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群
(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園林綠化管理處,河南 商丘476000)
園林,在中國古籍里根據不同的性質也稱作園、苑、庭園、園亭等。它們的性質、規模雖不盡相同,但有一共同特性,就是在一定的地域采取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整地形、種花木、造建筑和鋪園路等方式創作成供人游玩和休憩的場所。因此,土地、水體、植物、建筑成為園林的4大要素。
園林建筑作為園林中的一個重要要素,除具備供人們休憩游玩等實用功能外,還與水系、植物緊密結合在一起,組成一幅美麗的風景畫面,有時還作為園林設計的中心點。中國園林建筑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積累,從設計到布局乃至形成的建筑風格等等,已形成一套相當完整的理念。
由于有了精巧、典雅的園林建筑而使園林更加優美,能夠滿足人們戶外休閑、娛樂、游玩的需要,也因為園林建筑是由人工創造出來的,比起土地、水體、植物,受到自然條件的約束更少。一個園林的創作設計,是通過園林建筑的類型、風格、色彩的不同來表現的。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現代園林也隨之不斷發展,已經擴大到人們的大部分活動領域,如公園、城市廣場、專類花園、公共綠地等。因此,新的園林形式需要新的園林建筑與之相匹配,在園林設計理念上要開拓思路,吸取古今中外的設計精華,采取新形式、新方法,才能創造出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園林建筑。
在現實中,任何建筑物都不可能獨立存在,都是處在一定的客觀環境之中,園林建筑也是這樣,無論是建在風景區之內,還是建在公共綠地之中,如何把它與自然環境相協調統一,達到園林景觀的整體美這一目的才是最為關鍵。
中國園林最大的特點即是突出自然風景,采用自然山水作為園林景觀構圖的主題,園林植物配合著山水,道路回環曲折,穿插于山水、花木建筑之間,建筑只是作為觀賞風景和點綴風景的設置,成為整體環境中一個協調有機的組成部分。因為造園者追求的是“林泉之趣”、“田園之樂”,這種“趣”和“樂”只有令人神往的自然山水才能給予,園林建筑只是為了加強自然環境整體的美,突出自然的美,因此建筑強調“依山就勢”,“自然天成”。
木構架建筑體系是中國建筑的主要結構方式,傳統的建筑以化大為小、以變化分散代集中的布置方式,非常適合于中國園林布局與景觀上“山水為主、建筑為輔”的設計理念的需要,可以避免喧賓奪主,使其融于自然。化大為小,有助于擺正建筑與自然景色之間的恰當的關系,可使建筑依山傍水,或掩映于林木之間,形成與自然協調的風格;與園林景觀關系不甚密切的建筑,或者是高大的建筑,常常以假山或花木、游廊等掩映、環繞,使其不過分突出。
園林建筑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應該如同樹木生根于土壤之中一樣,渾然天成,自然統一。
建筑與山勢的結合,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山巔,“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山頂成為游賞景色的高潮點,設置建筑可以豐富山峰的主體輪廓,使山更有生氣。山脊,位于山脊上的建筑物,具有良好的賞景條件。山腰,在規模較大的自然風景區中,山腰地帶常是園林建筑選用的地位。峭壁,近臨峭壁的建筑,一般以“險”體為設計的主體,給人以驚奇,玄妙的感受。
中國園林又稱自然山水園,喜歡用水,因為水總給人以清新,明朗貼切的感受,給人一種親切感。點為就是把建筑點綴于水之中,或建置于水中孤立的小島上。凸為建筑臨岸布置,三面凸入水中,一面與岸相連,視野開闊。跨為跨越河道,溪澗上的建筑物,一般都兼有交通和游覽的功能。飄為伸入水中的建筑物基址采取下部架空的辦法。使水漫入建筑底部,建筑有漂游于水面的感賞,如各種挑水平臺。引為就是把水引到建筑之中來。
建筑物、山石的造型線條較硬、直,而花木的造型線條都是柔軟、活潑的,建筑山石是靜止的,而植物都有風則動,無風則靜,處于動靜之間,建筑山石是永恒的,一成不變,但植物是有生命的,它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出現不同的面貌,因此,巧妙地搭配園林建筑與植物,必然能獲得生動的景觀效果。
[1]張麗香,溫明霞.園林建筑[M].沈陽:白山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