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彩鳳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信息系 湖北 荊州 434020)
Visual Basic(簡稱VB)程序設計語言是一門面向對象的可視化編程語言。它提供可視化的界面設計、事件驅動的編程機制以及強大的功能。由于VB采用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擺脫了面向過程語言的許多細節,將主要精力集中在解決實際問題和設計友好界面上,并使諸多領域中的編程工作變得快捷輕松,極大地提高了應用程序開發的效率。
作為各高校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的語言基礎課程,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程序設計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學生學習的第一門程序設計語言,由于學生還未建立程序設計的思想,加上教師的教學模式、方法不得當等原因,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感覺課程枯燥、難于理解、入門困難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VB的教學可分為界面設計和程序代碼設計兩個部分。
首先進行界面設計,向窗體中添加各種控件,調整布局,設置相關屬性。對于常用控件如命令按鈕、文本框、標簽、列表框、組合框等要熟練掌握。由于不涉及到編寫程序,學生還比較感興趣,容易上手;但也存在許多問題,如學生不知道該選用什么控件,不知道該設置哪些屬性。
接著進行程序代碼設計,編碼更多的是反映在邏輯和抽象思維能力,跟WORD等計算機應用軟件操作不同,編程教學更像是學習數學、英語等知識。初學者對于編程有一定的難度,不知如何下手,這樣打消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采用案例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好一門課程的重要因素。在VB教學中要結合鮮活的案例,采用案例講解與演示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要注重第一堂課,讓學生明白該課程的目的、用途及應用領域。在課上先演示一些VB實例,如簡易記事本、學生成績管理系統、俄羅斯方塊游戲、交通信號燈、計算器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直觀的印象告訴學生用VB語言可以設計如Windows窗口的菜單、工具欄等,還可以訪問數據庫;大家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也會做一些簡單的小程序。這樣學生知道了VB的用途和重要性,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如果按照教程的安排,先介紹面向對象、對象、屬性、事件和方法的等抽象概念,再介紹數據類型、三種基本結構、數組等,這種以老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覺得很枯燥乏味,也難以理解知識點,甚至失去興趣。在每堂課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把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個實例,首先向學生展示一個程序案例,其中包含了本堂課中要講的新控件、新語句及涉及到的算法。案例的選擇也非常重要,它既能作為知識點的總結,又能啟發學生對案例所用的知識點進一步討論、歸納,對案例完善和擴展,達到知識的快速掌握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例如,以模仿QQ登錄界面為例,在之前介紹常用控件的基礎上,設計界面以相關屬性,如果要正確登錄,則要輸入正確的賬號和密碼,從而引入選擇結構,學生理解后,試問錯誤三次則無法登錄該怎么解決,引發學生考慮循環結構。
2)多媒體與板書相結合,相輔相成
該課程操作性很強,充分使用多媒體演示設計操作過程,更形象直觀。采用多媒體課件,使用豐富的色彩標注難點、重點,讓學生記憶更清晰。使用多媒體,也節省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教師可在教學課程中補充大量的與課程有關的其他知識,擴大課堂知識面。
但完全依賴多媒體課件也存在一些問題。鼠標一點,大量內容一閃而過,對于比較難理解的知識點,學生來不及吸收。也容易造成教師上課時照“片”宣科,師生缺乏交流,課堂氣氛顯得沉悶。
所以應該合理地搭配多媒體與傳統的板書。例如,講到程序的選擇結構和循環結構時,使用板書可以放慢速度,一步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理解算法思想和程序流程;講到數組部分時,在黑板上畫出其邏輯結構和存儲結構,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數組。當學生對程序思想有一定的理解后再結合多媒體演示程序的執行過程。
3)注重算法講解,培養思維能力
程序設計的關鍵之一,就是設計合理的算法。算法就是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算法是程序的靈魂,語法本身只是個外殼。開設VB課程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程序設計和簡單的系統開發及應用能力,而掌握設計的思路是提高和培養這些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授課過程中,有的老師注重分析每條語句的語法含義,卻忽略了算法描述的過程,不注重算法的流程,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進行編寫程序之前,先對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其解決方案和思路,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了算法,即有了編程的方法和步驟后,再結合VB語法結構,結合問題要求,設置控件的屬性,用VB語言實現算法的步驟,然后調試運行。
例如在講解循環結構的For……Next循環時,求1到100之間的整數之和。解決該問題的思路不同于數學上的方法,而采用累加的方法。首先仔細講解累加算法的步驟,思路分析清楚了,完成程序代碼就不難了。理解了累加的算法思想,就可以解決類似的問題,如求奇數和、偶數和、階乘以及有規律的多項式之和等。
4)注重上機實踐,提高動手能力
學生反映上課時跟隨老師的指導能聽懂課程內容,但在具體上機時,往往就無從下手或錯誤百出,不會調試程序,學生的編程水平只停留在會做老師講的例題的水平,一旦稍有改變,便舉步維艱。歸根到底還是學生上機動手實踐太少,不能靈活運用,要加強上機實踐。
要學好程序設計,要多讀、多寫、多練,上機實踐是學好VB語言的關鍵。筆者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也非常注重上機實踐。每次上機都有上機實驗指導,實驗內容安排以實踐應用為起點,有比較詳細的上機步驟和參考代碼,并附有思考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培養自學能力。
僅有課上安排的上機時間是不夠的,學生課后要多操作練習。通過不斷的上機實踐,學生才能熟練掌握各控件的屬性、事件和方法的使用,以及程序代碼的編寫;通過練習,才能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綜合編程能力。
總之,在VB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特點,有效地組織教學,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使用豐富的案例,加強上機實踐,激發學生興趣,讓其主動地學習,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達到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師永遠討論的話題,教師要不斷地探索,找出一條適合本院學生的教學新思路,取得更好的效果。
[1]羅朝盛.Visual Basic 6.0程序設計教程[M].3版.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2.
[2]胡桂珍,廖革元.淺析VB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方法[J].思茅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26(3)∶115-117.
[3]徐彬.探討VB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方法[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9,5(23):6501-6502.
[4]張凱.任務驅動教學法在VB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初探 [J].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ETT),2010∶22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