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喜平,汪海濤,沙 茜,柯文彪
(1.武漢市環境保護局,湖北 武漢 430015;2.武漢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湖北 武漢 430015)
汽車業是中國競爭最為充分、最具市場化效應的行業之一,我國已連續兩年成為世界汽車產銷第一大國。一方面,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給人們的日常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另一方面,汽車這一本身應體現民生和幸福指數的產品,卻因為尾氣排放成為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給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其超速發展令人擔憂。
2011年,包括PM2.5在內的空氣污染,成為廣大人民群眾關注和熱議的話題。不斷改善空氣質量,成為重要的民生問題。監測表明,我國城市空氣開始呈現出煤煙和機動車尾氣復合污染的特點。一些地區灰霾、酸雨和光化學煙霧等區域性大氣污染問題頻繁發生,這些問題的產生都與車輛尾氣排放密切相關。同時,由于機動車大多行駛在人口密集區域,尾氣排放直接影響群眾健康[1]。
“十一五”期間,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呈快速增長態勢,由1.18億輛增加到1.9億輛,平均每年增長10%。其中,汽車保有量由3088 萬輛增加到7721 .7萬輛,增加了150%。按汽車排放標準分類,達到國Ⅲ及以上排放標準的汽車占汽車總保有量的41.1%,國Ⅱ汽車占25.5%,國Ⅰ汽車占20.6%,其余12.8%的汽車還達不到國Ⅰ排放標準。按環保標志進行分類,“綠標車”(即達到國Ⅰ排放標準的汽油車、達到國Ⅲ排放標準的柴油車)占79.8%,其余20.2%的車輛為“黃標車”(即低于國Ⅰ排放標準的汽油車、低于國Ⅲ排放標準的柴油車)。
從機動車排放情況看,2010年,全國機動車排放污染物5226 .8萬t,包括氮氧化物(NOX)、碳氫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顆粒物(PM),其中汽車排放的NOX和PM超過85%,HC和CO超過70%。按燃料分類,全國柴油車排放的NOX接近汽車排放總量的60%,PM超過90%;而汽油車CO和HC的排放量則較高,超過排放總量的70%。按排放標準分類,占汽車保有量12.8%的國I前標準汽車,其排放的污染物占汽車排放總量的40.0%以上;而占保有量41.1%的國Ⅲ及以上標準汽車,其排放量還不到排放總量的15.0%。按環保標志分類,僅占汽車保有量20.2%的“黃標車”卻排放了70.4%的 NOX、64.2%的 HC、59.3%的 CO和91.1%的PM。如武漢市近年來機動車擁有量持續快速增長,截止到2011年機動車擁有量接近120萬輛,千人機動車擁有量超過130輛。自2011年開展機動車環保標志核發工作以來,截止到2012年3月,近78萬臺機動車領取了環保標志,其中綠標車69萬臺,黃標車9萬臺。據一項專題研究表明,機動車尾氣污染約占到目前武漢市空氣污染的40%,其中黃標車污染又占了尾氣污染的大部分。據預測,到“十二五”末期2015年,我國30家主要汽車企業集團規劃產能為3124 萬輛,加上5年內新建產能及未統計的數字,屆時中國汽車產能規模將超過4000 萬輛。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機動車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將日益凸顯。
隨著環境污染的加重與環境事故的密集發生,環保已經成為最受矚目的公共事務之一。城市機動車保有總量的增加,讓環境污染和交通擁堵問題越來越嚴重。“十二五”時期,國家將不斷加大機動車污染防治力度,市場化程度最高的汽車業,將面臨一系列環保挑戰[2],具體包括以下方面。
2.2.1 進一步健全機動車污染防治制度
《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中,明確將開展機動車船氮氧化物總量控制。同時,與之配套的《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工作也在進行中。該法律修訂完成之后,相關責任將直接落實到企業,并對不符合環保標準的車輛展開召回,這也是又一項針對汽車企業的具體環保政策。
2.2.2 全面提高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2012年2月29日,環境保護部和國家質監總局聯合發布了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新修訂的標準調整了污染物項目及限值,增設了PM2.5平均濃度限值和臭氧8h平均濃度限值,收緊了PM10、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濃度限值。新標準的公布,一方面表明我國空氣質量監測將正式進入“PM2.5”階段,另一方面對大氣污染防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3 加速淘汰老舊汽車
研究監測結果表明,一臺黃標車的排放量相當于28倍國Ⅳ車的排放量,因此必須加大黃標車的淘汰力度,要用淘汰黃標車騰出的排放容量發展新的汽車。到2015年,基本淘汰2005年以前注冊運營的黃標車。提高機動車環境準入要求,加強生產一致性檢查,禁止不符合排放標準的車輛生產、銷售和注冊登記。
2.2.4 鼓勵使用新能源車
全面實施國家第四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在有條件的地區實施更嚴格的排放標準。從2011年7月1日起,未滿足國Ⅳ標準的新車已經無法進入工信部的新車目錄,這也意味著,目前所有入市新車必須完全符合國Ⅳ標準。同時,提升車用燃油品質,鼓勵使用新型清潔燃料,在全國范圍供應符合國家第四階段標準的車用燃油。
2.2.5 探索調控特大型和大型城市機動車保有總量
“十二五”時期,環境保護部將對1000 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實行機動車總量控制。通過制定政策,引導小汽車合理使用,從根本上緩解道路交通擁堵和尾氣污染狀況。
作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對于加強節能減排工作、提高全社會對節能減排的深入了解和廣泛關注、推動節能環保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同樣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進程和示范推廣,在更大范圍和程度上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以引導我國汽車消費理念和消費結構的合理調整。
2.3.1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節能環保的必然結果
雖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較快,政府支持力度也較大,但目前新能源汽車在國內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占整個汽車消費市場份額仍相對較小。最近國際上能源危機日益嚴重,國家發改委對汽車燃油價格的嚴格控制、公眾對燃油汽車造成的環境污染日益不滿等因素都是新能源汽車成為汽車行業發展的必然之路。推動使用天然氣、電力和生物質能源等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減少對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賴,尤其是對于中國這個石油資源相對比較匱乏、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發展中國家顯得更加具有現實意義[3]。
2.3.2 國家政策支持助推新能源汽車產業化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多數汽車廠家也只是把新能源汽車作為宣傳推廣的手段和策略,新能源汽車的真正生產使用還處在初步發展階段。目前國家及各級地方政府都在積極實施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并出臺多項政策促進新能源汽車及相關零部件產業進入成熟發展和壯大階段[4]。2009年財政部等出臺了關于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的通知,將包括武漢在內的13個城市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體現了國家實施新能源汽車戰略的決心和力度,這些都將有利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對新能源汽車產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2.3.3 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機會逐步顯現
中國的汽車行業起步較晚,距離汽車強國還有一定差距,但新能源汽車行業可以為中國汽車業提供趕超日、美、德等強國的絕好機會。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的上游行業擁有一定優勢,如擁有全球最大的電池、電機產業等,從而有望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分工中分一杯羹。再加上新能源汽車不僅可以提升國家技術實力方面的重要地位,帶動上下游行業的整體發展,而且是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趨勢,所以新能源汽車的中長期投資機會將逐步顯現[5]。
作為我國的基本國策,環保與民生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目前中國汽車社會尚處在初級階段,由于人口眾多,即使我國機動車排放標準能與歐美國家接軌,龐大的汽車擁有量也不可避免地對環境造成傷害。要實現節能環保和汽車業發展雙贏的目標,大力發展節能汽車,推動使用天然氣、電力和生物質能源等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就成為汽車行業發展的必然之路。
研究表明開發新能源車是適合中國汽車行業節能減排的途徑之一,實現動力系統從傳統的內燃機向混合動力汽車過渡,并逐步發展至清潔燃料電池車,實現能源的多元化和排放的潔凈化是汽車行業節能減排的最佳方案[6]。開發新能源汽車正好符合了國家節能減排方針政策,減少對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耗正是新能源汽車“節能”所在,它使用天然氣、電力和生物質能源,或者采用混合動力,其石油能量消耗值相對較小,減少了對石油的依賴性,改善了能源消費結構。如汽車采用弱混合動力,盡管只節油5%~10%,但如果所有的汽車都采用該技術,將節約石油3000 萬t,占我國石油進口量的1/8。又如甲醇、天然氣等替代燃料,盡管依然是一次能源,但大范圍推廣也能達到節油和減排的效果。新能源汽車的“減排”現實意義則更為顯著,傳統燃料汽車尾氣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鉛、光化學煙霧等,這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2011年全國人民都關注的PM2.5也是汽車尾氣排放的產物之一,另外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占城市總溫室氣體排放量的30%以上,成為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影響因素。這些都對城市空氣環境質量和社會公眾的身體健康產生了極大的危害,造成了社會財富的極大浪費。而新能源汽車則依靠清潔能源和技術,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靠,能有效減少各種污染物的排放,這不僅是整個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人類解決包括空氣污染等環境問題的有效手段之一。
新能源汽車的迅猛發展所產生的影響相當于汽車產業的第二次革命。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相比可以大大節省汽油等資源消耗,既有利于優化能源消費結構也有利于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實現資源的節約和綜合利用[7]。電動車使用電力清潔能源,既減少汽油的消耗,改善空氣質量,還可以促進電池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以及清潔能源的推廣使用。另外除利用電力,使用其他清潔能源的汽車也可以帶動相關新能源的技術研發和普及使用,有利于提高我國汽車行業制造水平,帶動能源結構的升級。
當前各國的汽車燃料主流市場還是以傳統燃料汽油為主,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不斷發展壯大,人們的節能環保意識不斷提高,那么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都將出現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料汽車并駕齊驅的局面[7]?,F在國家和各地方政府都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持、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優惠政策,并盡力完善相關配套設施,通過各種渠道宣傳新能源汽車的好處,營造提倡節能、環保、低碳意識的社會整體氛圍,讓每一個公眾都能從自身做起,成為一名“環保達人”。當前,為創建“兩型社會”和實施節能減排,應當緊密聯系當前國內國際發展的新形勢,順應綠色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大趨勢,大力發展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的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及裝備,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促進向規?;a業化、國際化持續快速過渡。新能源汽車的健康持續發展有利于實現節能減排工作目標,有利于改善城市空氣環境質量,有利于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有利于創建“兩型社會”,有利于節約能源和優化能源結構。
[1]王 琦.機動車尾氣污染及其防治措施[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2(1):87~88.
[2]王軍方,丁 焰.湯大鋼.機動車污染防治政策與管理[J].環境保護,2010(24):14~17.
[3]葉 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現狀和應用前景[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13~14.
[4]李東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挑戰及對策[J].產業經濟,2011(2):37~41.
[5]姜 江.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探析[J].宏觀經濟管理,2011(7):48~49.
[6]王海良,邵文娟.節能減排助推中國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J].交通企業管理,2010(8):8~9.
[7]肖俊濤.論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政策的完善[J].湖北社會科學,2011(3):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