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敏,辛長永,王中生,劉 軍
(1.焦作市園林養護所,河南 焦作 454000;2.焦作市農林科學研究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柿樹既是旱澇保收的鐵桿莊稼,也是果、葉、形皆賞的優良園林景觀樹種。成型柿樹更是目前住宅小區、游園、學校等公共綠地景觀綠化設計的首選樹種。在工程施工實踐中,往往會出現成型柿樹移栽成活率低、樹形樹勢恢復慢等問題,尤其是焦作迎賓館景觀綠化工程中大量成型柿樹移栽失敗后,筆者對成型柿樹的移植成活率問題進行了觀察和研究。
從理論上講,成型大樹移植成活率的控制性主導因子是水分平衡。通過對百余株成型柿樹移植后的表現觀察,無論柿樹大小,移植后都能發芽,說明前期樹體水分是基本平衡的。抽枝期新芽慢慢枯萎,不能抽生新枝的成型柿樹就會回芽死亡,能抽生新枝的基本都可以成活。由此現象可以斷定問題還是出現在根部。通過觀察土壤斷面,證實了這一現象,抽生新枝的成型柿樹新根生長正常,數量多;未抽生新枝的成型柿樹要么沒有新根要么新根很少。
在多年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將成型柿樹移植的關鍵技術歸納為以下方面。
一般樹木移植后講究馬上澆水、澆大水、澆透水,成型柿樹由于自身的化學成分差異,卻不適宜這樣。首先成型柿樹移栽時根系會受到較大損傷,由于斷根后傷口處的單寧細胞引起氧化,形成不透水隔離層,移栽后不適宜馬上澆水,要讓形成隔離層的柿樹根系有一個緩解空間,便于更好吸水。其次,柿樹怕澇,新移栽的成型柿樹,根系吸水功能較弱,對水分需求量小,保持土壤適當濕潤即可。馬上或連續灌水,會影響土壤透氣性,抑制根系呼吸,對發根不利,嚴重者會導致爛根死亡。
成型柿樹移植澆水的關鍵是晚澆遲澆少澆,不旱不澆,澆就澆透。
修剪是控制樹冠和葉幕的有效直接手段,樹冠和葉幕又是樹體水分蒸發的主渠道。修剪是維持成型柿樹移植后樹體水分平衡的重要技術措施,也是成型柿樹移植成活的關鍵技術措施。
園林中移植成型柿樹想得到的就是樹冠樹形,因此無論是設計方還是業主方都要求原冠移植或全冠移植,施工方往往也片面地理解為不修剪就是全冠移植。其實不然,全冠移植并不是不修剪,而是保留骨干枝和主、次枝不修剪以維持原有冠形,對形成葉幕消耗大量水分和養分的一、二年枝則需要全部短截,只有有效控制葉幕,才能保證樹體水分平衡,確保移植成活率。
成型柿樹80%以上的枝條為結果母枝,應盡可能除去花果以減少養分消耗,盡快恢復樹勢,提高成活率。
成型柿樹移栽后根系受損很大,加之根系恢復、抽生新枝都要消耗大量養分,因此,科學施肥對提高成型柿樹移植成活率也十分重要。
成型柿樹移栽后的施肥分根系追肥和葉面噴肥兩種。根系追肥可結合澆水追施速效氮磷鉀肥,方法簡單易行。葉面噴肥雖然效果快、易控制,但需要一定的機械設備和操作技能。
另外,樹干輸液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但對樹木的長期影響還有待觀察。
(1)盡量起挖大土球,多帶根系,有條件的應實行事先斷根。
(2)栽植深度要適宜,盡量保持樹木原有生長朝向。
(3)支撐要牢固,減少刮風晃動。
(4)及時防治病蟲害。
(5)使用生根劑、抗蒸騰抑制劑、光照彌霧設備等新技術新產品。
[1]梅雪鴻,趙洪花,王玉強.大齡柿樹移栽技術[J].落葉果樹,2007(11):1.
[2]鄭 芳,王春弘,羅彩云,等.園林工程中大樹移植技術的探討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07(4):20.
[3]王子尚.提高古香樟移植成活率的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