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連吉
(1.浙江省奉化市林特總站,浙江 奉化315500;2.浙江天童園藝有限公司,浙江 奉化315500)
寧波地處浙江沿海地區,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3℃,最高氣溫39℃,最低氣溫-11℃。常年均有3~4次臺風和4~5次暴雨、大暴雨影響。土壤多為黏壤土、黏土、輕黏土。土壤pH值與含鹽量根據海涂圍墾時間長短,種植作物品種及蓄淡情況不同而不同。一般pH值介于7.6~8.5之間,含鹽量為0.2%~0.6%,新圍墾的海涂地含鹽量可達0.8%以上,最高處為1.6%。
根據近幾年來在工程上的使用與調查。依土壤含鹽量不同可分為3大類[1]。
(1)土壤含鹽量0.4%~0.6%的鹽堿地可選用海濱木槿、夾竹桃、刺槐、紫穗槐、香花槐、檉柳、旱柳、石楠、弗吉尼亞櫟、木麻黃等。
(2)土壤含鹽量0.2%~0.4%的鹽堿地可選用白蠟、海桐、女貞、國槐、金絲垂柳、金合歡、桑樹、苦楝、石榴、無花果、構樹、無患子、墨西哥落羽杉、中山杉、烏桕、臭椿、爬山虎、金銀花等樹種。
(3)土壤含鹽量0.1%~0.2%的鹽堿地可選用喜樹、重陽木、龍柏、側柏、柿樹、月桂、紅葉李、桃、大葉樟、珊瑚、櫸樹、濕地松、黃山欒樹、水杉、池杉、楊樹、青桐、垂絲海棠、大葉黃楊、櫻桃等。
鹽堿地對綠化苗木的危害本質是土壤中含有過高的可溶性鹽分或者土壤中鈉離子飽和度過大,植物的根系不能從這些溶液中吸收到水分,對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形成了毒害,同時使土壤的結構遭到破壞,造成土壤結構板結,通透性差等劣質的土壤性質,加上可溶性鹽分過高必定要對植物營養元素產生脅迫。使鹽堿土不能給植物提供正常的水、肥、氣、熱條件,加上鹽堿成分的生物毒害,使得植物不能正常生長,甚至死亡。因此土壤改良的根本就是要降低鹽堿地的含鹽量,為植物創造有利生長的土壤環境,減少鹽分對植物的危害。
3.1.1 物理改良
(1)排咸蓄淡。海涂剛圍墾時期土壤含鹽量高達0.8%以上,必須快速淡化土壤高鹽含量,最好方法就是排咸蓄淡。根據排咸蓄淡的需要開挖溝、梁、河道、排出積水,并建設好控水閘門。然后利用自然降水與水庫灌水蓄淡水至海涂面層,待一定時間后再放出蓄水,幾經反復,蓄淡壓鹽,灌水洗鹽;另一方面通過天下雨水淋洗,使土壤中的鹽分不斷地隨著水分的滲透流向溝、梁、河道,使咸水不斷地排出,從而使土壤含鹽量不斷降低,達到可以綠化的要求。
(2)深耕曬垡。凡質地粘重,透水性差結構不良的土地,特別是原鹽堿荒地,在雨季到來之前進行翻耕,割斷地面毛細管,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曬垡能疏松表土增強透水性,阻止水鹽上升。
(3)封底式客土抬高地面和地上花盆式客土抬高地面。多在綠化面積不大的情況下采用。
3.1.2 化學改良
(1)增施化肥。對鹽堿土增施化學酸性廢料過磷酸鈣,可使pH值降低,同時磷素能提高樹木的抗性。施入適當的礦物性化肥,補充土壤中氮、磷、鉀、鐵等元素的含量,有明顯的改土效果。
(2)施用大量有機質(肥)。如腐葉土、松針、木屑、樹皮、泥炭、醋渣及有機垃圾。有機肥在微生物作用下能分解有機酸,可以中和土壤中的堿,改良土壤理化性能,增加團粒結構,提高土壤肥力。
(3)地膜覆蓋。地面鋪地膜、土面噴蒸發抑制劑,減少土壤的蒸發量,可以起到阻止鹽堿上升的作用。
3.1.3 生物改良
種植耐鹽的綠肥和牧草,如紫穗槐、紫花苜蓿、蠶豆角等,對鹽土改良有積極作用。播種時間一般為10月份,翌年2~3月割、伐后深埋作為有機肥料,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在綠化完工后,套種田箐,形成地面覆蓋做到土不露天,壓制鹽分的作用。在初花時割青深翻在土中,通過綠肥的腐爛,有機質的分解,降低土壤的酸堿度,同時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為樹木的生長打好基礎。
3.1.4 微區改土
在已挖的樹穴,增施有機肥,在樹穴底部添加礱糠作為隔離層。然后添加客土和專用改良基質。不同類別植物采用不同改土方案。
(1)草坪。30cm深耕,加專用改良基質(專用改良基質組成成分為:氮磷鉀、有機質、腐植酸、微量元素)0.01m3/m2,添加有機肥1kg/m2。
(2)灌木。挖穴,底寬0.5m,深0.6m,加專用改良基質0.018m3/株,添加有機肥2.5kg/株,隔離層加礱糠0.029m3/株。
(3)喬木。挖穴,底寬0.6m,深0.6m,加專用改良基質0.032m3/株,添加有機肥5kg/株,隔離層加礱糠0.046m3/株。
慈溪市在鹽堿地綠化上采用此法收到一定的效果,一般苗木種植成活率可提高10%左右。
3.2.1 澆水
第1次澆足氨漿水,第2次澆保養水(淡水),1個月內3天一小澆,7天一大澆。小澆即在根部少澆水,主要是葉面噴水,保持葉面水分;大澆即在根部澆足水,且持續2~3次以上,以達到樹根是在軟土壤中生出新的毛細根的目的。夏季高溫季節,要及時在植物根部和葉面噴水、灑水,減低根部土壤溫度,保證花木的正常生長。在干旱季節,對鹽堿地里的苗木進行澆水時,要注意澆勻澆透,只有表層濕潤的澆水或小雨過后,會加速土壤表面水分蒸發,引起鹽分上返和積累,危害苗木生長。排水也很重要,大水過后進行排水還可沖刷土中的鹽分。但有的樹種浸水時間過長,就會引起黃葉,落葉甚至會因土壤過濕,通氣不良,根部呼吸缺氧而窒息死亡;另一方面地塊浸水時間過長也會吸引層鹽分返至種植層對苗木生長不利。所以,在雨季來臨之前,地勢低洼處的綠地,一定要注意排水工作。
3.2.2 施肥
為給樹木供應充足的營養,可用氨酚素噴灑樹木葉片,同時進行表面施肥。增加有機肥,套種綠肥壓青,壓制鹽分的作用。在初花時割青深翻在土中,通過綠肥的腐爛,有機質的分解,降低土壤的酸堿度,同時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為樹木的生長打好基礎。施用大量有機質,如腐葉土、松針、木屑、樹皮、泥炭、醋渣及有機垃圾等。在養護管理過程中,增施化學酸性肥料等,中和或弱化苗木種植環境的鹽堿性,為苗木提供相對良好的生長環境,保障苗木生長。栽植的各類園林植物,尤其是木本植物,將長期從一個固定點吸收養料,即使原來肥力很高的土壤,肥力也會逐年消耗而減少,因此應不斷增加土壤的肥力。確保所栽植株旺盛生長。施肥的種類應根據不同的種類、年齡、生育期等,施用不同性質的肥料,做到因樹、因時、因地制宜,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施肥常用的方法有穴施環狀溝施肥法放射狀溝施法,以上3種施肥方法,最好輪流采用,以相互取長補短,使樹木受到最大的好處。
施肥時應注意,有機肥料要充分發醇、腐熟;化肥必須完全粉碎成粉狀。施肥后(尤其是追化肥),必須及時適時適量灌水,使肥料滲入。否則,會造成土壤溶液濃度過大,對樹根不利。根外追肥最好于傍晚噴施。
3.2.3 防鹽
鹽堿地夏季容易返鹽,影響苗木成活率和正常生長。可采用林帶覆蓋(用植物的秸桿)、套種田箐等綠肥、雨季及時排水、干旱季節及時澆水等方法加以防止或減少鹽害。施用化學酸性肥料,弱化鹽堿性。蓄淡壓鹽、灌水洗鹽,在林地內的排水溝中筑存降水,促使土壤脫鹽;在林地內進行適當的灌水洗鹽,加速土壤脫鹽速度。
3.2.4 防臺風
沿海地區,夏秋季一般多強風,尤其多臺風。樹木支撐常遭風折。輕者影響樹木生長,重者造成死亡。因此在夏季多風、梅雨季節來到之前,應采取一些防風措施,以防為主,對風口部位的苗木進行固定綁扎,疏剪樹冠等。遇到連續下雨或暴風雨等災害性天氣,加強巡檢。在暴風雨過后全面檢查,樹木歪斜的扶正培土,重新支撐,傷殘枝剪除。在養護期間,如發現歪、斜倒苗木,立即扶正、加固、并對植株根部進行培土。
3.3.1 樹種選擇與土壤改良的關系
在實際工程的施工中,土壤改良是基礎,針對鹽堿地不同的含鹽量,采用不同的土壤改良方法,而樹種的選擇是要根據土壤物理改良后的含鹽量來確定品種,這是因為考慮到樹苗種植時與種植后的大多土壤改良都是局部的逐步的土壤改良方法,鹽堿地的返鹽性與滲透性隨時會因各種因素浸涉苗木根系,傷害樹木。為確保綠化樹木成活與正常生長,因此樹種的選擇必須按園林綠化施工前的土壤含鹽量來確定。
3.3.2 養護排鹽與樹種更換
園林綠化,需要相當數量冠形優美的喬木、花色美麗的花灌木、綠茵似毯的地被植物。由于目前選定適應土壤含鹽量0.1%~0.6%的3大類樹種大多是落葉、無花或花色不艷的樹種,是不大可不能滿足園林綠化美化之需要的。因此在第一次綠化時應采用“先有后好”的原則,確保苗木成活率,然后在養護工程中要采取各種措施,不斷排鹽、脫鹽,使其土壤適合更多的花木品種種植,在綠化的地塊上對早期先種的樹木進行不斷的更換,不斷增添新的優美的樹種,使鹽堿地園林綠化工程也能形成多層次多色彩的綠化層面,從而發揮出其整體的綜合景觀。
[1]寧波市林業局.寧波市沿海防護林建設技術規劃[R].寧波:寧波市林業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