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泓
(中材地質工程勘查研究院,北京 100102)
在我國目前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環境壓力不斷增大的情況下,中共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醫院是為人們提供醫療護理服務的醫療機構,與每個公民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是維系人類健康的前沿陣地。但同時,醫院也是潛在的重大危險污染源和資源消耗大戶。如何構建綠色醫院是每所醫院都必須面對和急需解決的重大課題。
綠色醫院的概念最近幾年開始在我國流行開來,其內涵涉及節能、環保、生態的綠色建筑,高質量醫療條件和醫療效率,卓有成效的效能管理等各環節的有機統一。
近階段全國各地創建綠色醫院的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也有許多文獻發表在各種期刊雜志。文獻大多從“以提高醫療綜合質量為中心”的視角闡述綠色醫院的建設,本文從環境影響評價的角度就如何構建綠色醫院,談一些筆者的看法和認識。
醫院在提供醫療服務的同時,會有“三廢”產生,若不能有效防治,將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醫院主要有如下污染源。
醫院廢水主要包括醫療區產生的醫療廢水(廢液)、后勤部門產生的生活污水兩大方面。醫療廢水比一般生活污水排放情況更為復雜,除pH值、懸浮物、COD、BOD、動植物油脂等普通污染物外,其特殊污染物主要有以下這些。
2.1.1 病原性微生物
主要包括糞大腸菌群、傳染性細菌、病毒和蠕蟲卵等。
2.1.2 有毒有害物質
(1)重金屬。包括總汞、銀、鉻等。據統計,1所設1000 張病床的醫院1年水銀血壓計和體溫計引起汞流失在2500 g左右,而1g總汞導致的污染需20t凈水稀釋才能達標,若含汞廢水排入水體后,不但不能被微生物所分解,甚至能通過微生物作用產生毒性更大的金屬有機物,經食物鏈在生物體內富集,最終進入人體,從而對人們的健康構成傷害。
(2)實驗室有害廢液。主要包括硝酸、硫酸、甲醇、乙醇、丙酮等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廢液,尤其是有機試劑能夠破壞人體神經中樞,造成免疫系統功能下降,甚至引起機能失調,有的還具有持久性,經食物鏈在生物體內富集,最終危害人的身體健康。
2.1.3 放射性同位素
醫院在治療和診斷中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碘-131、碘-125、磷-32、鈷-60等)在衰變過程中產生的α、β、γ放射線在人體內累積,從而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2.2.1 醫療廢物
醫療廢物屬于危險廢物,主要來自門診、急診、病房、手術室、檢驗科等部門,一般包括感染性、病理性、損傷性、藥物性和化學性5類廢物,因其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如疏忽管理、處理不當,就會污染大氣、水源、土壤和食物等,造成疾病傳播,嚴重危害人體的健康。
2.2.2 污泥
醫療廢水中含有各種有機和無機化學物質、病菌、寄生蟲卵等污染物,由污水處理站對其處理后沉淀分離形成污泥。這類污泥屬于危險廢物,若按一般固體廢物進行處理,勢必會對環境、人群健康造成危害。
醫院廢氣污染源除鍋爐房、車庫、餐飲等配套和公用設施排放的廢氣外,主要有污水處理站廢氣、傳染病房或感染科通風廢氣。
醫療廢水中存在多種致病微生物,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廢水中微生物可能以氣溶膠的形式散發到空氣中造成空氣污染,危害周邊人群的身體健康。
傳染病房或感染科通風廢氣可能含有致病微生物,若空調系統設置不合理,可能造成空氣交叉感染,進而導致人群感染。
環境影響評價是我國基本建設程序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它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為建設項目規劃、立項、設計、施工及運行管理提供優化方案。為了建設綠色醫院,防止或減輕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保證醫院與周邊環境的協調性,需從規劃選址、環境管理體系、資源能源的節約以及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著手,將醫院環境污染綜合預防的策略應用于醫院建設期和運營期的每一個方面,盡最大可能建設成為節能、環保的綠色醫院。
醫院的建設選址不僅需要考慮滿足區域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均衡,還應關注醫院建設期和運營期與環境的和諧共生。醫院的規劃選址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3.1.1 與地形地貌的關系
醫院選址應優先選擇地勢平坦、日照充足、周邊基礎設施完善的地塊,避開地震斷裂帶、滑坡、洪水、泥石流等自然地質災害多發段。
3.1.2 與周邊環境的關系
(1)外環境對醫院本身的影響。醫院自身作為環境敏感目標,應遠離各類輻射污染源,如輸變電設施等;應遠離易燃易爆物的生產貯存場所;遠離污水處理廠、養殖場等空氣污染場所;200m范圍內應無噪聲污染源,如高速公路、城市輕軌、鐵路等。
(2)醫院對外環境的影響。為了避免醫院運營過程中對外部環境(現狀生活環境、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應盡量避開中小學校、幼兒園、食品加工廠、供水廠等環境敏感場所;應避免選擇生態敏感區域,如水源地、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文物古跡的保護地帶、礦產資源區等。
環境管理是企業管理中一項重要的專業管理,加強環境監督、管理力度,是實現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協調發展和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重要措施。醫院應專設環境管理機構,負責醫院環保設施的日常運營(包括醫院污水處理系統,醫療廢物的收集、運送、貯存以及貯存設施的日常管理等),制定相應的管理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編制相應的程序文件,嚴格遵守國家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對環保設施日常運營中的人、機、料、法、環等各個環節實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資源能源節約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一項長遠戰略方針,從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角度來看,節能降耗是創建綠色醫院的主流和重點之一。綠色醫院應在結合醫院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在節水、節能、節材上達到綠色建筑的標準。
3.3.1 節水
選用變頻水泵供水、節水器具,最大限度地減少浪費;室外地面采用滲水磚;綠地采用滴灌;選擇耐旱草種和樹種,以減少澆水次數。
3.3.2 節電
合理設計供配電系統,減少用電設備的無功損耗,提高用電設備的功率因數;采用高效、性能穩定的照明電器產品,以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提高室內照明質量。
3.3.3 建筑節能
考慮醫療建筑的特殊性,充分利用自然通風和采光;采用先進的外墻保溫技術、外遮陽技術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保溫隔熱性能,減少建筑圍護的傳熱系數。
3.3.4 設備節能
選擇高效、節能的空調機組、水泵、風機等設備;對醫院內的空調系統、送/排風系統、冷熱源系統、給排水系統等機電設備進行工作狀態的實時監控,以達到節約能源,保護環境之目的。
3.4.1 從源頭控制
(1)盡量使用無毒害、無污染原材料替代有毒有害原材料。比如,口腔科盡量使用環氧樹脂代替汞合金樹脂,可減少含汞廢物的排放;放射科采用干式洗片機代替濕式洗片機,可消除含銀廢水的排放。
(2)檢驗科改進實驗方法,減少試劑的用量,在滿足實驗要求的情況下,適當減少采樣量。盡量使用試劑盒,不僅可減少廢試劑的排放量,而且縮短了檢測時間,節約了能源。另外,不要購買暫時用不上的試劑,防止試劑過期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及環境污染。
3.4.2 積極開展末端治理
(1)廢水的防治措施。①一般醫療廢水。醫院需自建污水處理設施,并根據出水排放去向的不同,采取一級強化處理工藝或二級生化處理工藝,廢水經處理達標并消毒后方可外排。②特殊廢水。綜合性醫院的傳染病房或感染科產生的醫療廢水,應先進行預消毒后,再排入醫院污水處理站處理。
檢驗科產生的含化學試劑的廢液應根據其化學特性選擇合適的密閉容器收集后,貯存于醫療廢物暫存間內,容器標簽必須標明廢物種類、貯存時間,不可混合貯存,定期由具有危險廢物處理資質的單位清運處置。弱酸、弱堿廢液可通過酸堿中和預處理后排入污水處理設施。
放射性廢水應設單獨的收集系統,經衰變池處理后,使其放射性濃度降低到國家排放標準后方可排放。
(2)固體廢物的防治措施。醫療廢物設單獨貯存間,分類收集,集中處置,定期由具有危險廢物處理資質的單位清運處置。污水處理站的污泥采用投加石灰的方式進行消毒,清掏前應進行檢測,達到醫療機構污泥控制標準的要求,定期由具有危險廢物處理資質的單位進行清掏并處置。
(3)廢氣的防治措施。污水處理站應將各種構筑物加蓋密閉,設置通風排氣裝置,廢氣采用紫外線消毒、活性炭吸附等方法適當處理后再排放。合理設置傳染病房或感染科進、出風口,各房間安裝高效低阻過濾器進行機械通風,可有效控制致病微生物的傳播。
目前,我國醫療服務行業尚無綠色醫院指標評價體系或建設指南,但從國家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到各級醫療服務機構都在進行各種有益探索,綠色醫院是建設現代化醫院的必由之路已成為共識。只要從醫院的規劃選址、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管理等各階段認真堅持環保、節能、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必然能夠構建起真正的綠色醫院,讓人民受益,社會受益。
[1]胡 松.對綠色醫院的思考[J].華中建筑,2011(1):90~91.
[2]田懷谷,肖 平,劉 顏,等.對“綠色醫院”建設和評價標準的再思考[J].現代醫院,2011(12).
[3]王國棟.論醫院建設選址[J].中國醫院建筑與裝備,2010(10):54~56.
[4]李淑民,沈 麗,劉艷娟,等.綜合性醫院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要點分析[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3):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