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亮
(寧夏建工集團 寧夏 銀川 750021)
安全生產是建筑工程施工生產的根本準則,是保證作業及管理人員生命安全、家庭幸福、社會穩定的重要環節,是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是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條件。
臨時用電安全標準化管理是根據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的要求,通過制度上、技術上、管理上的措施,確保用電系統完好可靠,達到標準、規范的要求。
臨時用電在施工現場使用廣泛,分為生產用電和生活用電,包括電纜布設、配電箱、開關箱設置、用電設備的防護。
1.2.1 動態性。施工現場施工范圍、施工內容不斷發生變化,用電設備跟隨施工進度推進,臨時用電系統就不斷地隨著變化。
1.2.2 危險性。觸電是施工現場五種常發生的安全隱患,電流看不見、摸不著,管理不善,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1.2.3 環境差。施工現場露天作業的特點,刮風、下雨、塵土等對電纜、電箱損害很大,容易造成接線松動、電器元件損壞、電纜、設備漏電。
1.3.1 制訂用電管理制度。項目工程要制訂臨時用電管理制度。施工現場必須根據工程特點分階段或分區域編制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接線拆線作業必須由經過國家現行標準考核合格后的電工進行;必須做到三項基本原則:一是必須采用TN-S接地、接零保護系統,二是必須采用三級配電系統,三是必須采用兩級漏電保護系統;現場必須使用標準配電箱、開關箱;按照分部分項的作業程序對現場用電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對用電系統進行驗收;進行日常檢查、檢測;建立用電技術檔。
1.3.2 編制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施工現場臨時用電設備在5臺及5臺以上或設備總容量在50千瓦及50千瓦以上者,應編制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臨時用電設備在5臺以下或設備總容量在50千瓦以下者,應編制安全用電技術措施和電氣防火措施。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對規模大的工程應分區域分別編制,并應根據施工現場具體施工進度情況進行變更。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包含現場勘測;電源進線、配電裝置、用電設備位置及線路走向;用電負荷計算;選擇變壓器;設計配電線路,選擇導線或電纜,設計配電裝置,選擇電器,設計接地裝置,繪制電氣平面布置圖,電器系統圖,設計防雷裝置;安全用電技術措施等內容。
1.3.3 嚴格遵守臨時用電三項基本原則,即必須采用TN-S接地、接零保護系統、必須采用三級配電系統、必須采用兩級漏電保護系統、必須使用標準配電箱、開關箱。
1.3.4 進行用電系統的驗收和檢測、檢查。用電系統布設完畢,要有專業電氣技術人員進行驗收,是否符合用電標準、規范,并填寫驗收記錄。臨時用電工程按照分部分項工程定期進行檢查,對安全隱患必須及時處理,并應履行復查驗收手續。電工每日對用電系統、線路進行巡查,并測試漏電保護器和接地電阻,其具體參數要求見相應的規程。
1.3.5 建立用電安全技術檔案。工程項目應有電氣技術人員建立管理用電安全技術檔案,內容包括:用電組織設計的全部資料;修改用電組織設計的資料;用電技術交底資料;用電工程檢查驗收表;電氣設備的試、檢驗憑單和調試記錄;接地電阻、絕緣電阻和漏電保護器動作參數測定記錄表;定期檢查復查表;電工安裝、巡檢、維修、拆除工作記錄。
安全防護標準化管理根據安全生產的內在規律,按照預防為主的原則,對施工現場的危險因素采取防范措施,消除物的不安全狀態,達到規范、標準的要求。安全防護管理包括勞動防護用品管理和安全防護設施管理。
2.2.1 預防性。安全防護設施是按照預防為主的方針采取的措施,具有預防性。
2.2.2 強制性。建筑施工現場高危險性,決定安全防護設施是保障人員作業安全的基本措施,具有強制性。
2.2.3 固定性。在施工過程中,安全防護設施設置或配備以后,是固定不變的,隨著工程的結束方不再使用。
2.3.1 正確佩戴符合標準的勞動保護用品
勞動保護用品是指在建筑施工現場,從事建筑施工作業的人員使用的安全帽、安全帶、安全鞋(絕緣、防砸、防滑)、防護眼鏡、防護手套、絕緣手套、防塵口罩。
勞動保護用品是保護作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所必須的一種預防性裝備,其質量必須要符合國家標準的要求,務必安全可靠。施工企業要建立、健全勞動保護用品的購買、驗收、保管、發放、使用、更換、報廢的管理制度。
進入施工現場的所有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帽,安全帽要正確佩戴,尤其是要系好帽帶,防止脫落,在高處墜落或物體打擊時起到保護作用。凡在2米及2米以上進行高處作業、臨邊作業的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并確保高掛低用,并穿好防滑鞋。在使用安全帶以前,必須對安全帶進行檢查,確保能夠起到防護作用。
電工、電焊工、氣焊工、對接焊工、所有手持式電動工具的操作者必須穿絕緣鞋、戴好絕緣手套。電焊工、氣焊工、對接焊工還要佩戴好護目眼鏡。
2.3.2 危險區域設置好標準化的安全防護設施
在施工現場高處作業、臨邊作業、交叉作業及各種洞口處設置安全防護設施高處作業安全防護的核心是提供作業平臺,并做好臨邊安全防護,同時作業人員系好安全帶。高處作業的安全防護措施應在施工方案中確定,可采用搭設外腳手架、懸挑腳手架、定型化移動式腳手架、吊籃等設施。高處作業達4m及以上時,作業點下方應設置安全平網,隨著建筑物的高度的增加安全網也要相應的提高。
臨邊作業安全防護搭設防護欄桿。防護欄桿用Φ48×3.5mm鋼管搭設,應由上、下兩道橫桿及欄桿柱組成,上桿離地高度為1.0-1.2m,下桿離地高度為0.4-0.6m,欄桿柱與地面(平臺面)的固定以及與橫桿的連接牢靠,欄桿柱應保證上橫桿任何處能經受任何方向的1kN外力。防護欄桿自上而下用密目網封閉嚴密,在欄桿底部設18cm高擋腳板,防護欄桿可以使用腳手管也可以使用定型化標準化的成品護欄,防護欄桿要刷紅白油漆或黃黑油漆,起到警示作用。
樓梯口、電梯口、預留洞口必須設防護欄桿或蓋板并布設安全網;正在施工的建筑物所有出口,必須搭設板棚。通道口上部搭設防護棚,棚的寬度寬于出入口兩側各1米,棚的長度一般為3-5米。防護棚側立面用密目網封閉,防護頂棚滿鋪兩層腳手板,兩層腳手板間距50cm,下層腳手板下兜掛安全平網。通道口醒目處懸掛警示標志。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預防、控制事故、減少和杜絕事故的發生。要保證從業人員的人身安全和財產不受損失,就必須得掌握事故發生的規律,根據規律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性措施,才能有效減少或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1]潘承仕,張仕廉.安全管理對建筑工程管理的意義[J].建筑經濟,2003(12):43-44.
[2]李敏.加強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