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偉,楊曉明
(1.河南省汝南縣三門閘街道村鎮建設發展中心,河南 汝南463300;2.河南省駐馬店農業學校,河南 駐馬店463000)
生態城市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建設完善的綠地系統,生態綠地作為一種新的綠地形式,具有類型豐富、群落結構穩定、人工投入少、自維持能力強、生態效益好等優點。節約型城市綠地就是以最少的能源支出及最少的城市干擾來綠化和美化城市。建設節約型城市生態綠地,對于改善人居環境,維持城市生態系統平衡與可持續發展,提供自然空間以滿足居民游憩休閑、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城市生態綠地是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通過對城市物理環境分析以及對當地自然植被研究,在城市生態系統中模擬自然植物群落的組成、結構和演替規律而建成的城市綠地。其優點是充分利用植物以及植物群落的自我更新能力,形成生態系統的自維持機制,減少人工投入和人為破壞,以生態手段改善城市環境。
根據城市生態綠地的含義以及特殊的功能,城市生態綠地分為幾種類型。城市生態公園是利用市區的荒地或廢棄地及城郊地區,運用生態學原理和技術,將這些城市空置地轉化成自然化的公園。它強調對城市環境的生態恢復過程及對城市環境的調節和改善作用;相對于普通防護林,生態防護林具有更加完善而穩定的物種組成與群落結構,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更強,能更有效地改善城市自然環境條件和衛生條件。生態綠廊主要包括城市濱河生態綠帶及沿道路兩側的生態綠帶。生態綠廊對于城市生物多樣性的維持和保護、吸收汽車尾氣和降塵具有重要意義。自然保護區綠地一般位于城市附近的郊區,自然植被狀況良好,對改善城市空氣質量、調節城市氣候起重要作用,是城市外圍需要重點保護的生態綠地。生態農林地運用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的各項技術對農林地進行建設和管理,減少了化肥和農藥使用,對于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意義重大。
我國城市硬覆蓋、建筑物和路面占地不斷增加,雨水自然流失和排泄量大,造成雨水資源的嚴重浪費,雨水資源沒有得到很好利用。另一方面,降水年內分布不均,干旱風沙災害嚴重,但一遇豐水年就發生嚴重的洪澇災害,缺乏洪水調節利用工程,植被自然生長恢復很難,造成蓄洪、滯洪、調洪能力差。
2.1.1 滲透管的利用
將非滲透雨水管改為滲透管或穿孔管,周圍回填礫石。滲透管溝兼有滲透和排放兩種功能。為保證防洪能力不減少,滲透管中心穿孔管可采用與原防洪管相同的管徑。此種形式采用多種滲透設施,屋面雨水先流經高位花壇進行滲透凈化,再與道路雨水一起通過低綠地,通過截污裝置后流入滲透淺溝。
2.1.2 中水利用結合淺溝滲透
中水主要利用水質相對較好且易于收集的屋面雨水,處理后作為綠化、噴灑道路等水源;道路雨水進入低綠地或滲透淺溝進行滲透,多余雨水溢流排至市政雨水管道。
2.1.3 下凹式綠地利用
下凹式綠地的結構為,路面高程高于綠地高程,雨水口設在綠地內,且高于綠地高程而低于路面高程。這樣設置可使道路、建筑物等鋪張區上的雨水徑流首先流入綠地,綠地蓄滿水后再流入雨水口。下凹式綠地在城市的住宅小區及道路兩側都可使用,是一種不需增加建設投入而可一舉多得的措施。采用下凹式綠地對于增加城市水資源、防洪減災、凈化水環境及減少綠地灌溉用水量具有重要意義。
2.1.4 城市立體綠化的生態利用
由平面綠化轉向垂直綠化,可以利用墻面開展“生態墻”綠化,可形成城市立體草坪;可以進行陽臺綠化和屋頂綠化,這種形式對于擴大城市綠化空間非常重要。
城市污泥中有機質和養分含量較高,城市污泥有機質平均含量達到384g/kg,全氮、全磷和全鉀分別為27、14.3和7g/kg;有機質、全氮、全磷比純豬糞分別高出1/3~2/3,并且中國城市污泥的有機質含量呈逐年增加的趨勢。研究證明城市污泥在糧食作物、蔬菜、經濟作物及園林綠地上使用,具有明顯的肥效和改良土壤的效果。近年來,城市污泥中重金屬含量越來越低,這對于促進城市污泥的綜合利用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前景。
堆肥是利用各種植物殘體混合人畜糞尿經堆制腐解而成的有機肥料。堆肥所含營養物質比較豐富,肥效長而穩定,利于促進土壤固粒結構的形成,能增加土壤保水、保溫、透氣、保肥的能力。堆肥是資源化處理有機固體廢棄物的有效途徑之一。堆肥的穩定度和腐熟度是衡量堆肥產品質量的尺度,其評價對于安全農用有著重要意義。穩定度側重于堆肥施用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而腐熟度側重于堆肥施用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它們受堆肥物料、堆肥條件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其評價指標多種多樣。堅持長期施用堆肥,對改良土壤、提高地力、改善園林花卉苗木的生長狀況具有顯著的效果。
煤作為我國的主要能源,在工業生產和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每年因為煤的燃燒而產生的大量煤灰對環境造成巨大的污染。然而煤灰具有疏松、通氣、排水良好、保溫、保濕、無菌及取材方便的優點。為了提高城市綠量,增加城市綠地面積,改善城市生態系統,很有必要開展以粉煤灰和土壤為原料的草坪基質及育苗基質的復合研究,研究不同配比基質和施肥對草坪草、園林花卉苗木生長及對土壤和水環境的影響,篩選出最佳的煤灰配比和施肥量。
利用城市廢棄的土地,可以大大節約資源和能源的耗費,體現節約型城市綠地的設計思想。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倒閉和廢棄的工廠可以在生態恢復后成為市民的休閑地,如廣東省中山市有一個始建于20世紀50~60年代的粵東造船廠,采用保留、改變及再生設計的理念,不是被徹底拆掉和推平用于地產開發,而是利用現有的榕樹、廠房和機器,設計成一個開放的市民休閑場所-歧江公園。在這里,古樹講述著這塊場地的歷史,廠房和機器銘刻了城市的記憶,茂盛的野草將新的環境理念引入現代都市中。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城市生態綠地建設開始沿著高效節能、節約減排的方向發展。有效利用城市的現有環境及用地材料,形成穩定良好的城市綠地生態系統,是城市生態綠地建設的重點。只有在了解城市生態綠地的內涵的基礎上,引入景觀生態學和植物生態學等原理,并在實踐中很難加以應用,建立城市生態綠地的指標評價體系,才能真正做到將社會、經濟、生態3大效益較好地結合起來,達到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目的。
[1]葉水根,劉 紅,孟光輝.設計暴雨條件下下凹式綠地的雨水蓄滲效果[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1(6):53~58.
[2]關卓今,武羨慧,裴鐵番.北京市集雨消塵綠色環境系統新模型的探討[J].水土保持學報,2001(2):117~120.
[3]張 燦,陳 婕.城市綠地規劃的生態建設探討[J].農技服務,2009(9):94~95.
[4]翟羽佳.自然與節約型城市綠地建設探討[J].綠色科技,2011(7):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