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煥 馬長會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河北 廊坊 065000)
隨著高校體育課程改革不斷推進,但是大學生的體質的提高不是很顯著,這無疑擺在我們一線體育教師對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為了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體質,憑借每周一節課是遠遠不夠的,再加上高校場地設施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需要。那么構成體育課程實施的課外體育比賽支持體系是高校體育改革中一種嘗試模式。
1.1 研究對象
以實驗組(有針對性參加訓練和比賽的學生),選取北華航天工業學院身體健康本科2011級健美操3個班,女生100人。對照組,選取北華航天工業學院身體健康本科2011級健美操也是3個班,女生100人(選取對象年齡及身體各項指標差異較?。?。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法
選取通常用的《鍛煉態度量表》來調查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后的體育鍛煉狀況?!跺憻拺B度量表》共含有70個條目,其中里面內容包括 8 個分量表分別是:(1)行為態度;(2)目標態度;(3)行為認知(4)行為習慣;(5)行為意向;(6)情感體驗;(7)行為控制感;(8)主觀標準。問卷按照 5級評分分別是:(1)完全不符合;(2)不符合;(3)比較符合;(4)符合;(5)完全符合,反向條目則逆向計分,正向條目由低-高分別計分。8個分量表共得分越高,表明體育鍛煉的態度與行為越良好。問卷采用無記名形式,統一要求,以行政班為單元集體調查,當場回收問卷。效度和信度經專家檢驗符合要求。
1.2.2 試驗法
對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在校本科身體健康大學生進行試驗,時間從2011年8月—2012年7月,按照步驟、分階段進行《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測試儀器都是國家標準的設備,同時采用《大學生體質測試系統》軟件。在測試時教師都是經過培訓和有經驗的體育教師來完成。測試項目:身高、體重、握力、肺活量、立等跳遠;1000米(男)、800米(女)共六個項目。在做實驗前對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生進行測試同時發放問卷對他們的體育鍛煉有關問題調查,對照組和實驗組各指標試驗和調查無顯著性差異。課外體育比賽實驗組在課外體育支持體系下進行。
1.2.3 數理統計法
對試驗前后體育鍛煉各指標及體質測試的一些數據之間差異采用T檢驗方法進行比較,同時利用SPSS12.0提供的功能,進行相關處理。
2.1 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實驗組有顯著性差異
從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握力;肺活量;立等跳遠;1000米(男)、800米(女)這幾項指標明顯提高,而體重和BMI兩項指標值有所下降。其中所提高指標恰好反映身體機能及心肺功能。這可能原因是課外體育比賽的構成對體育課程實施有積極促進作用,尤其對大學生的鍛煉行為與態度影響較大,其中鍛煉行為態度、行為控制感、和行為習慣3個分量表得分差異顯著性(P<0.01)。課外體育比賽支持體系的構建,對其他大學生的帶動及他們參與體育鍛煉的主動性及積極性有很好的效果。同時促進了學校體育課程中的教學效果和質量,課內外相互協調,來共同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情況。
2.2 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對照組各指標不明顯
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對照組中的大學生的握力;肺活量;立等跳遠;1000米(男)、800米(女),體重和BMI體質測試指標值均增長幅度較小。健康狀況各指標統計結果差異不顯著(P>0.05)。其原因可以分析為:首先,每周體育課的實施,對大學生的體質的確有很大的幫助。其次,大學生體育鍛煉的行為得到改善,主要體現在體育鍛煉行為各指標無統計學意義(P>0.05)。最主要在目標態度和行為態度指標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最后,也體現在大學生受素質教育、就業壓力以及考所謂各種等級證書等方面的影響,很少把時間用在體育鍛煉上。
2.3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程度、體育行為有所不同
研究結果可以看出,試驗前和試驗后體育鍛煉各分量表均有不同程度變化,得分試驗組比對照組除主觀標準外其它各分量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主要體現在試驗組在鍛煉行為態度、習慣、意向、情感體驗、控制感以及主觀標準分量表得分上差異均具有顯著性(P<0.01)。而對照組各分量表得分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是除了行為態度和目標態度分量表得分上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原因分析為:首先在體育課程的實施上,大學生在“態度”的兩個分量都比試驗前有較大幅度提高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1),充分說明大學生對待體育鍛煉有很好的端正態度。此情況與國內學者王文忠(2004)[1]研究結果相同。其中,課外體育比賽支持體系加入,為試驗組的大學生參與體育比賽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大學生的運動特長得以施展,在某種意義上保持了非常好的行為習慣。大學生在主觀標準反映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后得分相對很小,說明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其受外界的影響不大。
3.1 課外體育比賽支持體系要不斷改進和提高,要充分發揮體育比賽以點帶面的作用,少部分同學帶動大部分同學參與進來,共同做到鍛煉效果。
3.2 學校主管領導及體育部領導,要改變觀念,真正落實體育鍛煉的重要性。為構建體育課程實施的課外體育比賽支持體系,給予大力支持不僅在物質上尤其在資金上加大力度。
3.3 在課外體育比賽上要多樣性,要多考慮學生的特點。來增加大學生參與鍛煉的次數,培養大學生的運動特長,來增強體育鍛煉行為意向。這一結果比較符合大學生鍛煉行為與相關知識、態度、自我效能的研究中的有關行為動機理論[2]。
3.4 在課外體育比賽支持體系的基礎上,體育教師要做到服務、奉獻、指導的作用,促使大多數學生參與進來來享受成功的樂趣。
[1]王文忠,林杰,何應凱.我國理工科大學生體育態度與行為的現狀[J].體育學刊,2004,11(2):107-109.
[2]張河川,郭思智.大學生鍛煉行為與相關知識、態度、自我效能的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1,10(2):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