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鋒
(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濟寧二號煤礦 山東 濟寧 272072)
實施自主創新提高煤炭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探討
韓 鋒
(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濟寧二號煤礦 山東 濟寧 272072)
煤炭企業是一個集管理、技術、裝備、工藝等為一體的行業,要想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生存并獲得良好的發展,需要加大自主創新的力度。本文結合煤炭企業的特點,就自主創新與成果轉化的途徑進行探討,希望能夠為提高煤炭企業核心競爭力提供可資借鑒。
自主創新;煤炭企業;核心競爭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騰飛的力量,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對于一個煤炭企業來說,創新能力和實力的強大越來越占據了經濟發展的核心地位,成為企業發展的“利器”和推動力,只有擁有先進的創新能力,才能搶占經濟制高點,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創新發展,特別是涉及科技創新領域的重點項目和發展措施等內容,既要順應創新的潮流、遵循科學規律,又要緊密結合煤炭企業需求,服務于企業,符合企業的實際發展。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創新之路,核心就是要堅持以自主創新為基礎,以集成創新為重點,以科技創新為突破口的指導方針。首先是自主創新,針對管理、科技和安全等方面內容,從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出發,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其次是大力開展集成創新,把各個已有的技術單項有機地組合起來、融會貫通,構成一種新產品或經營管理方式,創造出新的經濟增長點,充分發揮1+1的最大效能,產生出1+1>2的效果。三是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統籌當前和長遠,把握重點,確定若干重點領域,抓住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實施若干重大專項,建設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成果,扎實提高持續創新能力,不斷為推動全面創新型奠定堅實基礎。
一個真正的企業,不僅要建立一種充滿活力的目標,激勵自身不斷前進,而且還必須通過制定有效的制度,腳踏實地去實現目標。所以講創新,就必須要具備科學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作風,這是從事創新工作的內在要求,也是現實需要。從事創新,是在認識和把握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化,來不得絲毫的馬虎,容不得半點的虛假,既不能好高騖遠,急于求成,脫離礦井實際,也不能悲觀失望,固步自封,被舊的經驗和觀念束住手腳。所以,要在創新隊伍中大力弘揚“四種風氣”:一是樹立實事求是的風氣,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遵循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以科學務實的態度,扎實開展創新工作;二是樹立開拓創新的風氣,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超越自我、挑戰極限;三是樹立執著敬業的風氣,克服浮躁情緒,能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腳踏實地,刻苦鉆研;四是樹立團結協作的風氣,講大局,講事業,講團結,講奉獻,自覺擺正個人與集體、與他人的關系,始終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良好風氣,依靠集體的力量,共同完成好創新任務。
健全的體系是開展有效創新的組織保障,是實施創新工作的“摩天大廈”。一是形成以企業為主導、以基層單位為主體、以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為骨干、以經濟效益為導向的創新體系,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在創新過程中,首先成立創新活動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各項事務,緊密配合,互相支持,及時研究、解決重大專項和其它重點任務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形成創新體系。其次建設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基層創新體系,平等參與承擔礦井重大計劃和項目研究,積極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加強合作,提高創新內容的科技支撐力度。三是把對創新發展特別是提高全面創新能力的投入作為戰略性投資,調整和優化投入結構,提高創新資源共享利用的效益,走出一條自具特色的創新之路,為提高主創新能力提供堅實保障。
創新,關鍵在人才。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堅持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全面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完善適合企業發展需要的人才結構,不斷發展壯大人才隊伍。堅持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的思路,依托人才培養計劃、重要科研和工程項目,積極推進創新團隊建設,努力培養一批科技尖子人才和學科帶頭人,建設一支知識型創新隊伍。一是積極做好人力和人才資源開發的政策制定、協調服務工作,關心和愛護人才,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努力改善他們的工作生活條件,建立起開放、競爭、協作的運行機制,形成若干科研隊伍和人才隊伍。二是大力營造鼓勵人才干事業、支持人才干成事業、幫助人才干好事業的環境,形成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體制機制,最大限度地激發創新人員的創新激情和活力,提高創新效率,特別是要為年輕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舞臺。三是領導干部要帶頭開展創新工作,把提高創新能力作為認真落實各項工作目標的重要內容,認真抓好落實。積極實施激勵創新的各項措施,及時研究和解決創新工作和創新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努力創造有利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環境和條件。
自主創新能力是競爭力的核心,提高創新能力,就是要緊緊扭住為企業經濟發展服務這一中心任務,把握重點,著力解決制約發展的重大科技、管理和安全等方面問題。一是文化創新。充分發揮企業文化創新的推動作用,使廣大干部職工充分認識到創新不僅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精神,特別是創新工作者要從文化層面轉變觀念、轉變思維和工作方法,使企業文化創新成為帶動企業全方位創新的源泉,從而解決新問題、形成新認識、開辟新境界、不斷做出新的判斷和理論解釋,不斷創新。二是科技創新。應用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采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開拓生產新領域,開發高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提供新服務,占據新市場,取得新效益。緊緊圍繞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推廣應用并努力開發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和新材料,促進技術成果的應用和轉化。三是管理創新。通過和行業以外的先進企業進行標桿對比,挑戰行業或企業內普遍接受的既成規定式,重新思考目前的工作方式,尋找新的方式方法,突破“不可能”、“行不通”和“非這樣不可”的思維約束。通過強化生產組織、經營方式、技術管理、人才管理與使用、制度建設和薪酬管理等方面的創新,推進礦井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和現代化,形成適應市場經濟和企業實際要求、科學規范、高效實用、便于操作的管理綜合創新模式。四是安全創新。以科學的態度,嚴謹的作風,認真細致地抓好安全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從人、物、系統、管理和制度等“五要素”的本質安全化工作入手,分析安全中的薄弱環節,研究制定有效的措施,深入開展安全創新工作。強化在安全理念、安全文化、安全教育培訓、安全技術裝備、管理方式方法和制度方面的創新,形成強大的安全保障體系。
就經濟效益而言,一項科技創新成果只有當它轉化成生產力以后,才能產生巨大的效益,所以要堅持創新為企業發展服務的核心理念,把創新與企業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與提高礦井綜合素質緊密結合起來,完善相關措施,促進創新要素和其它社會生產要素有機結合,形成創新成果不斷促進經濟發展的良好機制,使創新的成果惠及企業。通過制定實施創新獎勵制度、創新人員收入分配制度,獎勵在創新活動中做出貢獻的職工和單位,調動創新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體現人才的創造性勞動價值,從而促進創新活動不間斷可持續發展。
實施自主創新對提高煤炭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和推動作用,也是一項長期的、艱巨性的戰略任務。所以,煤炭企業必須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開展自主創新,通過內外部技術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企業管理、核心技術、關鍵領域取得技術性突破,為煤炭行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韓鋒(1981.01—),男,山東曲阜人,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濟寧二號煤礦行政辦公室主任,長期從事行政管理工作。
王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