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麗
(山西省長治市襄垣縣林業局,山西 襄垣 046200)
在過去的幾十年乃至上百年間,由于盲目追求經濟的快速發展,人類過度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導致環境破壞、生態失衡、自然災害頻發,造成了巨大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環境問題逐漸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熱點問題。隨著時代和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意識和覺悟原來越高,對各種事物有了新的看法,生態環保觀念開始深入人心。特別是林業是與生態環保緊密相連的一個行業,林業工作的開展情況會對自然環境產生直接的影響,當前實現林業標準化已經成為林業工作的一個重點和難點。
(1)實現林業標準化是林業經濟結構調整的迫切需要。林業標準化的實現能夠使林業生產全過程進入特定軌道,實行規范化管理,進而促進林產品生產和銷售實現一體化,提高林業在國內外市場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具體來說實現林業標準化能夠有效規范產前對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的選購,產中栽培技術的管理,以及產后產品的包裝、保鮮、貯藏等。
(2)實現林業標準化是有效應對國際市場競爭的迫切需要。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經濟發展迎來更多的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其中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對我國經濟的沖擊尤為明顯,對我國林業的發展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國際上比較常用的做法是采取技術性措施來抑制產品進口和促進產品出口,因此為了打破其他國家的技術性壁壘,必須要以國外先進標準和國際標準作為參考,實現林業標準化,以提高我國林產品的質量,增強競爭力。
(3)實現林業標準化是加速科研成果轉化的迫切需要。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標準應用于生產上,是實現林業戰略性發展的重要體現,也是實現技術經濟一體化的重要標志。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取得的林業科研成果已經突破了5 000項,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很多科研成果并沒有轉化為技術文件或者標準,使之得不到廣泛推廣和應用,不能轉化為生產力促進經濟的發展。因此,盡快實現林業標準化,加速科研成果轉化,成為當前林業工作的重點。
(4)實現林業標準化是促進企業不斷發展的迫切需要。在市場經濟條件和環境下,企業作為生產主體其自主性增強,可以根據市場需求自行決定所要生產的產品,產品的生產標準、質量要求。但是,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實現企業的集團化發展,因此必須要有一定的標準作為參考和依據,將多個企業聯系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并且通過標準來實現相互間的有效溝通。一般,林業企業采用的是企業、基地、農戶三位一體的經營模式,這就更加需要有一定的標準來規范農戶的行為,從而保證產品質量。
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以來,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山西省的林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日益顯著,林業總產值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當前,全省共有11個市林業局,119個縣(區、市)林業局,1 251個鄉鎮林業工作站,227個國營林場,全省森林覆蓋率為18.03%,林業工作取得了較為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
近年來,山西省致力于建設一套具有本地區特色、獨一無二的林業標準化體系,加快了制定和修訂林業標準的步伐,起草和審定的林業標準由每年的2、3個,增加到了現在的4、5個。在2007年,山西省制定完成了一項行業標準,承擔制定了一項國家標準,并完成了包括商品林撫育采伐技術規程等在內的5個省級地方標準,同時還建立了3個林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分別在在壺關縣、中陽縣、介休市,此外還有3個示范基地已經通過了國家的審批,正在積極建設中。這些項目以行業和國家標準為前提,堅持按照標準進行設計、施工、管理、驗收等工作。其中,壺關縣的一條龍工程造林標準化示范項目正以每年超過2 600hm2的速度快速增長,成活率也由原來的77%增長到了現在的88%以上,使得林區農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
(1)對林業標準化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當前,少數林業主管部門和領導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實現林業標準化的重要性,沒有將林業標準化工作擺上議事日程。這就造成山西省林業標準體系不健全,與其他省份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時對其他行業的發展也產生了不利影響,制約了經濟的整體增長。
(2)林業生態建設的種類不全。在林業生態建設中,不僅包括防風固沙林建設、水土保持林建設、農田防護林建設、水源涵養林建設等,同時還必須完善城市生態,進行道路綠化、風景林建設等。但是當前山西省在這些領域還沒有形成統一標準,缺乏有效的政策性和法律性標準,導致農林生態建設的種類不全,不能充分發揮其環境保護的作用。
(3)林業標準化宣傳力度不夠,信息渠道不通暢。由于過去對林業的重視程度不夠,再加上對林業標準化宣傳力度不夠,就使得相關人員的林業標準化知識匱乏,在日常的工作中不能嚴格按照林業標準化要求去執行,從而給后期的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同時,林業標準化需要收藏和管理大量的文字材料,但是目前這一工作并沒有落實到位,對林業標準的使用帶來了不利影響,阻礙了林業標準化的發展。
(1)加強對林業標準化工作的領導。要想實現林業標準化,首先要求各級林業部門充分認識和了解林業標準化工作對促進林業發展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加大對林業標準化的資金投入力度,并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規劃工作,健全和完善林業標準組織機構,強化各個部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工作效率。此外,還要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加大林業標準宣傳力度和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
(2)加快制定地方林業標準。制定林業標準要以林木種苗、名優果品、林業工程建設等為重點,同時對于林業標準的修訂,要依據山西省果品質量標準與林業重點工程建設標準,盡快健全和完善符合山西省實際狀況的林業標準體系,促進林業工作的有序開展和健康發展。此外,對于林業科研成果也要制定統一的標準,方便成果鑒定工作,實現成果和標準的同步生產。
(3)做好林業標準示范工作。實現林業標準化的一項有效措施就是抓住典型,積極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具體來講,就是要對林業標準化的示范縣實行重點檢查、重點指導、重點支持,定期對其成果進行驗收,并充分利用競爭機制,實現優勝劣汰的管理模式。同時各級林業部門要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不斷創新,建立各具特色的林業標準化示范區,進而促進全省的林業發展。
(4)強化對林業標準執行情況的監管。強化對林業標準執行情況的監管,必須要建立健全林業技術監測監督體系。這就需要各級監管機構以公平公正為原則,自覺接受技術監督部門的指導,建立自律機制,完善質保體系,提高技術監督監測人員的綜合素質和依法執政的水平,確保林業標準的執行力度。
(5)加強對林業標準化的宣傳。為了促進林業工作的不斷發展,必須要增強標準化意識,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標準化知識,這就需要加強對林業標準化的宣傳工作。首先,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林業標準化隊伍,培養林業人員的標準化意識,豐富他們的林業標準知識和其他相關方面的知識。其次,要重視林業標準的信息化建設,加強信息的交流和傳遞,滿足人們對林業標準資料的查詢需求。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我國的林產品開始置身于國際市場中,逐漸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在林業工作中,林業標準化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是進行質量監督和管理的基礎與前提,對促進生態建設質量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為此,必須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山西省林業標準化的發展,使其更好地為林業發展和經濟發展服務。
[1]辛永萍,鄭紅梅,朱西昌.林業標準化工作現狀淺析[J].中國林業,2008(9):54~55.
[2]林其盛.標準化: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J].林業經濟,2003(10):53~54.
[3]佚 名.強化林業標準化工作 促進林業跨越式發展[J].中國標準化,2004(1):46.
[4]張吉國.我國林業標準化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戰略[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38~40,56.
[5]張廣才,于衛平,趙 健.林業標準化在林業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J].防護林科技,2005(S1):56~57.
[6]李啟嶺.加強林業標準化示范縣建設 促進林業標準化體系的完善[J].中國標準化,2001(1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