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潁俊
(江西醫學院上饒分院 江西 上饒 334000)
歐美發達國家的藥學教育,已由“藥品制造為目的”的化學教育模式轉為“合理用藥為目的”的臨床藥學教育模式,其教育體系中設置有大量的臨床醫學課程,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特點[1]。而我國的藥學教育沿襲的是前蘇聯的培養模式,側重于化學知識和藥品的研制知識,使得藥學類人員難以適應新醫改形勢下的藥學服務工作,影響了與醫生、護士及患者間的溝通。雖然國內不少院校在20世紀50年代陸續增設了臨床藥學專業,但其畢業生主要還是滿足大中城市的較大型醫院的需要,而面向農村、縣、市級及基層醫療機構的大專類實用型藥學人才培養幾乎還是空白。隨著醫改的進行,醫院改革的深入,社會藥房不斷的增加,基層對具有合理用藥知識的臨床型藥學人才的需求就日益迫切。這種培養任務就自然落到了專科高職層次的教育上,但是目前的大專藥學人才培養模式卻滯后于醫療改革,與目前基層的現實脫節,形成了“在校期間不學,畢業工作惡補”的怪現象,表明目前的培養模式欠佳。此外目前藥學類的衛生職稱考試也已注重臨床藥學,藥品營銷人員也更加需要醫學知識。但由于專科教育時間短、生源素質相對較差等特點,又不能簡單的套用本科臨床藥學專業培養模式,因此以強化醫學注重實用面向基層的大專藥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
醫藥行業被認為是2l世紀的朝陽產業,培養高等藥學人才的藥學教育被眾多院校所看好,以致最近7年間,我國藥學院校增加了380余所。在高校擴招和自主設置專業的政策影響下,生存需求和趨同心理使很多院校的擴招具有一定盲目性。
我國的藥學本科教育在建國之初沿襲了前蘇聯過于學術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藥學人才培養目標單一。藥學作為醫學門類下可以授予醫學也可以授予理學學位的一級學科,這種培養學術研究型人才的氛圍就更加濃厚。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藥學專業人員就業向多元化發展,藥學高等教育模式卻沒有及時得到調整。特別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全球不合理用藥現象普遍存在。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患者就會要求醫院提供更加多元化、個性化的用藥服務,而不僅僅是提供藥品。目前衛生部已經在全國范圍設置內了臨床藥師培訓試點基地,開展了藥學畢業后的培訓,但畢竟培養人數有限,且主要是在發達地區或一些省會城市。高等藥學教育是我國藥學人才培養的主力軍,義不容辭的應該承擔培養臨床藥師的重任[2]。
教育部明確提出:高職及專科教育應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在教學工作中,應以加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應用性、實踐性為核心,改革專業設置方向,調整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深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大專藥學專業畢業生多為一次性專業教育,大多在醫藥一線崗位工作,沒有機會進修學習,導致知識更新緩慢,跟不上現代藥學發展和社會對藥學的要求。在醫藥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繼續教育的滯后,阻礙了藥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隨著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飛速發展,原有醫療保健制度和藥品管理體系已遠遠不能適應發展需要。目前,醫療保險制度已在全國實施,醫藥分開核算,醫院藥房已不是創收單位,分類管理正在推行。同時,社會藥房、藥品超市迅速增多,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這就為大專藥學專業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前景,當前提是我們的畢業生能勝任基層藥學工作,這就給專科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推到了快車道,必須及時優化調整專科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轉變教育思想是進行大專藥學教育改革,推進大專藥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前提。專科院校及相關院校應進一步明確人才培養目標,保證在專科層次教育教學水準的基礎上,在業務素質方面突出實踐性,注重實用性,加強靈活性,提高藥學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
加強醫學專業課程的設置,調整設立與藥學服務相適應的人文學科。整合優化原有主要藥學專業課程,適當減少部分藥學專業課程及課時,強化合理用藥的實踐能力。促進藥學教育由化學模式向化學-醫學-人文模式轉變,增強學生的合理用藥能力,真正成為“留得住,下的去,用的上”的適應基層醫院及其他基層醫療機構及社會藥房需要使我們的人才培養真正落實到服務基層衛生事業發展這個實處,為人民的衛生保健、身體健康保駕護航。此外隨著醫院對臨床藥師的需求增加,藥學已經從以“藥品”為中心轉向以“病人”為中心,醫院藥師走向臨床已成為必然的趨勢[3]。因此在教學培養上就必須增加臨床方面的知識與技能。
加強人才引進的力度,增強現有教師職業技能,培養“雙師型”教師。 同時,專兼職結合,一方面安排專業教師定期或不定期到工作一線了解和熟悉業務知識,增強職業技能;另一方面采取“請進來”的師資戰略,依托附屬醫院及有關醫療衛生機構,外聘其中專業水平高技術出眾的一線醫療專業人員作為補充,能極大地拉近學生與基礎醫藥實際的距離。
[1]蔣君好,陳穎,李勤耕.發達國家藥學教育模式轉變分析[J].時珍國醫國藥,2011,22(6):1480-1481.
[2]王磊,張媛,應佩蓓.新形勢下對高職藥學教育的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3):12-13.
[3]張秋蓮.基層醫院開展臨床藥學工作的探索與思考[J].基層醫學論壇,2010,14(19):665-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