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玉通
(貴州省從江縣加鳩鄉林業站,貴州 從江557400)
林業是生態建設主體,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最根本、最長遠的保障。在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人口、資源、環境3大要素中,林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何保護和利用好森林資源,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林農持續增收,促進林業以短養長,關系到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
加鳩鄉位于貴州省從江縣西部,東連宰便,南接加勉,西鄰光輝,北依東朗,距縣城125km。境內叢嶺環抱,群山疊翠,坡高路遙,氣候涼爽,最高海拔1 341m,最低海拔590m,各村寨均坐落在海拔600m~940m的山嶺之上。全鄉轄1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45個自然寨,91個村民小組。加鳩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農業山區,林地占75%,森林覆蓋率為65%,主產杉、松等樹,林業發展前景廣闊。
(1)資源匱乏短缺,發展后勁不足,山上資源破壞殆盡,林業資源嚴重匱乏,可開發利用的資源少。在20世紀80年代初大力發展的造林運動,在近幾年已經采伐殆盡,但資源培育落后,林業得不到可持續發展。原因是因為在政策的指導下,在不斷的調整樹種結構,忽視鄉土樹種,即杉樹的發展;由于木材市場不景氣,價格與周邊區縣相差較大,造林成本又高,給林區林農育林、護林積極性不高;林區大量勞動力發生轉移,常年外出務工,林區缺乏勞力發展林業。
(2)基礎設施落后,制約林業發展。雖然還有可開發的木竹資源,但由于地處偏僻,交通不便,運輸成本太高,而又沒有就近的木竹加工企業。
(3)林農文化素質低,大量勞動力發生轉移外出務工。同時,林農發展經濟意識較低,沒有發展計劃和發展資金等。
(4)林改后,林權分散,難以形成規模經營。林改使“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山林權屬得到細化,但由于權屬過于細化制約了林業的規?;洜I發展,使林業先進的科學技術得不到應用和推廣。
(1)認真做好公益林區與商品林區的規劃,把生態脆弱地,不宜發展商品林或需要培植大徑材的山林地塊規劃為公益林區;把立地條件好,交通便利的山林地塊區劃為商品林區。
(2)在樹種結構的規劃上要因地制宜,優先和大力發展鄉土樹種,其次考慮其他樹種的搭配發展。
(3)由于林業是個周期長,效益見效慢的產業。因此,要做好林區發展規劃,實現以短養長,在促進林農增收的同時,激發林農對林業發展的積極性。
(4)隨著國家多森林生態旅游業的不斷重視,以月亮山、孔明山等為背景,規劃好自然保護區建設,為下步開發森林資源旅游做準備。
林下種養殖業是見效快的好項目,如林下養雞、養蜂,種植草藥等,這些項目比較適合加鳩鄉(月亮山腹地)林區的發展。這些項目能在較短時間內產生效益,且發展勢頭好,市場前景廣闊,需要的勞動量不大,是促進林區林農增收,實現林業以短養長的好項目。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原集體經營的山林分山到戶,使林農擁有自己的一片林地,林業經營主體、經營山場相對分散,而林農又缺資金、缺技術,沒有長期打算,信息不通,生產和交易成本增加。同時,由于勞動力發生轉移,常年外出務工人員較多,這使得林業專業合作組織的形成成為林區發展的必然。
(1)政府引導,制定優惠政策或在全縣扶持一到兩家專業合作社,以起帶頭示范作用,促進林農對合作社及相關政策的了解。
(2)為支持合作社的發展,避免因常年外出務工或沒有勞動力來管護自己的山林,但有不肯流轉、租賃、合作等的林農,應該制定相應政策。例如,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跡地、火燒跡地等無立木林地在兩年內尚未更新造林的,須將林地轉包或租賃等方式納入合作社進行管理;對于幼林地在規定時間內尚未撫育間伐的或低效林尚未積極配合林業部門進行改造的須將納入合作社進行管理。林業合作社組建之后,將籌集到社會的大量資金來發展林業,以規模化、集約化經營,便于林業科學技術的推廣,提高林地生產潛力的最大化。
隨著林業基礎性建設地位的提升,國家對林區基本建設投資逐步加大。把握時期,抓住機遇,積極爭取項目,使林區基礎設施建設上一個新臺階。確保林區的路、水、電、通信等基礎設施修建好,為林業的現代化發展提供保障。
加鳩鄉林農整體文化素質偏低,對林業政策理解不透,一般以張貼或發放等文字形式宣傳林業政策,林農無法讀懂讀透。建議以工作組形式下鄉下村與林農座談,以面對面的形式,以一問一答的形式進行宣傳林業政策,使林農能夠理解和接受,促使他們投身林業發展。
古大珍稀樹木是森林資源中的瑰寶,是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是社會文明與進步的見證,具有重要的科研、文化、生態、歷史價值。經初步調查,加鳩鄉境內生長有古大珍稀樹木有396株,主要是楠木、楓香、南方紅豆杉等樹種為主,均未實行任何科學保護措施,大部分屬于村寨風水樹,以村規民約來保護。鑒于這些古大珍稀樹木頻繁遭到人類的破壞,建議以單株掛牌保護,完善相關檔案。同時,政府要加大對古大珍稀樹木的保護意識,制定切實可行的保護措施,確保古大珍稀樹木在一個健康、和諧的生態環境下生存。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對木材及林副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多,對林業的發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基層林業隊伍的建設是林區發展不容忽視的問題。為適應林業發展的要求,除了鄉政府設有林業站之外,每個村應派員駐村進行指導。在各村選出懂知識有文化的人進行業務培訓,以便搞好科技示范帶頭和指導作用,在林區中形成村村有能人,戶戶得發展。
[1]張永弼.龍陵縣林業可持續發展戰略思考[J].林業調查規劃,2011(2):36~37.
[2]肖水清,李紅珍,曾正泉,等.林改后林業專業合作組織的形成與發展探索[J].江西林業科技,2009(8):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