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計發
(伊犁銀路工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 新疆 伊寧 835000)
建筑業越來越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但同時由于建筑施工的特殊性, 由各種不利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其后果也是特別嚴重的,尤其是近年來,大型的、高層和超高層建設工程增多,其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在增加施工難度的同時,也大大增加了施工的危險性;盡管我們已經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施工現場的安全事故仍在不斷發生。 通過對一些重大安全事故的調查分析得知,施工現場的危險源是引發安全事故的根源,是導致施工現場傷亡事故的罪魁禍首。 因此,對施工現場在施工過程中的各種危險源及其觸發因素進行深入而透徹的剖析和研究,從源頭上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我們就能有效減少乃至消滅安全事故, 保證建筑工程施工現場能安全而有序地進行正常施工。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0 年年底,我國建筑業從業人員已達3315 萬多人,建筑業實現年總產值95200 多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3.9%,比上年增長24%;但是,建筑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各種施工安全事故也頻繁發生,成為我國工業生產系統中僅次于采礦業的第二大危險行業。 我國建筑施工現場安全事故的現狀總體表現為:安全事故總數雖然有下降的趨勢,但安全事故次數仍然較多,而且因安全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多,安全事故發生率遠高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們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和缺陷,已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2.1 坍塌事故。此類事故大多發生在地基基礎工程的土方開挖、換土回填碾壓和基礎與地下工程施工階段,尤其是在深基坑土方開挖和邊坡支護施工時。 由于在設計前的地質勘測中,地下土質情況只能是分區域的,作大致了解,而很多情況是未知的,這給土方開挖和基礎與地下工程施工帶來了坍塌事故隱患。 再加上某些施工單在不具備放坡條件的情況下,強行放坡且不加支護,坑邊又堆放土方、重物或停放各類運輸車輛等,都會大大增加坍塌事故發生的機率。 在雨季則更應特別注意避免由于土壤的物理力學性能發生變化而導致意外事故的發生,如滑坡、凍融現象引發的邊坡坍塌。
2.2 高處墜落。 高處墜落是指操作人員在高處作業時,由于人為的或環境影響的原因導致的墜落。 這種危險源的突發和事故發生后造成的傷亡率是很高的, 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據有關部門統計,2011 年1 月份,因高處墜落造成的傷亡事故就占當月全國建筑業安全事故總數的60%以上。 高處墜落事故的表現形式大致有:洞口作業時高處墜落;攀登作業時從高處墜落;懸空作業時從高處墜落;高層操作平臺作業時從高處墜落;交叉作業時從高處墜落等。
2.3 物體打擊。物體打擊就是由于失控物體的運動慣性力對人身造成的傷亡事故。 建筑工程一旦開工建設,其施工進度一般都較緊迫,甲、乙雙方都希望早日竣工投入使用,這就使施工現場的勞動力、施工機械和材料、半成品等投入較多,并且有時還需要夜以繼日地連續施工和交叉作業,在這種情況下是很容易發生物體打擊事故的。
2.4 機械傷害。機械傷害事故是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最為常見的傷害事故,主要是指機械設備轉動部分、工具、夾具等直接與人體接觸而引起的碰撞、夾擊、剪切、卷入、絞、碾壓、切割等形式的傷害。 施工現場在鋼筋下料、木料鋸刨、混凝土攪拌和振搗、各種金屬切割和焊接等過程中都需要用到大量電動機械設備,對這些電動機械設備如果操作不當或機械本身零配件不全,甚至帶病工作,極易發生機械傷害事故。 易造成機械傷害的機械和設備有以下幾種:木工電鋸、電刨,鋼筋彎曲成型機、切斷機、調直機,混凝土攪拌機、混凝土泵送設備,裝載機械、鉆探機械、破碎設備、通風及排水機械,以及其他轉動或傳動設備等。
2.5 觸電傷害。 這種事故可分為電擊和電傷兩種:電擊是指電流流過人體內部后造成對人體內臟器官的傷害,這種傷害后果比較嚴重,嚴重者甚至會危及生命;電傷是由于電流的光、熱、化學和機械效應而引發對人體外表的傷害,電傷如果時間短暫、不很嚴重時,一般不會造成人員生命危險。
2.6 起重傷害。 建筑工程施工現場起重吊裝時往往由于吊點、吊裝索具、指揮信號、卷揚機、起重重量等因素而造成起重機械的整體失去平衡, 或者在吊裝過程中被吊物料墜落、碰撞、拋撒等,直接造成對人、其他機械設備和車輛等的傷害,嚴重時甚至發生起重機械整體傾斜或吊臂垮塌,造成重大傷亡事故。
2.7 危險品。在施工現場,由于金屬焊接、切割,驅動、制冷等工藝需要,經常會使用一些易燃、易爆的危險品材料,如乙炔瓶、氧氣瓶、TNT 炸藥和雷管等。 如果對這些資源不按嚴格的規章制度存放、搬運和使用,就會在運輸、搬運、儲存和使用等不同環節上發生因泄漏或操作、使用不當而發生爆炸的嚴重事故,勢必造成巨大傷亡和財產損失。
3.1 人的行為控制措施。(1)加強安全教育與培訓,增強施工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加強每道工序操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知識學習, 熟練操作技能,對涉及危險源管理的相關領導和管理人員進行定期安全技術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危險源管理的重要意義,施工項目危險源的識別和評價,危險源觸發條件及其控制措施,危險源管理的日常工作和事故發生時應急處理等。 (2)實施崗位操作標準化。 根據各個施工階段和不同工種所涉及的危險源及其特征,制訂科學、合理的安全操作規程、作業指導書,通過專門的培訓教育,使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和作業指導書真正落實到每個操作人員。 施工企業對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和作業指導書要定期檢查和適時修正。
3.2 技術控制措施。常用的技術控制措施有:屏蔽危險源、加固防護設施、消除薄弱環節、避免靠近危險源、控制危險源觸發因素、取代操作、警示警告、冗余技術、個人防護等,其具體措施有以下兩方面內容:(1) 危險源控制技術是根據現有工藝技術的安全要求和標準,一方面對施工過程中的第一類危險源,如機械設備、物質材料等的危險屬性(溫度、壓力、強度等)加以控制,避免在觸發因素的影響下引發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加強緊急情況下的控制裝置的執行能力,如緊急過電保護裝置、機械突發事件緊急停車系統等。 (2)建立安全設施是指施工現場用來預防危險源引發事故的設備和手段,如工地消防設施(消防水源、消防車、滅火器及消防通道等)、危險源監控系統、火災檢測報警系統和防靜電設施等。技術層面的應急措施在開展危險源控制的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決有能掉以輕心。
3.3 管理控制措施。 如想從容地應付緊急情況,需要周密的應急計劃、嚴密的應急組織、精干的應急隊伍、靈敏的報警系統和完備的應急救援設施。為此,各施工現場應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各種不脫產的專業救援隊伍, 如搶險搶修隊、 醫療救護隊、義務消防隊、治安隊等,并且從以下幾方面來建立應急管控秩序:(1)建立健全危險源控制管理規章制度,即在對危險源識別和評價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建立各項危險源管理規章制度,比如安全生產責任制、交接班制、危險作業審批制等。 (2)明確安全責任,定期安全檢查,包括施工人員每天自查、職能部門定期檢查、企業領導不定期督查等。 (3)加強對危險源的日常管理控制,搞好安全值班工作、日常安全檢查和按操作規程進行正確作業指導等, 使危險源控制工作時刻在有序進行中。(4)建立安全信息反饋制度,及時處理所發現的問題,并做好整改記錄。 (5) 搞好危險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評價和獎懲工作, 促使企業和各項目部在危險源管理水平上能不斷地得到提高,達到最終消滅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總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