遍使用的是普通平房倉庫,很多搬運活動靠人工完成,搬運工具也僅僅限于低效率的搬運車、手推叉車和普通起重設備,運輸工具大多是用普通車輛。二是信息化水平低。在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方面,大部分中小規模企業僅僅限于自己企業的WMS系統,并沒有形成集中的管理信息系統,POS系統、EOS系統及EDI系統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同時缺乏必要的公共信息平臺,無法及時準確地為客戶提供全程跟蹤和隨時解答顧客查詢等,導致了服務不規范,質量不穩定。在這一方面,陜西倉儲企業與國內一些較大的倉儲企業以及外資企業相比,差距還很大。三是自動化程度不高。倉儲企業是資金投入比較大的行業,陜西大多本土企業沒有足夠資金去購買相應的設施設備,自動化立體倉庫使用較少,導致倉儲活動自動化程度不高,絕大多數活動均有人共完成,造成差錯率較大,勞動強度較大以及物流效率低下等。
陜西省的倉庫數目較多,但是倉庫管理水平卻不太高。究其主要原因,是我們有些領導在思想上對倉儲管理不夠重視。他們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爭取貨源上,一旦貨物到手,往倉庫里一放,就以為是萬事大吉,至于如何管理好庫存物資,就不太關心。再加上社會上普遍對倉庫工作存在一種偏見,認為倉庫不需要知識,也不需要技術,多數企業又不注重對員工的培訓,致使倉庫人員的素質較低,專業技能較差,服務意識不強,服務態度差,直接影響了管理水平的提高。問題主要表現在:
(1)不按庫位擺放物料,或移動物料后,不及時把新庫位的資料交給錄單員錄入系統,造成無法找到相關物料或系統數據與實際脫節,影響ERP系統數據的準確性,最終影響到了生產計劃的貫徹和執行。標識不統一、不規范,不是沒有物料編碼,就是物料名稱不對,以致無法追查該物料的歷史狀況。
(2)部分倉管員責任心不夠,工作態度消極,辦事拖拉,庫存盤點不準,以及手工單據信息不準確 (主要是抄寫錯誤,鍵入錯誤)等等。
陜西大多倉儲企業是由舊式倉庫發展過來的,起點比較低,員工缺乏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現代物流知識和信息管理、經營管理、客戶關系管理及營銷方面的專業人才嚴重缺乏,特別是一些高級管理人才,則更是嚴重匱乏。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倉儲物流方面的人才嚴重缺乏,其缺口已超過50萬。與傳統倉儲相比,現代倉儲業機械化、自動化的程度更高,因此需要大量懂得專業知識,具備基本條件,擁有專業技術的倉儲人才。這也構成了倉儲企業快速發展的一大瓶頸。
我國倉儲設施和裝備標準化滯后。這主要表現在各種運輸方式間裝備標準不統一、物流器具標準不配套,缺少必要的行業標準和行業規范。另外,我國倉儲企業不同物流模式的信息系統設計落后,信息之間缺乏相互鏈接和共享。
受傳統體制的影響,我國的倉儲行業還帶有一定的行政和部門色彩,很大程度上妨礙了物流業作用的充分發揮。拿陜西省來講,倉儲企業均存在層層設庫、行行設庫的現象。各企業設庫的目的是為保證本企業的物資供應,但是,由于各企業都是從本身利益出發,很少顧及其他企業或國家的利益,再加上相互間缺乏溝通,又沒有一個統一管理部門來進行協調和統籌安排,因此,出現了目前存在的重復設庫問題,這就造成了物資流通中轉環節多,流通渠道不暢,庫存居高不下,物資損失浪費,以及大部分地區出現倉儲大量剩余和部分地區倉儲能力不足的兩極分化局面等。現在,我國物流業內各經營組織所擁有的物流設施、設備為數不少,但利用率卻普遍偏低。據統計,物流業倉庫的使用率一般才只有50%左右。很少有物流企業能提供全國性或全球的物流服務網絡。
提高倉儲設施設備的先進性倉儲設施直接影響到實施和貨物查驗的速度和成本,影響倉庫的儲存、加工、配送效率和服務質量。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倉儲基礎設施設備進行更新、改造和完善;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儲運物質裝備的科技含量,實現作業機械化和自動化;加大力度建立倉儲信息系統,及時掌握倉儲市場信息,提高倉儲的利用率和企業的經濟效益。
為全面提升倉儲精細化管理水平,陜西省倉儲企業應根據國家及省內的有關政策和文件要求,進一步制定完善本企業內控管理制度,嚴格細化、量化工作內容、工作標準、工作時限和工作責任,使倉儲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執行有制度,行為有標準,工作有考核,責任有落實。同時,按照倉儲管理工作的全部內容分解細化業務流程,使各業務流程之間既相互銜接又相互獨立,倉儲任務一旦確定,整個操作即進入程式化作業,任務將會被分解落實到每個時段、每個科室、每個崗位,并將每個人的工作任務、要求細化、量化。
我國倉儲業長期以來因無章可循、無標準可依嚴重制約了我國倉儲業的發展。要加快新標準的制定、舊標準的修改完善工作,形成完善的倉儲標準體系,實現倉儲環節與其他環節的密切配合,提高倉庫內部作業效率,而且成為充分利用倉儲設施和設備的有效手段。倉儲標準化主要包括:包裝標準化,標志標準化,托盤標準化,容器標準化,計量標準化,條形碼、作業工具標準化,倉儲信息技術標準化,以及服務標準、單證報表、合同格式等標準化。通過倉儲標準化管理,實現倉儲管理規范化、高效化。
陜西是教育大省,充分利用國內外教育資源和現代教育手段,加強對省內倉儲企業從業人員的崗前培訓、在職培訓等。鼓勵省內一批有條件的大專院校或科研機構,開展物流專業本科或本科以上多層次的專業學歷教育。同時,企業可以根據自己對崗位的需求,與高校采取聯合辦學,采取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生畢業后直接到企業任職。這種方式一方面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另一方面,企業找到了他所需要的人才,實現了企業與高校的零距離。
隨著物流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復雜,任何企業很難單靠自身的力量在市場競爭中取勝。陜西倉儲企業可以與國內外大企業合作,整合資源,達到規模效應,降低成本,同時本土企業要規范企業經營行為,遵守職業道德準則,抵制不正當競爭行為,共同發展。
誠信是企業的生存之本,倉儲企業要樹立以誠信為榮、失信為恥的理念。大力弘揚信守合約、履行承諾、文明經營的風尚,堅決摒棄見利忘義、弄虛作假、輕諾寡信的行為。同時,企業本身應加強員工培訓教育,塑造企業新形象,增強服務意識,講究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水平,拓展服務能力。
倉儲業的利潤越來越薄,死守傳統的倉儲業務不放,勢必被市場所淘汰。因此積極開拓業務渠道,實行多方位經營,向貿易、貨代、流通加工方向發展,是許多經營管理者的明智之舉。除了提供傳統意義上的服務項目,現代倉儲企業還要努力向客戶提供各種各樣、符合客戶需求的增值服務,以提升倉儲企業的內在價值、保持競爭能力,贏得更多的客戶。倉儲企業可以增加以下增值服務:配送、包裝、流通加工、信息與咨詢服務、質押監管業務等。原有倉庫,原有人員,通過延伸服務領域,創新倉儲業務,增強倉儲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總之,在我國物流業迅速發展的今天,陜西省倉儲企業要克服自身的局限,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和發展契機,為全省物流業的崛起,為陜西的經濟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1] 劉彥平.倉儲和配送管理[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
[2]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年鑒[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4.
[3]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9.
[4] 吳會杰,李菁.我國倉儲行業發展的現狀、原因及對策分析[J].對外經貿實務,2011(8):15.
[5] 鄭克磊,鄭克俊,倪志敏.淺談我國現代倉儲業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J].物流科技,2009(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