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士鳳,李學工
(曲阜師范大學,山東 日照 276826)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以《山東省“十一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中提出的“以制造業、商貿流通業、農業等行業需求為導向,加快物流園區、物流中間和物流節點的基礎配置;以現代物流理念為引導,大力培育有競爭力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集團;以降低物流成本為核心[1],創建物流管理一體化、物流服務社會化的企業物流管理機制;以經濟輻射面和區位為依據,加快中心都市現代物流設計和策劃網絡經營;積極推進和發展綠色物流,努力修筑現在物流辦事體系,把現在物流業扶植成為山東省服務業的重要支柱。”作為引導思路,積極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物流經驗,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使現代物流業成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服務業成長的重要支柱[2]。
隨著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步伐的推進,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是貨物從華北地區走向東南沿海和國際市場的主要通道,其自身良好的港口優勢以及旺盛的航運市場需求,這一方面給港口運輸企業帶來了機遇;另一方面也給環境帶來了威脅。據資料顯示,大量的集卡運輸都是單程運輸,這不僅造成資源的浪費、環境的污染,而且還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因此,為盡早實現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交通行業戰略目標。2009年12月國家發改委、運輸部、海關總署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促進甩掛運輸發展的通知》后,全國各地掀起了開展甩掛運輸熱潮。
甩掛運輸在國際上得到了廣泛的推廣應用,根據發達國家與地區的經驗,采用甩掛運輸方式是提高經濟效益[3]、降低成本的一種有效途徑。據測算,甩掛運輸可以提高車輛運輸效率30%以上,降低成本30%,可以使汽車燃油消耗量降低20%~30%。因此,研究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甩掛運輸顯得尤其重要,探討現有條件下如何開展甩掛運輸企業聯盟已經勢在必行。
2010年交通運輸部等五部委將山東省列為甩掛運輸試點省份之后,山東省確定了三個項目推動試點工作。按照現有政策條件,并對甩掛運輸在山東半島進行的可行性、必要性論證基礎上,山東省交通運輸廳確定了環渤海甩掛運輸、聊城—臨沂甩掛運輸、日照—濱州甩掛運輸等三個項目,其中涉及7家企業、7個國家公路運輸樞紐貨運站場。三個項目總設計年甩掛作業量108.3萬噸,總投資30 862萬元。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適合采用現代物流運輸業的甩掛運輸模式,該運輸模式可節省成本,提高節能減排效率,進一步整合運力和貨源資源,提升集約化、規模化、網絡化、組織化程度,提高甩掛運輸的運行質量和整體效益,為全國甩掛運輸工作樹立樣板。
1.2.1 甩掛運輸的涵義
甩掛運輸是用牽引車拖帶掛車至目的地,將掛車甩下后,換上新的掛車運往另一個目的地的運輸方式。它主要利用并行工作原理,通過牽引車與掛車(或半掛車)之間的自由分離與結合,并對牽引車與掛車(或半掛車)進行調度與搭配[4],縮短因裝卸貨物而造成的牽引車停滯時間,提高牽引車的使用頻率來提高運輸效率。與傳統運輸方式相比,甩掛運輸成本較低,效率較高,車輛周轉較快,節能減排效果較好,是交通運輸部一貫提倡的先進運輸組織方式。在北美、西歐等發達國家,以牽引車拖掛半掛車組成的汽車運輸方式占到運輸總量的70%~80%,牽引車與掛車數比達到1∶2.5以上。
1.2.2 甩掛運輸的優勢
(1)甩掛運輸增加了牽引車的有效運行時間,提高了單車利用率,提高了車輛運輸率。
(2)合理協調貨物運輸與裝卸作業時間,提高運輸效率。
(3)完成同等運輸量,可以減少牽引車的數量,降低牽引車的購置費用和運行費用,同時減少了車輛對道路的占用,減輕了交通壓力,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汽車排放污染。
(4)企業可以盡可能地減少雇傭駕駛員的數量以節約相應支出。
(5)可以促進物流配送中心和貨物站場物流節點的建設與發展促進汽運行業實現網絡化經營,不斷提高物流服務能力與水平。
(6)可以促進汽車運輸與鐵路運輸、水路運輸多式聯運的發展,實現以汽車甩掛運輸為基礎的鐵路駝背運輸、水運滾裝等方式的聯合運輸,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技術經濟優勢,減少貨物裝卸作業,提高鐵路車輛和輪船的裝卸效率。
單一的甩掛運輸企業由于自身資源的有限性,無法實現最優經濟運輸,更難以實現物流企業對服務整體的有效控制,無法使運輸全過程的價值與經營活動發揮最大的效用。因此,只有通過物流企業戰略聯盟,才可以把運輸各個環節聯合起來,降低各自的經營成本,提高各物流企業的資源利用率,實現企業間的比較優勢,通過合作以達到整個聯盟的最大收益,分享更多的利潤,同時可以創造新的市場機會,提高物流企業自身的競爭力。達到揚長避短,最大限度地發揮企業各自優點的目的,促進聯盟企業取長補短完善自身的服務體系。
甩掛運輸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物流企業之間的競爭還處于價格方面的競爭,而不是服務質量上的競爭,這樣的競爭最終只會帶來兩敗俱傷的后果。通過建立戰略聯盟[5],有利于緩解企業之間的這種個性競爭,形成新的有效、有序的競爭模式,維持競爭秩序,防止過度競爭。同時,制造企業可以專注于提高自身的核心業務,以達到獲得競爭優勢的目的。企業之間通過戰略聯盟實現強強聯合,發揮各方優勢,最終達到互利共贏。
由于不同企業擁有不同的資源和核心能力,企業可以通過戰略聯盟的合作,實現資源的共享和資源優勢互補,促使雙方在更大范圍內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以及核心能力的互補融合。特別是港口甩掛運輸,有著其獨特點:單一企業的甩掛運輸模式為,將貨物從起始地運至港口之后,將掛車甩下,換上新的掛車并駛回。但是,并不能保證其貨源量始終充足,在某次貨源量不足的情況下,拖車只能在港區等待貨物或者單獨駛回,這就導致資源未充分利用。然而,組建聯盟之后,可以協調聯盟企業之間的貨源量,避免和減少重復投資和資源浪費,資源能夠實現充分有效的利用,實現各方功能的互補,建立起相對比較完整的運輸鏈,實現一站式服務,達到提高物流企業服務水平的目的。
甩掛運輸可以提高車輛運輸效率,降低成本,可以使車輛燃油消耗量有效降低,其采用的一車多掛式運輸方式,減少了空駛里程、縮短了等貨時間、緩解了交通的壓力。目前,我國大力推行綠色交通、綠色節能,開展甩掛模式可有效降低尾氣排放,符合建設環保型社會的需求。
參與甩掛的運輸企業、生產制造企業、船舶經營企業等都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對運輸企業,節省了牽引車、駕駛員過海船票、食宿費用,每車次可降低1 000余元。特別是費稅改革后燃油成本的大幅提升,原先通過陸路繞行的貨物更多地選擇煙臺至大連航線滾裝運輸[6],達到了運營效益與節能減排的雙重目標。
企業實施聯盟伴隨著高價值、高效益、高風險、高失敗率并存,使許多企業望而止步,其中的原因之一是聯盟企業間存在著文化沖突、缺乏信任等,使聯盟最終有可能走向瓦解。因此,我們有必要在建立戰略聯盟的同時找出導致聯盟可能失敗的各種風險,作好相應的防范工作[7]。
(1)合作伙伴的風險。在選擇聯盟伙伴時,如果貿然選擇,不僅不能達到自己建立聯盟的目的,而且可能因為把內部存在的問題昭示天下,還有可能導致厄運。企業在實施戰略聯盟時由于目的各不相同,有的可能是為了獲得自己的技術或核心競爭力后再成為自己的對手,例如有的戰略伙伴可能為了擴大組織規模或經營范圍,通過聯盟探測市場,等時機成熟后,就會成為自己的強大的競爭對手;有的是為了獲得先進的技術經驗,有的是想要得到對方客戶資源,獲得收益。因此,在選擇聯盟伙伴時,對某些不利因素進行分析,就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2)泄密的風險。甩掛運輸企業結成戰略聯盟以后,既互為企業雙方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企業戰略的重要執行者。建立戰略伙伴關系以后,由于雙方合作的緊密性以及提高物流效率的需要,通常需要雙方的信息平臺對接,實現有關信息的共享,其中不乏大量機密的企業戰略信息。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企業的戰略信息是其生存和發展的命脈,而與另一方物流企業建立戰略聯盟伙伴關系勢必大大增加企業戰略被泄密的風險。
(3)連帶經營風險。甩掛運輸企業結成戰略聯盟以后,雙方合作是長期的,一旦簽訂合同,要解除合作關系對雙方來說成本都很高。如果一方因企業自身經營不善導致服務暫停或終止,將可能直接影響另一方企業的經營,尤其會影響那些交貨期緊急、責任重大的業務項目,給企業造成無法估量的當期和潛在損失。特別是在合約解除過程中,企業要選擇新的戰略合作伙伴,往往需要長期的磨合期。這樣的連帶風險,其實也是企業戰略聯盟伙伴選擇決策的風險。
(4)利益分配與文化沖突的風險。企業組建戰略聯盟是以利益為動力建立的,物流聯盟運作成功的關鍵是是否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如果利潤分配不公平,將有可能導致聯盟成員分配的不平等,有可能影響戰略聯盟的穩定性。例如,聯盟后相對利潤如果低于聯盟前相對利潤,就會影響長期聯盟的穩定性。
此外,聯盟過程中由于不同企業間的組織文化不同,就可能存在文化沖突,包括企業文化優越感風險、管理風險、溝通風險、感性認識風險等不同的文化沖突風險。一旦這些潛在風險爆發,就有可能成為文化沖突,可能導致人際關系緊張,進而促使管理失效和溝通中斷,使聯盟的交易失敗,威脅聯盟的穩定性。
(1)合作伙伴確立時的風險防范。戰略聯盟選擇合作伙伴時的風險防范首先在選擇恰當的合作伙伴的過程中,先篩選潛在的合作伙伴,對物流聯盟環境進行分析,包括區域、國家政策及市場潛力;對機遇需求的物流服務,企業現有的機遇所需求的能力進行分析,運用SWOT矩陣分析企業是否需要制定戰略聯盟及如何選擇潛在的合作伙伴所需要的條件,進而確立潛在的合作伙伴。然后,運用AHP法對各個潛在的合作伙伴進行分析,構造伙伴選擇判斷矩陣,運用層次分析法進行排序和一致性檢驗,最終得出相應評分結果,根據分析結果來實現合作伙伴的優化選擇。
(2)利益分配與文化沖突風險防范。組建聯盟是以利益為驅動的,因此組建聯盟成功的關鍵在于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進行公平合理的利潤分配。根據納什分配原則,包括個體理性原則、帕累托最優原則、無關方案的獨立性等,通過博弈,在此基礎上最終建立公平、合理、有效的利潤分配機制,使每個企業都從聯盟中得到好處,使戰略聯盟能夠規避利益分配不均的風險,使聯盟能夠有效地運行。物流企業建立戰略聯盟的過程中,實現合作企業伙伴之間的企業文化交融,實現企業間文化差異最小化、文化協作實現互利雙贏和優異文化共存的效應。一般說來,企業在選擇聯盟伙伴時,當聯盟企業在聯盟之后的總的貢獻大于總的收入時,無論從當前還是從長遠利益來看,這是聯盟企業的理性和最好選擇。在物流聯盟實施過程中,各個作業環節存在著風險,任何一環節發生中斷,聯盟的整體績效會受到影響,將影響到聯盟的穩定性[8]。要實現對關鍵物流活動的控制、對物流作業時間風險的控制等,就要多預防,做到有備無患。
(3)泄密及連帶經營風險防范。為了防范泄密及連帶經營等風險,企業在選擇戰略聯盟伙伴時,必須對備選物流甩掛運輸企業的物流資源、綜合競爭能力、信用、信息等進行嚴格考核、篩選和溝通,以保證備選戰略伙伴能自覺地改善物流服務水平,提高物流效率。
隨著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貨運量飛速增長以及“十二五”規劃的提出,物流企業既迎來了機遇,又迎來了挑戰。為此,甩掛運輸企業建立聯盟,并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進行實施,以達到更大幅度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運輸效率、促進環保及節能型社會的發展。
[1]封學軍.港口物流聯盟的必要性[J].中國水運,2008(3):8-9.
[2]方瑞祥,史繼才.山東半島港口資源整合策略[J].青島遠洋船員學院學報,2009(3):78-80.
[3]薛占勝,戴桂林.融入全球產業鏈的山東沿海經濟帶發展戰略研究[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
[4]辛玉頡,李學工.山東沿海港口物流可持續發展戰略[J].物流技術,2010(4):28-30.
[5]李亞茹.提高道路運輸效率的有效途徑——甩掛運輸[J].公路交通科技,2009(4):20-25.
[6]王鵬姬.物流戰略聯盟穩定性分析[J].綜合運輸,2009(4):38-39.
[7]田宇,朱道立.物流聯盟形成機理研究[J].物流技術,2010(2):24-25.
[8]王佐.論物流企業資源整合[J].物流科技,2010(3):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