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崢 趙夏麗
(新鄉醫學院圖書館 河南 新鄉 453003)
論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職能的拓展與深化
李 崢 趙夏麗
(新鄉醫學院圖書館 河南 新鄉 453003)
文章依據網絡時代用戶信息需求和利用情況,從網絡知識教育、信息素質培養、網絡道德建設與信息服務等方面探討了高校圖書館教育職能和信息服務職能在網絡背景下的拓展與深化。
網絡環境;圖書館職能;拓展
當前是信息網絡的世界,在網絡環境下,用戶可不受時空限制,卻擁有一個世界性的網上信息資源庫,使信息資源共享成為現實。網絡改變學生依賴教師的傳統教育模式,強調互動和交流,有利于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網絡融文字、聲像、圖畫于一體,使用戶在獲得所需信息的同時能得到美的享受;網絡使大學生在瞬息之間了解世界發生的重大事情,其交流與溝通也不再受時間地域的影響,既開拓了視野,又擴大了生存和發展空間;網絡還將教學由封閉式的課堂擴展到開放性的社會,學習者可接受終身教育,從而促進了教育的社會化和終身化。網絡所具有的優勢強烈吸引著高校學生,使得校園的“網絡熱”不斷升溫,網上瀏覽正逐漸成為他們學習和生活中的主要行為方式。
但目前我國學生對網絡的認識和利用尚處于初級階段,上網內容多為娛樂消遣和通訊,用于學習和研究的較為缺失,個別甚至不知如何進行網上操作。即使是學習與研究,許多缺乏必要的網絡利用知識,不熟悉網絡環境,不了解數據庫,不能制定檢索策略,不知道對信息如何分類篩選和判斷利用,加之網上信息量大、類型多、重復交叉、更新頻繁以及信息的無序性和分散性,增加了信息獲取和利用的難度。解決用戶信息利用中的問題,正是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教育職能的拓展和變革。為此,圖書館應通過授課、講座、印發使用指南、舉辦知識競賽、組織網友沙龍、開展網上導航等活動對用戶進行宣傳和教育,提高學生及其他用戶對網絡的認識,開展網絡知識教育,激發上網熱情,有效地利用網絡資源。
信息素質是指獲取、評價、利用和創造新信息的能力。這一概念由美國人波爾于1974年提出,引起全世界廣泛地重視和研究。例如美國制定的《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曾明確要求學生對各種信息的理解及信息的檢索、收集、組織、處理都應達到要求的水準。而在我國,素質教育現正成為學校和社會日益重視的主要教育理念和模式,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信息素質教育,在高校也逐漸被提上議事日程。圖書館作為服務讀者的文化教育機構,沒有讀者就沒有存在的價值,沒有高素質的用戶,圖書館就缺少發展的動力,再次,圖書館具備信息資源、信息技術人員及信息物質設備等獨特的優勢,是高校開展信息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和場所。因此,開展信息素質教育是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教育職能的充分體現,高校館信息素質培養的關鍵在于提高學生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
信息意識是指人們在信息活動中所表現出的思想和觀念。它包括關于信息的心理需求,對信息的認知和情感傾向,對信息環境的了解,對信息道德準則的態度和對信息源的評價等。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一要轉變學生觀念,明確信息是重要的社會資源和財富,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是知識經濟的核心要素,懂得缺乏信息意識就不能有效利用信息、處理信息、傳遞信息和開發信息。二要改善信息環境,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通過信息意識的培養使學生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準確的判斷力,能從大量無序的信息資源中及時捕捉有益信息,排除無用有害信息,進而促進其自身成才和發展。
信息能力是指人們在信息活動中獲取、存儲、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能力教育是信息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信息能力的培養一要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和網絡操作技能,二要提高學生的信息獲取和利用技能,包括幫助他們識別數據源,選擇檢索策略,使學生能從網絡資源中迅速有效地獲取各種信息并作出正確評價,以便進一步加工整理、篩選、下載利用。提高信息能力的方式方法可通過網前輔導、網上導航和檢索課等形式實施??傊?,我們將素質培養目標定位在獲取和利用信息的知識和技能上,以網絡化信息資源為主要教學內容,并增加上機和上網機會,必將大大提高學生的網絡能力。
網絡的應用為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提供了良好條件,也為教育的發展展示了廣闊的前景,然網絡所具有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網絡在其積極作用背后隱含著使人精神墮落的陷阱,影響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給家庭、學校和社會帶來不良影響。網絡,作為文化思想的重要陣地,若先進的思想文化不去占領,腐朽庸俗乃至反動的思想文化必然要去占領,為此,搶占網絡這一思想政治工作重要陣地,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建設網上文明,既是信息時代賦予圖書館新的使命,也是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建設網上文明,一要提高學生的認識,樹立正確的網絡價值觀,端正上網動機。二要加強監控,筑牢“防火墻”,提高網絡的安全性。三要從嚴治理,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規范大學生的網上行為,把所提倡的思想觀念和道德標準融于各項管理中,實現自律和他律的有機統一。四要主動出擊,精心制作圖書館和校園主流網站,用積極、健康的思想和文化信息占領網絡陣地。
網絡環境下的高校館服務較傳統服務方式有了全新的改變。首先是圖書館的服務主體由高校師生擴展到不同層次的社會用戶。網絡環境下用戶的信息需求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信息內容的多樣性、信息載體的廣泛性、信息提供的有序性、信息獲取的及時性和信息利用的精確性。圖書館的情報職能也由對文獻資料的收藏和提供轉變為對信息源的分析整理、研究開發,并主動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在新的環境下搞好信息服務,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不僅能實現圖書館工作重心的轉移,充分發揮圖書館“信息庫”的作用,更好地服務于教學科研,而且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因此,強化信息服務職能,是圖書館進入信息社會的重要標志,是圖書館發展的必然。
4.2.1 拓展服務內容。傳統的信息服務是以館藏為依據以印刷型文獻為主的文獻提供服務,而網絡環境下不僅要繼續加強文獻流通服務工作,還要做好網上書刊預約、館際互借、文件Emai等工作。同時,建立一個內容豐富、界面友好、鏈接完善、操作方便的圖書館網頁,幫助用戶方便、快捷地利用網上資源。此外,圖書館還應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和數據庫為用戶提供信息導航、信息檢索及信息開發服務,利用網絡通信功能為用戶提供遠程服務。
4.2.2 轉變服務方式。傳統圖書館采取的是與讀者面對面交流的直接方式,而網絡環境下的信息服務是一種互動服務,即依據用戶在網上發出的動態信息而迅速、準確地為其“導航”,館員由在前臺直接服務逐漸變為深層的幕后服務,其交流方式則由人人接觸變為人機接觸,一對一的交流變為隨時可進行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甚至是一對空的信息交流。讀者以前必須借助館員才能解決的問題,如今可利用網絡,通過屏幕界面和鏈接的信息提供,準確及時地得到解決。
4.2.3 更新服務手段。網絡環境不僅為高校圖書館帶來了取用不盡的思想信息,且提供了嶄新的服務手段。如光盤數據庫技術可廣泛用于回溯檢索、科技查新、定題和跟蹤等情報服務;用戶的信息咨詢和圖書館的解答可通過電子郵件方式相互傳送;圖書館的主頁上建立公告版服務,用戶可在讀者論壇上自由交流和討論;通過FTP館員與用戶可進行信息電子傳送和交換;通過點播服務,用戶可直接通過網絡終端獲取所需的各種圖文信息。上述種種方式手段的應用對圖書館情報服務職能的發揮帶來了生機和活力。
[1]劉云英.拓展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職能的途徑探討[J].晉圖學刊,2011(4).
[2]吳桂英.淺述信息時代高校圖書館服務職能的拓展[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4(1).
王洪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