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波 趙正祥
(華北科技學院 河北 廊坊 065201)
在現代景觀設計中,作為景觀設計要素的地形、植物、水體、構筑物、鋪裝等,均是以色彩、質地、形體作為精神含義表達的一種基本形式,這就使得各個元素在一個環境中產生了一定的關系,這種關系在視覺上必然會產生主與次、虛與實、中心與邊緣、平淡與精彩的視覺區別,這里的主、實、中心、精彩就是景觀設計中的視覺中心。一般來說,一個景觀場所中應該有一個或幾個能夠吸引觀者視線停留的視覺中心,觀者在無視覺中心的景觀場所中,視線會無所依托,有一種不安定的感覺。
人的視覺安定與形式美的關系比較復雜,人在一個景觀場所中觀看景物時,視線一般會以三種方式進行運動。一種是無意識的瀏覽,這樣可以較快的了解全局,順序一般是先近后遠,先中間后兩邊;二是視線的凝聚,視線停頓注視在某個局部上,停留的時間與與觀者的興趣呈正比,視線停留的時間越長說明觀者的興趣越大,反之,興趣越小;三是觀者自覺的視覺分析,對某個突出的景物仔細觀看品評,這時停留的時間就更長了。以上說明作為一個環境中的視覺中心,它應該具有自身的魅力,是利用視覺形象最直觀、最物象的形式來進行表現的。它可以是一個凸起的地形,也可以是一顆樹、一個雕塑、一塊山石亦或一灣水池,我們之所以稱它們為視覺中心,是因為這些元素的存在決定了一個環境中的視覺主題,影響了整體環境的視覺質量,使我們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中找到了精神上的依托和歸屬。
根據格式塔的“同構”理論,人在審美過程中,之所以會對客觀事物產生美感,是因為作為審美主體的人與客觀事物之間存在結構上的某種相似性。因此,人對視覺中心會產生美感,說明人這個視覺主體本身也具有中心,而這個中心就是人的眼睛。所以,視覺中心設計的核心就是依據人的視覺特點,充分分析觀者在場所中的視點、視角、視距、視野等因素,對景觀環境進行深度、廣度、高度等方面的設計和組織,它是對整體空間環境的設計,本質是為了追求空間在精神上和形式上的統一。景觀設計中空間環境的虛與實是靠觀者的聯想和心理感受來實現的,只有實沒有虛,設計就會雜亂無章,沒有主題,只有隨著觀者的心理感受發生空間上的層次變化、虛實結合的空間才是人們所需要的。因此,視覺中心的設計要體現對整體空間的把握和分配,使空間中的各個元素扮演不同的地位和角色,成為表達空間主題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一個有機統一的景觀場所中,各個組成部分是不能無區別的一律平等對待的,它們之間應該有主與次、重與輕、精彩與平淡的區別。因此,在實際的景觀設計中,要突出作為視覺中心的要素時,就要相應的降低其它要素的視覺比重,運用虛實處理的設計手法,做適當的空間留白。這一點具體可以從視覺中心的位置、體量、色彩與肌理、形態等四個方面去考慮突出視覺中心,明確整個空間環境的視覺主題。
視覺中心的位置是視覺中心設計的重要方面,位置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某個客觀要素在場所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一個要素可以在場所中的關鍵位置或方向上加強其視覺重要性,比如在一個對稱布局的中軸線位置上或者在兩條或多條線性元素的交叉點位置上。
從垂直方向的視覺角度來講,視覺中心通常會布局在較高的位置上,從而使觀者形成最佳的視野。這個位置使得上部的視覺中心比下部的視覺區域更加引人注目,給人一種積極向上、上升、輕松、愉悅之感。而布局在較低位置的視覺中心則給人一種沉重、下沉、穩定之感。
在水平方向的視覺角度上,一般來說,左側的要素比右側的要素更容易吸引人,當重心安排在左邊時,整個場所構圖會感覺舒展、輕便、自由、富有動感,當重心安排在右邊時會感覺拘謹、緊湊、穩重。左、右這兩種視覺中心的位置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整個景觀場所的主題及視線運動的方向選擇視覺中心的位置。
視覺中心的體量在這里涉及到兩個方面,一個是視覺中心與周圍其它要素的比例關系;另一個是視覺中心與觀者自身的比例關系。
在一個景觀場所中,當一個要素在單體體量上大于或等于周圍其它要素的2倍時,這個要素就會產生一種視覺凝聚作用。它在整個空間環境中就會起到一個控制的作用,它決定著整個空間環境的主題。
視覺中心與觀者自身的比例關系是觀者對視覺中心的空間大小的一種心理感受。當一個要素的體量小于觀者自身的體量時,它會給觀者一種弱小的感覺;當它與觀者體量相差不多時,則給觀者一種親近的感覺;當它比觀者體量大時,則會讓觀者感到強大或者震懾的感覺。
通常材料肌理的感知強度弱于材料形狀的感知強度,更弱于材料的色彩感知強度。因此,要使材料的肌理在景觀場所中富有一定的表現力,或者說要使它更具有一種視覺的沖擊力,那么就必須強化材料肌理的視覺感知度。
視覺中心色彩與肌理的關系較為復雜,當色彩純度越高時,視覺中心的肌理強度就會越弱;而當色彩明度越高時,肌理強度就會越強,這是因為在觀察色彩純度高的視覺中心時,觀者會首先注意到色彩而不是肌理,在觀察色彩明度高的視覺中心時,因為色彩純度低,觀者會更加注意視覺中心的肌理。因此,在視覺中心肌理和色彩關系的處理上,要遵循一強必一弱的原則,若想強調肌理效果,就要弱化色彩的表現力。
點、線、面、體是構成視覺中心形態的最基本元素,它們可以給觀者一種完全不同的空間體驗。點由于缺乏方向性,所以給人以安靜感,有凝聚視覺的作用;線方向感強,具有很強的動感。直線是最簡潔抽象的線型,給人感覺力量,平靜,而曲線則讓人感覺到穩定、擴張、柔和、延伸、廣闊;由直線或曲線或直曲結合形成的面既有直線形態剛直、明快的特征,又有水平和垂直相結合的穩定感,同時又具有等量形態的和諧和條理性,流線型的面則富有自然法則,具有秩序感和規律性,具有生命的韻律;體則是由長度,寬度和深度共同構成的三維空間,具有厚重的歷史感和時間感。
視覺中心的形態設計應依據觀者的接受能力及內心情感,充分結合景觀場所的主題選擇不同的形態元素,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元素,結合觀者對圖形的認可能力,以自然美及突破普通接受能力的殘酷美來打動觀者的審美情感,從而獲得人們對視覺中心的記憶。
一個優秀的景觀空間環境,在擁有視覺及精神上依托的視覺中心的同時,也要具有它自身的視覺平衡點來分散觀者的視覺注意力,消除視覺疲勞,讓觀者能在最大程度上把握整個景觀場所的設計面貌,獲取更多更全面的了解,以加深對該場所的記憶深度。視覺中心作為一個場所的主題表現要素,并不是越突出越好,過于突出勢必會讓視覺中心脫離整體空間環境,顯得孤立,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要把握一個度,這個度的實現就要靠一些視覺平衡元素的點綴來實現。
視覺中心的平衡元素一般會采用色彩調節、元素加減、背景運用、明暗對比、視覺突破等方式。色彩調節即利用色彩的對比和飽和度來分散視覺中心對視覺的沖擊和壓力;元素加減則是通過增加、刪減場所中的輔助要素來平衡觀者的視覺注意力;背景的適當運用可以增加整個場景的整體感,增加視覺層次;明暗對比是利用光線的明暗度反差,光的折射、延伸來控制視覺的分散于凝聚;視覺突破是通過整體中小局部的殘缺或破壞來達到分散視覺的作用。
視覺中心是個整體和諧的概念,作為視覺中心的客觀實體,在整個景觀空間環境中應當有超越自身價值的潛能和趨勢,應該能夠起到空間引導、空間組織的作用。同時,如果視覺中心的設計過于復雜、繁瑣,作為體現虛空間的元素也難以與視覺相聯系,使觀者感覺空間特別“鬧”,沒有章法,難以把握空間的主題。視覺中心的設計應該既便于傳達審美感和審美認識,又能引導觀者不無規范的進行審美再創造。以實帶虛、以虛促實,交互融合、和諧統一。
[1]趙芳廷.室內視覺中心設計的心理分析[J].視覺藝術: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05(02).
[2]黃靜.視覺心理學在室內設計中應用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7.
[3]李衛東.建筑藝術與視覺心理[J].寧夏科技,1999.
[4][美]約翰·O·西蒙茲.景觀設計學[M]愈孔堅,等.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5]齊康.建筑·空間·形態:建筑形態空間研究摘要[J].南京:東南大學學報,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