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華,章德三,李水坤,徐高福,方有亮,黃武祥
(1.浙江省淳安縣新安江開發總公司,浙江 淳安311700;2.浙江省建德市林業技術推廣中心,浙江 建德311603;3.浙江省淳安縣林業局,浙江 淳安311700)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逐漸造成地球生境破碎化或片斷化,這種破碎化或片斷化與人類目前面臨的全球變暖、外來物種的侵入、資源過度利用和環境污染等生態問題緊密相關。建造新安江大壩形成了千島湖,水庫淹沒土地形成島嶼是破碎化或片斷化的一種表現形式[1],從某種意義上講,千島湖是人類生存環境的縮影。而今隨著千島湖區社會經濟發展特別是交通西進戰略的推進,千島湖周邊由于道路建設等原因形成了眾多的庫灣。這些庫灣是千島湖濕地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加強庫灣的保護與管理,成為當前急需研究解決的新課題,特別是對千島湖水資源保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1)千島湖是1959年國家為建設我國第一座大型水電站——新安江水電站而形成的,千島湖位于全國經濟發展最活躍的長三角地區,距離上海350km,距離杭州和黃山分別只有150km。千島湖有573km2湖面、178億m3的優質水體。50余年來,千島湖的經營者始終樹立自然循環生態系統保護理念,建立山林與水體的組織結構、程序、過程和資源組成的一體化經營模式,千島湖已經由當初的荒山禿嶺變為今天的滿目青翠,尤其是一湖碧水,不僅在全國范圍內屈指可數,在全世界也為數不多,原新華社社長穆青盛贊千島湖為“天下第一秀水”。
(2)千島湖的水資源特別稀缺。在全國26個納入監測的湖泊水庫中,千島湖水質最好,除總氮、總磷外各項指標均符合國家地表水I類標準,是當前國內極少數未受嚴重污染的水體之一。在江浙滬地區,很多曾經的水鄉現在都面臨著水質性缺水的突出問題,比如杭嘉湖地區等;很多曾經山清水秀的湖泊,現在都面臨著水污染的困境,比如太湖污染等。正因為如此,千島湖一湖秀水就顯得越發珍貴。
(3)千島湖的作用特別關鍵。千島湖是一個集涵養水源、調蓄洪峰、飲用水供給、旅游、發電、養殖和灌溉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大型人工深水湖泊。千島湖是錢塘江的主要源頭,出境水量占錢塘江總水量40%左右。對于杭州地區來說,千島湖的優質而又豐富的水體,不僅是保證錢塘江水質能夠達到飲用水標準的關鍵性控制因素,而且在每年的咸潮期間,還要依靠千島湖加大出庫水量進行沖刷。除此以外,上海、嘉興等地區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就一直在論證從千島湖直接引水的可行性。因此,千島湖不僅是浙江省最為重要的飲用水源保護地,同時更是華東地區重要的戰略儲備水源。
在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的積極推動下,國家正在制定《千島湖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規劃》,這標志著千島湖水資源保護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千島湖不僅是浙江、安徽兩省的重要屏障,而且事關整個長三角地區的生態安全,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隨著千島湖區社會經濟發展特別是交通西進戰略的推進,淳安的縣內交通越來越發達,05和06省道、環湖公路千威線、杭千高速相繼竣工開通,新的千汾公路、光左線也已陸續完工,填湖造路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封閉或半封閉的庫灣。據調查,目前千島湖區共有庫灣65個。按權屬分,淳安縣新安江開發總公司管轄庫灣22個,杭州千島湖發展有限公司管轄34個,淳安縣庫區投資公司管轄9個。按庫灣與千島湖是否相通分,不相通的封閉庫灣39個,封閉式庫灣26個。庫灣總面積184.87hm2,平均每個庫灣2.84hm2,最大的庫灣20hm2,最小的庫灣0.2hm2。
這些庫灣是由于是陸續形成的,在庫灣的保護和管理當中走過了一些彎路,多家管理,經營形式多樣,糾紛時有發生。更為重要的是如果不把庫灣及周邊千島湖山水資源統一保護與管理,對千島湖的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有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1)強化法制觀念。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淳安縣為保護千島湖區生態環境,相繼出臺了《千島湖水環境管理辦法》、《千島湖漁業資源保護和管理辦法》、《關于加強千島湖船舶污染防治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千島湖保護的決議》和《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千島湖環境保護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規,足見當地政府對千島湖環境保護高度重視。1998年淳安縣政府出臺了淳政[1998]23號《關于土攔庫灣水面使用管理的若干意見》,規定土攔庫灣水面經營權歸屬縣新安江開發總公司。時過10余年,庫灣經營權已經分散,不少庫灣已經出租,不利于統一管理和保護。由于千島湖周邊的庫灣都在淳安縣新安江開發總公司所屬國有林場經營范圍,擁有經營權屬,所以新一屆當地政府要求淳安縣新安江開發總公司嚴格保護制度,統一逐步回收,加強庫灣保護與管理。
(2)積極做好原有出租庫灣的回收管理工作。對原已承包、出租且合同未到期的養殖庫灣,符合養殖及日常管理規范的,允許至合同期滿解除協議后收回,合同期內由總公司所屬各國有林場做好日常監督管理工作;對不符合養殖及日常管理規范的,由總公司報請執法部門依法提前收回。
(3)對已回收的庫灣必須加強監管。由總公司所屬國有林場負責庫灣具體回收庫灣的監督管理,在不影響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做好庫灣多種經營,禁止任何污染水環境、影響生態景觀等行為;對條件不成熟而沒有經營的空閑庫灣各國有林場要加強巡邏管護工作,防止被周邊農戶或單位私自占用。
庫灣是濕地一部分。要充分發揮媒體作用加大宣傳力度,圍繞“2.2世界濕地日”和“6.5世界環境日”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宣傳活動;建立環保志愿者隊伍,多場合開展濕地和環保知識培訓;開展“綠色學?!薄ⅰ熬G色醫院”、“綠色工地”和“綠色家庭”等系列“創綠”活動;實施“保護母親河”活動,開展“愛我美好家園”和“為千島湖增光添彩”的征文、書畫和攝影競賽等活動,利用各種載體宣傳千島湖濕地水生態保護。通過形式多樣環境宣傳教育,形成全社會對千島湖濕地保護的關注和關心,主動參與到保護千島湖濕地的行動中來,使環保意識不斷提高。
通過以上的宣傳措施,讓廣大干部群眾全面接受保護庫灣在內的千島湖濕地資源的新觀念、新思想,自覺積極投入到保護千島湖生態環境中來。形成人人知道千島湖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人人關心千島湖保護與發展、人人參與保護千島湖區庫灣保護的濃厚氛圍。
千島湖區的經營者大力開展綠化造林、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生態公益林和林相改造等工程建設,經過50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有林地面積、森林蓄積和森林覆蓋率呈現了持續增長的態勢。千島湖區的森林覆蓋率由建庫時的23.6%提高到目前的89.6%(均不含水面)。
現有千島湖森林植被還存在著“闊葉林少、針葉林多,混交林少、單純林多,復層林少、單層林多”的結構性缺陷,使得森林資源安全頻繁遭受威脅。因而,必須按照《千島湖萬頃森林景觀改造工程》規劃和“闊葉化、彩葉化、珍貴化”的目標[2],狠抓包括庫灣周邊山林在內的千島湖區林分改造,保障千島湖區周邊森林的生態安全。
充分認識林業與漁業的關系,因為森林、人類活動、水域、漁業資源四者的生態是相當密切的[3]。只有重視森林集約經營,才能有效地涵養水源,凈化空氣,減少水土流失,使千島湖區的生態環境不斷得到改善。
如何治理千島湖水環境,成為外界最為關注的問題,成為擺在千島湖經營者面前的最大難題。經過幾年的深入研究和實踐,一是弄清了千島湖藍藻水華暴發,是由于水體中鰱鳙魚存量不足導致水域生態鏈失衡的原因;二是提出了在水體點源污染達到有效控制、加強漁業資源保護的前提下,通過鰱鳙魚的合理放養,有效提高水體的生物自凈能力,從而使水體有效防范日益增長的非點源污染對水體造成的可能危害,并使水環境保護轉化為生產力——有機鰱鳙魚,最終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得到協調和統一,這就是既經濟、又有效的治理千島湖水域環境的生態漁業,即“保水漁業”。“保水漁業”的實踐,2000年以來千島湖未發生因藻類過多影響水質的情況,水生生物蘊藏量日趨合理,湖水透明度提高,水質越來越好。2004年在城中湖實施“保水漁業”生態工程,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不但提高了水體的透明度,解決了水體污染的問題,而且增加了魚種生產量。通過“保水漁業”的實施,實現了保護千島湖環境、保障旅游、發展漁業和保證水產食品安全的多贏目標,開創了千島湖漁業健康發展的新路子,“保水漁業”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2004年公司獲得了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頒發的環境保護科技成果獎。“保水漁業”得以實施并取得顯著成效,取決于一系列的漁業資源保護新舉措[4]。而今,在庫灣的保護與管理中,更要引起重視,特別是封閉式庫灣,面積小而與千島湖大庫不流通,在經營過程中不注意水質保護,很容易產生藍藻水華,因而,“保水漁業”措施必須一如既往長期實施。
從2009年開始,針對淳安范圍內在千島湖保護上存在的突出問題,在全縣開展以采砂、網箱養殖、垂釣、船舶污水上岸為重點的“五大整治”行動。通過整治,千島湖水域采砂作業進一步得到規范;在2009年底前全面清理了違規養殖的網箱,2010年底有80%以上的網箱上岸,2011年底,除保留33.33hm2網箱用于魚種養殖和科研養殖外,其余1 333.33余hm2養殖網箱全部退出千島湖;劃定8個休閑垂釣區域,對湖區公開水域無序垂釣、偷釣盜捕的行為進行聯動執法打擊;啟動千島湖船舶生活污水回收設施建設,到2012年底前,所有在千島湖航行的船舶污水要全部回收處理,實現“零排放”。
千島湖水質大范圍的整治行動已經基本完成,庫灣的管理任務依然艱巨,庫灣本身就是集森林與濕地于一身的生態系統,是動物的重要棲息地,是魚類的理想產卵場所。必須規范庫灣養殖、垂釣,控制水面污染。
千島湖形成已經有50余年,以水秀天下聞名于世。一直以來,抓好千島湖水環境保護始終是淳安的中心工作,如何科學有效地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在有效保護的前提下加快科學發展,是長期以來困擾淳安的突出問題。今后依然要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發展思路,立足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為龍頭的服務經濟、提升發展生態農業的目標,堅持在保護的基礎上開發利用庫灣資源,實現生態和經濟同步協調發展,走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道路。
[1]徐高福.千島湖區景觀破碎化對生物多樣性影響初探[J].林業調查規劃,2004,29(2):159~161.
[2]徐高福,孫益群,姜禮元,等.千島湖萬頃森林林相改造景觀設計[J].現代園林,2008(7):61~64.
[3]陳震宇,石大康.略談林業與漁業的關系[J].廣西農業科學,1981(5):38~40.
[4]徐高福,邵建強,彭方有,等.千島湖山水資源保護實踐與啟示[J].防護林科技,2010(2):59~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