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峰,陳艷偉
(1.黑龍江省寶清縣東方紅林場,黑龍江 寶清 155600;2.黑龍江省寶清縣梨樹林場,黑龍江 寶清 155600)
天然林區的保護一直是國家強力推進的,森林保護顧名思義就是對森林的保護或者可以簡單理解為保護森林,我國的森林主要是原始森林和天然次生林,由于時代飛速發展,我國森林不但不能得到原有的撫育管理保護,而且還受到了亂砍濫伐和森林火災等的嚴重破壞,森林病蟲害等持續發生,嚴重地損傷了林區。在這種情況下針對天然林區和已經成林的天然次生林,提出“森林保護和保護森林”。這也成了發展林業的重中之重。我國一直大力倡導植樹造林活動,從而使得我國在林區的發展上得到了有效提高,面對我國如此廣大的林區,特別是在全球氣候變化十分異常的條件下,僅僅靠保護是很難保證這些林區的健康發展。隨著造林和保護林地的技術不斷發展,人們對森林保護的認識和理解不斷提高和加強,因此,轉變思想成了重要目標,從根本上認識森林的病蟲害的防控,確保森林疾病健康,把保護和自衛結合起來,以自衛為主要目標,把預防和治理同時抓,確立重點,真正把防控措施貫徹于林業生產的各個環節,讓林區的保護意識逐步成為人們的共識。就像一個集體和個人一樣,如果只求別人的保護而自己沒有自衛的能力,那就不可能真正地強大獨立。所以森林保護是保護森林健康持續發展的必然需求,是森林保護事業發展的必然條件。
林業企業面臨的的狀況為:林業職工下崗分流,這些人的收入得不到保證或失去了經濟來源,而這些都會對林區管理帶來潛在危害,所以在林區保護和利益相關者的關鍵關系上就產生了一些問題和矛盾。天然林區作為一項可持續發展的項目來說,后續的政策扶持及制度的改革創新極為重要。林業管理體制的改革就是解決林區利益的關鍵所在。
天然林業資源經營和管理的核心是以一種尊重自然理解自然的態度來面對、管理與經營森林使其達到貼近自然的狀態。它們集中的特征表現為:①以普通樹種為主要經營方向,來維持土地生產力和發展力;②小范圍的情況下利用自然本身生長力來達到林區的天然成長更新;③以天然森林的生長周期為目標方向;④依照本地環境、地表主要植物、森林中樹種的更替階段進行調整,記錄制定樹種并對其進行保護管理,在保持森林生態功能的基礎下達到高產量和高收益;⑤啟用選擇性采伐作業,確定撫育的擇伐樹種,改進林區整體森林質量;⑥研究探討不同的管理及經營措施的生態發展和相關經濟結果,從而達到最優最理想的林區設計體系。探討不同放牧強度對森林植被恢復的影響,疏伐對林分結構和林分質量的改善,薪炭林經營、風景林改造、珍貴樹種保護、林下種植等多種類型。通過建立營林示范點,不僅有利于合理利用天然林,恢復退化林地,管理非木材林產品,還能為當地林業管理人員示范新型營林技術和方法,使原有的營林技術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
天然林共管是以天然林可持續管理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利益相關者制定出一種管理方式和權力責任分配結構,分擔投入,分享產出,共同決策。天然林共管遵循以下原則:①承認在天然林管理中社區內外存在著不同的價值、利益與關注點;②對天然林管理中的各種權力持開放態度,不僅僅局限于法律所認可的權力;③讓社會擔任更重要的角色,承擔更重要的責任;④尋求在天然森林管理制度中的透明和平等。主要工作包括:考察天然林資源及其所有權、經營權、使用權的現狀。建立啟動工作組,負責共同管理準備階段的領導工作。規劃與協議制定階段的主要內容包括:制定統一的規則與程序,對天然林共管的目標成果達成一致意見,形成書面協議,并征得社會的普遍認可;針對共管目標,制定各方認可的發展戰略、共管規劃與協議、確定組織結構,并對外公布。協議實施調整階段的主要內容包括:啟動共同管理組織機構,實施共同管理規劃與協議;根據需要,分清各利益相關者的權力與責任;收集共管執行過程中的過程資料、數據以及成果;探尋影響天然林資源與各利益相關者發展的主要因素。在天然林區實行共管,可以將各利益相關者的相對優勢最大化,減輕當地林業局和森工企業負擔,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提高當地群眾的資源保護意識,降低森林資源管理成本,構建和諧林區,實現森林資源永續利用。
目前我國森林未受侵擾的部分僅占森林資源總量的2%,為55 448km2,而且其中受到嚴格保護的只占0.1%。在我國對林業資源開始重視的基礎上,國家加強了對天然林區的保護和管理,但是在我國很大程度上原始森林已寥寥無幾。中國在1998年出臺了針對天然林區保護的專項保護措施方針(簡稱“天保工程”),其中嚴格限制和規定了對中國森林的采伐及開采。天保工程的制定和實施標志著中國森林政策的重大改革。但是,渴求原料的林產品加工企業也由此轉移到海外去尋求木材,因此1998年也標志著中國進一步融入全球木材貿易,而且變得愈來愈依賴木材進口。
天然林保護意義重大,天保工程必須持續推進。在以后的發展戰略上必須以保護和培育天然林區資源為核心,精心實施和組織好天然林區的保護工程,推動天然林資源的保護工作,在此基礎上努力實現資源的增長和質量的提高,使生態健康良好。
[1]沈瑞祥,楊 旺,周德群.再論森林保護與森林醫學[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2011(2):1~2.
[2]莊作峰.集體天然林區參與式多目標綜合管理理論和方法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8.
[3]李小勇.林產品綠色政府采購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