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華,施月萍
(1.新疆阜康林場,新疆 阜康831500;2.新疆天池管委會,新疆 阜康831500)
沙棘為胡頹子科,沙棘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耐嚴寒,抗干旱,抗風沙,耐高溫,在高溫下也能正常生長。對土壤要求不嚴,耐水濕、鹽堿、貧瘠,能在山地草甸土和重堿性土(pH值9.5)以及含鹽量達1.1%的鹽堿土地生長,但不耐過于粘重的土壤[1]。其根系發達,生長較快,主根淺,萌蘗力強,有根瘤菌,是防風固沙、保土、保水和改良土壤的造林優選樹種。
沙棘是喜光樹種,也能生于疏林下,對氣候和土壤的適應性很強。枯枝落葉量多,能提高土壤氮磷含量。枝葉稠密,萌芽力強,耐修剪。花期4~6月,果實成熟期9月,3~4年開始結果。果實顏色多為深橘黃色。
2.1.1 食品加工
沙棘果汁富含VC、VE和多種氨基酸,恢復體力、消除疲勞、強精養神的滋補飲料。原料可制成多種飲料、果酒、罐頭、果醬、果丹皮等。盛夏飲用可消食、生津、解渴、防暑。用沙棘葉制茶,也可收到同樣的效果[2]。
2.1.2 醫藥保健
具有祛痰、利肺、養胃、健脾、活血、化瘀等藥理功能。對心血管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以及宮頸糜爛、燒傷、燙傷、刀傷和凍傷的治療具有顯著療效,對腫瘤患者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2.1.3 輕工及其他
沙棘提取物能滋養皮膚,促進細胞代謝,具有抗過敏、抑菌、和保護皮膚自然色澤的作用。沙棘的木質堅硬,發熱量高,可做燃料。
沙棘能涵養水分,改善生態,調節微域氣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很強的萌蘗能力和極強的攔蓄徑流、攔洪落淤、穩定坡面、固土防沖,建立水土保持林,防止水土流失和改良土壤具有重要的作用。沙棘還具有極強的抗逆性,使其成為干旱地區治理水土流失的首選樹種之一。
苗圃扦插地要選擇電、水源充足、光照良好,地勢平坦、土質疏松肥沃、微酸性砂質地塊。
3.2.1 整地與施肥
精耕細作,全面整地,深度30cm以上,并在整地時,清除石塊、雜草及其他雜物,且盡量將土整細。施足底肥,以餅肥、磷肥與牛羊糞等混合堆漚,腐熟后作底肥,結合作畦時施入,施肥量根據土壤肥力而定,一般1kg/m2,為插穗提供生根所需的營養。含肥土層不低于30cm。土層施肥后深翻30cm,耙平,做床。
3.2.2 苗床制作
苗床寬1m,壟高15~20cm,長度根據地形而定。苗床作好后,均勻鋪一層5~8cm厚的0.5cm河沙,刮平苗床。河沙結構疏松、通氣和保水性能良好,可滿足生根期間透氣、滲水需求。沙層薄,根易穿透,生根就有了營養保證,沙層厚,根則不易穿透,且嫩枝自身營養不足,會影響扦插成活率。
3.2.3 苗床處理
苗床使用前5d,要對苗床進行殺蟲、殺菌、消毒處理。可用高錳酸鉀或硫酸亞鐵、多菌靈、敵百蟲溶液稀釋后噴施床面。邊噴邊用齒耙摟床面。并保持床面干凈,無雜草。
準備蓄水池一座,接通電源,連接時間調節器,安裝水泵,鋪設噴管管道,通過微噴頭,噴出霧化水滴,根據要求調試等待使用,保證插穗水分需求。四周栽植水泥樁(木樁),高度不能超過1.5m,再用鐵絲連接,并加以固定。在鐵絲上固定遮陽網,要鋪平,接地處壓實,嚴防被風刮起,防止大風把插穗刮倒和形成一個小氣候。
3.4.1 嫩枝選擇
選擇1~3年生幼樹,插穗應選取當年抽出的粗壯、飽滿健壯、無病蟲危害的頂端新梢。新梢分生組織活力強,再生能力強,脫毒狀況良好,扦插易于成活,育出的苗木質量好。
3.4.2 嫩枝采集
扦插枝條應剪取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要避免陽光直射,防止葉片萎蔫。選擇陰天或早晚進行剪條,插條長度為30cm以上、粗度在0.4cm以上。插條采下后馬上置于背陰處,并噴水濕潤或用濕麻袋蓋好。采集時間為7月中旬前后,夏季扦插生根快,成活率高,但要注意夏季高溫的不利影響。
3.4.3 插穗修剪
每個插穗長30cm~35cm,要求將剪好插穗四周葉片和側枝剪去,只保留頂端3~5片葉。在剪取插穗時,剪口傾斜,平滑,增大插穗與土壤的接觸面,便于發根生長。不能出現腋芽受傷或插穗撕裂的情況。然后分級打捆,每捆100根。
3.4.4 嫩枝處理
捆扎好的插條,切口向下擺齊,并陸續放入盆內。擺滿后,進行促根處理。用根寶原液浸泡2min或1∶10稀釋溶液浸泡30min,效果較好。將促根液倒入塑料盆內,浸淹嫩枝基部不低于3~5cm。浸泡時要放置在陰涼處。對處理好的嫩枝要及時進行扦插。來不及扦插的要噴水或濕麻袋遮蓋,盡量減少水分丟失。
3.5.1 扦插前準備
用齒耙摟松床面后刮平,在刮平后的床面上劃出行距的痕跡。扦插密度400株/m2,扦插株行距5cm。
3.5.2 插穗扦插
夾住插穗基部,垂直插入苗床中,插入床面下3~4cm為宜,插好1行后,用手沿扦插行將插穗附近的沙土稍用力擠壓,使插穗與土壤緊密結合,隨采隨剪隨插。如遇特殊情況而不能及時扦插時,應注意插穗保水。扦插深度3cm左右,5cm×5cm的密度比較適宜。同時對溫度、濕度進行調節,扦插與噴水要同時進行,邊插邊噴,插1片噴1片。
3.6.1 澆水
澆水應與扦插同時進行,邊插邊澆水,且第一次必須澆透。以后澆水的次數和數量應根據季節、氣候、土質、苗木生長情況而定。插后30d內,要做到晴天不能中斷澆水,15min噴一次水,每次20s,保證沙棘葉片有水滴。陰雨天根據情況少澆或不澆。30d后根據情況逐步減少澆水次數,若遇干旱天氣,及時澆水,并注意通風降溫,以防日灼和高溫危害。
3.6.2 防治病蟲害和除草
消毒工作要貫穿整個生根周期,要定期進行。扦插苗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易誘發炭疽病等。完成扦插、噴水后,要進行第1次消毒,之后每隔10d消毒1次。消毒要在當天最后一次噴水同時進行。將消毒液倒入水池中,啟動水泵噴出。消毒液采用多菌靈、百菌清、代森錳鋅或甲基托布津等。扦插后即噴施0.1%多菌靈溶液或0.2%高錳酸鉀液消毒。及時拔除雜草,盡量做到拔早、拔小、拔了。由于插穗易被蟲害侵襲,因此要及時觀察田間病蟲發生情況,做到及時有效的防治。
3.6.3 追肥
插穗已初步形成根系,應開始追肥,開始施肥量要少且盡量稀釋,做到勤施薄施,隨著苗木的逐漸長大,逐步加大施肥量,同時注意N、P、K的配合施用,比例以3∶1∶1為宜。扦插10d后(插穗生根后)噴施1次1‰N、P、K混合液,20~30d后再重復噴施1次。以增強插條的光合作用,促進生長。
3.6.4 煉苗
扦插35~40d時,開始煉苗。逐步減少噴水時間和噴水量,少許通風,1周內逐步放大通風口。煉苗期間的工作重點是培根。根系粗壯、多根、分布合理,即是壯苗。要使根系發達,就必須降溫,做到生根高溫管理,煉苗低溫管理,迫使其根部生長,提高苗木質量。
完善沙棘扦插技術工作,落實扦插計劃、扦插平面圖、工作日志、田間管理記錄等,收集與沙棘扦插有關技術材料、數據,建立健全苗圃技術檔案。
扦插是無性繁殖的一種,除了具有無性繁殖的優點,能保持母本優良品種特征特性,還有其獨特的優越性,插穗短、材料省、育苗數量多、土地利用率高、取材方便、成活率高、移栽易成活、生長旺盛,可提早出圃。平茬、修剪均可促使多抽條、多生枝。在種植擴繁時,嫩枝扦插最佳選擇。在工作中,做到隨采、扦插。沙棘特殊生態特性,極強經濟價值和廣泛的應用,充分發揮生態功能,是荒山造林綠化的主要樹種之一。
[1]張多杰才郎.青海互助淺山地區大果沙棘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2):235.
[2]張桂琴,黃集龍.北方沙棘栽培技術要點[J].林業月報,1995(3):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