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學庫,徐小榮,鄭必坤,陳武松,李興發
(1.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景南鄉人民政府林業工作站,浙江 景寧 323500;2.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林業局鸕鶿木材檢查站,浙江 景寧 323500;3.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鄭坑鄉人民政府林業工作站,浙江 景寧 323500;4.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林業局營林公司,浙江 景寧 323500)
20世紀90年代初,毛竹林基地改造由縣開發公司牽頭,到了90年代后期由縣農辦牽頭,但是發展力度不大,還是以傳統方法經營毛竹林,其經濟效益低,沒有形成地方特色產業。
1.2.1 建設實驗基地
進入21世紀,毛竹林基地改造工作由縣林業牽頭,首先,在原外舍鄉千鋪灣村搞毛竹林基地改造試點,面積1hm2,在2000年秋初,通過全面深翻(深度25cm),施復合肥50kg/畝,到了第2年在試點基地調查,每畝生長新竹62支,比對照明多生長65%,并且粗度增加32%,效益顯著;2001年秋初,用同樣方法在原鶴溪鎮灘嶺村進行改造,面積33.33hm2,是縣委書記的實驗基地,也收到同樣的效果,從而為開展竹海發展戰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2.2 全力加快推進筍竹主導產業培育
2008年6月份,縣政府2008年度第4次常務會議通過《景寧畬族自治縣加快毛竹產業發展試行辦法》,給景寧畬族自治縣竹農注入新的活力。廣大竹農積極投入毛竹產業基地改造,開發熱情十分高漲,經過縣林業部門組織人員進行驗收,2008年全縣完成毛竹產業基地改造共計1104.6hm2,其中劈山撫育582hm2,完成計劃124.7%;墾復360.13hm2,完成136.8%;墾復施肥162.47hm2,完成110.8%。涉及19個鄉鎮(管理區)1個國營林場60個村1個林業合作組織1500多戶5000多竹農,推動了景寧畬族自治縣毛竹產業持續協調發展,為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新的更大的貢獻。
1.2.3 堅持標準培育
制定相關技術規范,強化經營方案、竹林結構、病蟲害防治和生產管理檔案的“四統一”,推行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實施竹林分類經營和定向培育。高效毛竹筍竹兩用林建設區主要包括景南、東坑、澄照、鶴溪、大均等鄉鎮,以“一竹二筍、一竹三筍”的經營模式,全面推廣墾復、施肥、蓄水灌溉、開溝引鞭等技術,開展竹林道標準化建設,建成高效筍竹兩用基地0.7萬hm2。毛竹材用林建設區主要包括沙灣、英川、渤海、九龍、梅歧等其他鄉鎮,這一區域由于立地條件較差,毛竹經營水平較低,竹林立竹結構不合理,基礎條件較差,以材用林為培育目標,大力開展劈山撫育、適當墾復、施肥,調整立竹結構,增加單位立竹株數,逐步建立高效生產系統,建成毛竹材用林區0.92萬hm2。
1.2.4 強化科技引領
依托浙江農林大學竹類專家庫資源,加強與麗水學院等院校的合作,建立“首席專家——區責任林技員——鄉鎮責任林技員”三級技術推廣機制,通過農函大、培訓班等形式,推廣“春筍早出”、“筍材兩用林培育”等多項竹林高效生產經營技術,擴大高產高效筍竹兩用林基地規模,建設3~5個高效示范園區,加快竹林道路、灌溉等配套設施建設,加強實用技術培訓,著力改變竹農的生產習慣和勞作方式,提高竹筍主導產業的產量和效益。每年從三項經費中列支20萬元作為特色產業技術攻關配套補助和獎勵經費,確保竹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目前,已舉辦各類技術培訓48期,受訓農民達8000人次,培養技術帶頭人230人。
1.2.5 竹產業轉型升級
以省級現代農業·竹產業生產發展項目——毛竹現代示范園區建設為載體,以科技推廣為動力,以政策為推動,以基礎設施為突破口,投入1030萬元深入開展毛竹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完成毛竹低產林撫育改造0.33萬hm2,新建筍竹兩用林基地0.17萬hm2,新造毛竹基地266.7m2,建竹林機耕路154km,培育示范戶30戶,竹林均增值500~600元/667m2,示范區達1000元/667m2。每年全縣生產毛竹240余萬支(加工130余萬支),冬(春)筍7000余t,竹筍4000t。建成高效筍竹兩用基地0.7萬hm2。
龍頭企業只有一家,即大自然食品有限公司,其規模不大,資金實力不強,與種植戶聯系不緊密,懂業務技術人員缺乏。
竹制品加工企業38家,生產加工企業主要集中在鶴溪、東坑等鎮(街道),其他鄉鎮規模加工企業相對較少。
從事竹產業林業合作社只有一家,即景寧興隆林業開發專業合作社,涉及面積66.67hm2。
整合資金和技術力量,加強竹產業建設領導、實施和監管等小組,確定職能部門開展幫建幫造,定期召開協調會,落實林貸、基建、林管等具體問題,切實帶動百姓持續、穩定增收。
加強竹木加工廢棄物、竹木廢舊制品的再利用,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培育和壯大營銷主體,扶持一批具有較強市場開拓能力和品牌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各類營銷大戶和經紀人,形成多元化小市場流通主體。鼓勵發展竹產業產品物流配送、連鎖經營、網絡直銷等新型流通業態,拓寬竹產業產品銷售渠道。加強竹產業產品產地交易市場建設,優化交易環境和手段。開展形式多樣的推介活動,宣傳推廣竹產業產品品牌,拓展竹產業產品市場。
采取政策引導、信息服務等多種方式,營造有利于涉竹產業企業發展壯大的環境,積極幫助企業承接國家的產業政策扶持,加強竹產品加工業的品牌建設的指導,努力培育竹產品加工龍頭企業。
以城北“110”區塊竹木加工園區入園企業、省市縣級林業龍頭企業和林業合作組織為重點,引導企業從事竹木制品、竹筍等森林產品加工開發,進一步鼓勵林產品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加快竹制品產業發展,開發竹筷、竹板、竹炭系列產品,發展竹制工藝品。力爭使竹木制品行業到2015年產值達10億元。
圍繞景寧畬族自治縣竹產業發展規劃和布局,制定出臺發展林業專業合作社的政策配套措施。通過確定項目申報制度,規范項目申報工作;細化人才培養規劃,提供人才支持;加強考核管理,強化業務部門職責;開展等級評選,促進規范建設等,為林業專業合作社發展提供財政補助、稅收減免、貼息貸款及土地廠房、物流運輸等方面的優惠。尤其是信貸方面要加大支持力度,要通過降低信貸擔保門檻,推行林業專業合作社社員聯保等方式辦理信貸,解決林業專業合作社發展的資金瓶頸問題,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可以專門籌建信貸擔保公司,為林業專業合作社提供信貸擔保服務。落實優惠政策要點面結合,重點扶持一批影響面廣、帶動力強,有利于促進景寧畬族自治縣竹產業發展、有利于促進農民的林業專業合作社。以點帶面,促進景寧畬族自治縣林業專業合作社的健康、規范、有序發展。
[1]姚能昌.云南省竹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林業調查規劃,2009(4):97~100.
[2]吳孝云.安吉竹產業貿易分析[J].現代商業,2011(29):70~71.
[3]吳錦華,董晨玲,林海青,等.永安市竹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J].福建林業科技,2004(1):97~100.
[4]吳 江,魏同慶,劉世威,等.湖北咸寧竹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探討[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7(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