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根英,謝偉龍,徐 向
(1.廣東省和平縣林業局俐源鎮林業站,廣東 河源 517200;2.廣東省河源市林業局,廣東 河源 517000;3.廣東省和平縣林業局生態管理中心,廣東 河源 517200)
隨著可持續發展進程的日益加快,造林綠化面積也隨之增加,大面積的森林為各類林業有害生物提供了適宜的家園,有些地區的生態環境比較脆弱,就成為了林業有害生物危害的常發區和高發區。林業有害生物造成的病蟲害是林業生物災害的一種,在林業自然災害中危害最為嚴重,嚴重制約了林業生產和生態環境建設,每年都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此外,我國林業有害生物的品種繁多,根據相關普查結果表明,大約有8 000種,再加上人工造林大多為單一樹種,增加了防治難度,因此有必要對林業生物防治對策進行深入的研究,以更好地促進林業發展。
(1)林業有害生物本身的繁殖特性。林業有害生物不僅能夠主動傳播而且還可依靠自然動力傳播,具備強大的繁殖能力,即使在短時間內消滅掉了絕大多數,但是天敵數量也會隨之減少,僥幸剩余的個體又會快速繁殖傳播,使種群數量快速增加,造成新一輪的危害。
(2)林業有害生物的遺傳特性。隨著外部環境的改變,林業有害生物的遺傳特性也發生改變,適應能力不斷增強,這也是林業生物病蟲害防治的長期性和艱巨性的原因。
(3)外界傳播過來的新的有害生物。近年來,國內外林業生產活動頻繁交流,各種樹木品種交換引進,帶來了新的林業有害生物,引進地區又缺乏甚至沒有這種有害生物的天敵,造成災害肆虐,危害性也相應增大。
(4)對林業病蟲害防治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林業資源的經營者在聯防防治上不能達成共識,在災害發生時不能同步治理,或者在防治思想上忽略了保護的主要性,一味重視培育護苗,沒有意識到預防的重要性,在林業生物病害防治上沒有占據主導地位,只是被動地在病蟲害發生時去防治,這也加劇了有害生物危害的嚴重性。
(5)大面積人工造林時樹木品種單一,抗病蟲害能力降低。一旦發生災害,開展防治工作就很困難,大面積樹木死去,損失嚴重。
(6)防治方法不當造成的。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上,通常采用化學藥劑,不僅殺死了病蟲同時還損失了大量的有益生物,包括病蟲的天敵,導致森林生態環境加劇惡化,整體質量下降,有害生物的發生更容易,危害更加難以控制。
隨著我國森林面積的增加,林業資源的豐富化,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已提上日程,現階段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林業有害生物發生形勢越來越嚴峻,尤其是全球氣候變暖,受災面積不斷擴大,林業有害生物的抵抗性不斷增強,防控難度和治理難度不斷增大,有害生物的危害日益加劇。
(2)林業病蟲害的認識不足和防治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將責任落實到位。首先,林業病蟲害的防控意識不足,部分地方政府忽視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沒有將其真正提上議事日程,沒有發揮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機構的行業執法和行政管理職能;其次,地方不具備有效的林業有害生物的監督機制,在工作實施工程中責任制度沒有落實到位。
(3)林業有害生物防控設施和技術手段落后,財政投入遠遠不夠,造成防治工作開展受限,嚴重制約林業發展,危害森林資源。
(4)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科技力量薄弱,新成果沒有得到廣泛推廣應用,在實際防治工作中普遍依靠噴灑農藥制劑,造成環境污染,有害生物天敵數量銳減,形成惡性循環,病蟲害更加嚴重,防治工作開展也更加困難。
(5)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不靈活,沒有在全社會形成群防群治。在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中,需要全社會聯合起來,共同參與,否則力量薄弱,很難完成病蟲害的防控,遏制林業災害的發生。
(6)林業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生產脫節,缺乏溝通和協調?,F階段很多地方林業部門內部各個部門之間不協調,生產脫節,嚴重的只管造林和后續有害生物防治,維護工作不再考慮,沒有形成有效的防御防護機制。
(1)加強監測,做好預報工作。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有害生物的發展進行動態監測,做好監測資料的準確性,同時要結合氣候條件、林業樹木的生長發育進展狀況,對有害生物的生長發展狀況進行預測。監測網絡由場圃、村設測報點等群眾性網絡組成,上報林業局、城鎮林場等測報單位,預防為主的防治措施需要大力開展群眾性的監測、預報和防治。
(2)貫徹落實以營林為主的林業發展。從營林的角度出發,從生產的全局角度進行營林防治。要做到因地制宜、合理搭配,選擇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的樹種、造林方式以及管理維護方式方法。通過引進抗病蟲樹種,改善生物群落的結構,從單一林種改建到營造多種樹木的混交林,使生物多樣性得到提高,森林的生態環境體系得到改善,從而提高其自身抵抗有害生物和災害的能力。
(3)做好科研基礎研究工作。對有害生物的科學研究是從科學的角度、有害生物自身的角度進行相關的試驗研究,林業科研管理部門應加大投入,對相關課題給予經費上的支持,做好項目的研究。主要從有害生物入侵機制、物種的檢驗檢疫、防治有害生物的技術和控制、外來侵襲物種的預警管理等方面進行研究,并建立相關物種的共享數據庫,及時與有關部門、研究單位進行相互的溝通,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4)加強機構建設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對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是系統性的復雜工程,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專業人員的配備是林業建設和維護的基礎保障。目前,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遠遠不能滿足林業發展的需要,專業人員的缺失使得即使有了相關設施也不能正常使用和駕馭。因此,需要政府部門的大力投入,增加基礎建設、拓展業務培訓,開展林業管理維護專業化隊伍建設。
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是一項系統性的復雜工程,在對其進行治理的同時,一定要做到因地制宜、合理搭配、增加生物多樣性、以預防為主的防治對策,充分發揮政府部門和專業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加大科研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專業人員隊伍的培訓工作,建立以營林為主、健康森林的育林理念,確保森林資源的安全,促進林業的快速發展。
[1]曾桂榮,張 微.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民營科技,2011(7):73.
[2]馬愛國.中國林業生物災害防治戰略[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9.
[3]張國慶.森林健康與林業有害生物管理[J].林業科技,2008(6):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