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新,杜思高,翟文繼
(1.南陽市林業科學研究所,河南 南陽 473000;2.南陽市林業局,河南 南陽 473000)
月季在南陽的栽培歷史已有1000 多年,近年來得到南陽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把月季作為區域經濟的支柱產業,著力培育。目前全市栽培面積約0.09萬hm2,年產月季上億株,居全省乃至全國首位。形成規模的月季基地有臥龍區石橋鎮,蒲山鎮,南召縣皇路店鄉,宛城區新店鄉,社旗縣晉莊鎮等,從業人員近萬人,專業人員450余人。2000年臥龍區石橋鎮被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命名為“中國月季之鄉”,生產月季品種有“黃和平”、“紅雙喜”、“朝云”等300多個,主要類型有月季切花嫁接苗、切花扦插苗,大花觀賞地栽、盆栽、各色系豐花、微型、地被、樹狀月季等,所產月季銷往24個省市,出口德國、荷蘭、日本等國,年產值近億元,年出口額445萬美元。
(1)宣傳力度不夠。南陽月季作為河南省三大花卉名片之一,與洛陽牡丹、開封菊花相比,與鄢陵花卉、潢川苗木相比,存在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月季的宣傳和推介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2)缺乏統一管理,以分散經營為主,專業化、標準化程度低。月季生產以一家一戶作坊式生產為主,企業各自為戰,缺乏統一的管理,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程度低,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花卉企業發展壯大,也不利于月季產業的整體升級。
(3)科技創新能力差。南陽月季所擁有的品種中80%以上屬于國外引進品種,自己培育的品種只有50余種,且均未進行新品種認定和保護,這對南陽月季進入國際市場參與競爭將形成直接制約。新品種的培育、研究,與新技術開發、推廣工作進展緩慢,致使產品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乏力。
(1)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南陽月季品牌形象。在成功舉辦3屆月季節的基礎上,爭取在2013年將月季節辦成省級節會,2014年辦成國家級節會,實現一年一跨越,一年一提高。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新聞媒體,樹立南陽月季產業在消費者和花卉界的影響與地位,積極參與國內外舉辦的各類花卉博覽會、學術研討會及與花卉產業有關的各種宣傳活動,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塑造南陽月季品牌形象。
(2)加大科研開發力度,為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為做大做強花卉苗木產業,市里成立了花卉苗木產業發展研究中心,機構設在林業局,下設月季、辛夷、特色觀賞苗木3個研究所,加強對花卉苗木產業的組織領導和科研能力建設。月季研究所將積極與科研院所、中國花卉協會等開展合作,學習借鑒國內外月季繁育先進技術,在月季新品種培育、引進、高產高效種植模式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制定月季行業標準,研發本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月季品種,努力提升南陽市月季產品科技含量。規范生產技術,促進月季標準化種植、規范化管理、產業化發展。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完善的月季產業體系。市委、市政府加大政策引導與扶持力度,今年設立了市財政專項資金,每年拿出500萬元用于花卉產業發展的補助、獎勵、科研和重點基礎設施建設等,并明確各級政府、各部門職責,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整合相關涉農資金,加大對月季產業的投入。下一步為全力打造南陽月季產業體系,市里將全面落實“優美花城”行動計劃:①用兩年時間,實現500萬株月季進城,精心打造20條月季道路,9個月季游園,20個月季社區,60個月季庭院(單位),新建6個月季觀賞園,努力形成點、線、面、環相結合的月季特色景觀體系;②以臥龍區石橋鎮、宛城區新店鄉為中心,建立1個標準化月季種苗繁育基地,實現2012年月季種植面積0.2萬hm2,年產標準苗3億株,2015年達到0.33萬hm2,年產標準苗5億株;③建花卉博覽園,由政府牽頭,各花卉生產加工企業參與,形成集科研、種質資源收集保存、交易物流、品種展示、月季節會、觀賞、游覽于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花卉博覽園;④建立南陽市月季種質資源庫。收集和保存月季種質資源,為品種選育提供親本、雜交選育,完善種質資源信息,對種質資源的觀賞特性、經濟性狀進行研究。
(4)建立南陽市月季深加工項目。根據月季種類和用途,研究開發市場前景好的干花、花茶、花卉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及其香精、香料、色素等產品,吸引月季深加工生產企業入駐南陽,或鼓勵大型花卉生產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發展月季深加工。
(5)培育扶持龍頭企業。積極培育月季龍頭企業和月季專業合作組織,推行“公司+農戶”、“基地+合作社”等模式,對經濟效益好、市場前景好的特色企業要給予扶持和引導,鼓勵花卉企業通過聯合、兼并、股份制改造等形式,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推行標準化管理,提高市場競爭力。
[1]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觀賞園藝卷)[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
[2]北京林業大學園林系花卉調研組.花卉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