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文,張 良,尹根強
(浙江省遂昌縣林業局,浙江 遂 昌323300)
依托縣域山水資源和人文底蘊,遂昌縣提出了“經營山水、統籌城鄉,全面建設長三角休閑旅游名城”的發展戰略,逐步建立起以鄉村休閑旅游為引領,一二三產統籌協調發展的新山區發展模式,建成了南尖巖、遂昌金礦國家礦山公園、神龍谷、千佛山等4處國家4A級景區和中國竹炭博物館3A級旅游景區,精心打造了長濂、大田、劉塢、紅星坪等10余個農家樂特色村,“健康、快樂、休閑”的鄉村休閑旅游品牌初步打響,先后獲得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最佳生態旅游縣、中國旅游文化示范地、中國十大特色休閑基地、中國王牌旅游目的地、中國綠色名縣等16張國字號名片,并入選浙江省十大生態旅游名城、浙江十大世博旅游名城。
遂昌人文歷史悠久,1997年發掘的好川文化距今有4 000多年歷史,填補了浙西南無史前文明的空白,被譽為“東方文明的曙光”。遂昌建縣史有近1 800年,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獨特的湯顯祖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和民間傳統文化,明代著名文學家、戲劇家湯顯祖曾主政遂昌5年,在此寫就了傳世名著《牡丹亭》,開創了長達100多年的晚明文化,并譽遂昌為“仙縣”;遂昌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昆曲·遂昌十番”和“班春·勸農”雙雙列入國家非遺保護名錄;遂昌也是革命老根據地縣,建立了浙西南第一個中共支部,紅軍挺進師在此創建了浙江第一塊紅色根據地。
據調查統計,遂昌旅游資源單體總數321處,3級以上的優良級旅游資源60處,5級旅游資源4處,自然類旅游資源涉及25個基本類型,人文類旅游資源涉及40個,是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兼容并蓄的地區,有近10處景觀景點具有打造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的資源稟賦和條件。遂昌是浙江省重點林業縣,公益林面積位居全省第一,境內有1 000m以上山峰703座,大小河流600多條。九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存有華東地區幾近唯一的原始森林,遂昌國家森林公園是全國唯一以縣命名的國家森林公園,遂昌金礦國家礦山公園被譽為“江南第一礦”。遂昌水力資源蘊藏量達40萬kW,出境水質達到Ⅱ類以上,神龍飛瀑被譽為“中華第一高瀑”,千佛山號稱“江南小九寨”,湖山溫泉的單井日出水量全省第一。全縣地面負氧離子含量超過了人類宜居標準的6倍以上,遂昌的環境質量綜合排名位居全國第13位。“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陰道上行,春云處處生”,400年前湯顯祖筆下的詩句正是遂昌原生態環境的生動寫照。
以“新山區意識”為指引,遂昌縣從倡導植樹造林到實施森林限伐,從開展村莊整治到打造潔凈鄉村,從淘汰落后產能到追求循環發展,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舉措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遂昌在全省率先以縣人民代表大會表決形式通過了《關于加快生態林業建設的決定》、《關于加快推進“中國潔凈鄉村”建設的決定》,將生態文明建設上升為人民的意志,群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性高漲。圍繞著“節慶文化常態化、傳統文化產業化、群眾文化職業化”,唱響生態文化品牌,推進生態文化惠民,持續舉辦了湯顯祖文化·勸農節、大柯生態攝影文化節、高坪杜鵑節、北界紅提節、金竹山茶油開榨節、小岱生態文化節等20多個鄉村生態文化節慶活動,龍洋鄉西灘村榮獲“全國生態文化村”稱號,2007年以來成功申報三井、大山、石筍頭、云水居、大田、長濂、茶樹坪7家省級林業觀光園;三井、大山、石筍頭、鳳凰山莊、桃溪源、紅星坪、飛石嶺、伍特竹海、王塢村紅提、大柯、大田、云水居、長濂、茶樹坪、橫坑15家市級林業觀光園。南尖巖被評為浙江省五星級森林旅游基地,南尖巖、飛石嶺、神龍谷、白馬山、湖山被評為麗水市五星級森林旅游基地,為麗水市最多的縣。營造了全社會“關注森林、關注生態、關注文化”的良好氛圍,生態文明理念在社會各個領域得到有效貫徹,社會公眾的生態參與意識普遍增強,為承辦中國生態文化節夯實了社會基礎。
2008年以來,依托生態和文化資源,遂昌先后建成南尖巖、遂昌金礦國家礦山公園、神龍谷、千佛山等4處國家4A級旅游景區,以及中國竹炭博物館、湯顯祖紀念館、湖山溫泉、湯沐園、躬耕書院等一批精品旅游項目,遂昌4A級景區數量位居全省前列。以景區為依托,目前全縣所有鄉鎮都發展了農家樂項目,村(點)數達64個,經營戶316戶,床位總數達到4 300張,發展速度全省領先。2010年,全縣共接待國內外游客402.6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6.2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1.20%和61.64%。其中農家樂接待75.5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4 560.4萬元,同比分別增長63%和73%。鄉村旅游真正成為“全民參與、惠及全民”的民生產業和幸福產業,旅游經濟已經成為縣域最具活力的新興產業之一。
以建設“中國潔凈鄉村”為抓手,投資1.13億元實施九大生態工程建設,遂昌公益林總面積擴大到13萬hm2,居全省第一,同時在全國率先開展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讓青山變成金山,讓資源變成資本,讓老百姓的財產變成全社會的財富,使林農不砍樹也能得到發展。全縣負氧離子含量平均值達9 100個/m3,高出世界清新空氣標準6倍以上。實現了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達到100%,縣域出境水質常年保持在Ⅱ類以上,遂昌烏溪江水庫在浙江省大中型水庫中水質最佳。全縣火化區行政村生態墓覆蓋率達100%,農村生態殯葬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全縣已建成4個國家級生態鄉鎮和16個省級生態鄉鎮,遂昌的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I)達96.9,上升到全省的第6位,成功創建為省級生態縣。
在生態旅游的強勢帶動下,縣域經濟發展呈現出鮮明的“泛產業化”和多產融合特點。依托旅游市場,遂昌在全國率先把“原生態”作為一個區域品牌來培育打造,成功培育了黃泥嶺土雞、金竹山茶油、湖山有機魚、建洋原生態米、七山頭土豬等一批原生態農產品品牌,原生態精品農業成為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區域產業品牌。堅持以“生態、低碳、循環”為價值取向,以旅游發展聚集人氣、優化環境、吸引投資,遂昌成為國內最大的竹炭制品生產、加工和出口基地,培育了電動車、LED新能源、鋰電池、太陽能芯片等新興環保產業,做大做強了以金屬制品、特種紙、竹木制品深加工等傳統優勢主導產業,建立了特色來料加工專業村41個、加工點401個,形成了山區低碳生態工業新集群。
通過鄉村休閑旅游業的發展,項目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步伐不斷加快,以培育中心村、整頓轉化后進村、創建生態文明村和生態文化特色村為內容的農村“1351”工程扎實推進,“新鄉村醫改”、農村教育布局調整、農村危舊房改造等民生事業加速發展,使更多的農民群眾更快更好地享受到了社會發展成果。以打造長三角休閑旅游名城為目標,省級森林城市、省級園林城市等“六城聯創”活動扎實推進,新型城市化步伐不斷加快。鄉村休閑旅游的發展也增強了城鄉互動,促進了文明交融,提高了全民的文明素養和綜合素質,全面提升了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水平。
遂昌先后獲得了“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最佳生態旅游縣”、“中國旅游文化示范地”、“中國綠色名縣”等16張國字號名片和“浙江省十大生態旅游名城”、“浙江省旅游經濟強縣”等省級榮譽。“金山林海、仙縣遂昌”區域形象深入人心,“健康、快樂、休閑”的旅游品牌進一步打響,“要健康到遂昌”已成為到遂昌休閑旅游人士的共同感悟。遂昌以鄉村休閑旅游業為引領的新山區發展實踐也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中宣部《時事報告》雜志予以專題介紹,成功入選《浙江省經濟轉型升級100例》、《浙江日報》以《遂昌,無限風光在山鄉》為題頭版頭條予以報道,《中國旅游報》、《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綠色時報》等媒體先后進行了報道。
[1]唐昌貽,唐隆校.遂昌縣森林生態旅游發展的思考[J].中國林業,2010(10):67~68.
[2]唐隆校.抓旅游發展 促富民強縣[J].浙江林業,2011(8):127~128.
[3]方根深.開發生態景觀資源 推進森林旅游發展[J].麗水林業科技,2008(1):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