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祥金,劉志國,徐京萍
(1.江西省萍鄉市森林資源監測中心,江西 萍鄉337055;2.江西省上栗縣林業局,江西 上栗337009)
林地是森林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林業生產建設最基本的生產要素,是林業發展之本[1]。在目前全球生態狀況整體惡化的趨勢尚沒有得到根本遏制,林地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依然嚴重,自然災害頻繁,防災減災任務十分繁重的嚴峻形勢下,如何加強對林地管理工作的研究,積極保護和合理利用林地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安源地處贛西,是湘贛邊境的重鎮,距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中心260km,毗鄰長株潭經濟圈,是兩個經濟發展區相互溝通、發展聯系的橋梁和通道[2]。2010年發揮城區、城郊和政治三大優勢,以經濟轉型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主抓手,以“打造平臺、優化環境、集聚要素、扶強企業、培育產業、盤活城市、改善民生、增進和諧”為重點,圍繞產業集聚主攻工業,圍繞經營城市壯大三產,圍繞科技興農做優農業,加快推進“六化”戰略,努力建設“六個安源”。
(1)林地資源的構成和布局。安源區林地類型多樣,資源豐富。據安源區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數據表明[3],安源區林地總面積為 9 843.0hm2,其中有林地8 300.1hm2,占 林 地 總 面 積 的 84.30%,疏 林 地15.7hm2,占0.2% ,灌木林地1 396.2hm2,占14.2% ,未成林造林地 105.4hm2,占 1.1% ,苗圃地 11.9hm2,占0.1%,無立木林地 13.7hm2,占 0.1%。有林地中:喬木林地面積占林地總面積的71.7%,占有林地總面積的85.0%,森林覆蓋率39.8%,林木綠化率44.9%。主要分布在高坑、安源、五陂和青山等鄉鎮。
(2)林地資源量和人均資源量。安源區林地總面積9 843.0hm2,占安源區國土面積的41.3%。安源區人均林地量0.018hm2/人,人均有林地量為0.015hm2/人。人均各類林地資源占用量低于萍鄉市的平均水平。
近年來,在長株潭經濟圈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兩個經濟圈的經濟發展的帶動下,安源也成為各企業的投資對象,各類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投資建廠必然引發對土地的大量需求,林地資源自然成為地方政府為企業供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2005年以來安源辦理上報林地征占用手續127起,批準征占用林地 442.163 4hm2,其中森林面積 248.457 7hm2,占批準征占用林地的56.2%。
目前,安源林地資源管理存在一些問題,其主要原因:一是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各類型開發區的大量涌現,項目建設用地因使用生活區用地和農耕地使得土地有限、成本太高,基本上都轉向林地資源,使林地需求量劇增;二是林地管理人員少,工作繁重。由于每個項目、每起用地都是新的用戶,業主難找、難見、難辦,往往造成林地保護管理工作欠缺;三是管理部門和用地部門對林地管理政策、法規了解不夠,對林地資源保護意識缺失,不嚴格要求相關部門、企業依法辦理林地報批手續;四是林業主管部門與土地直管部門之間配合協調不夠,給林地保護管理工作帶來諸多不利;五是林地使用限額與地方實際林地需求之間存在差距;六是現行有關林地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七是異地恢復森林植被措施難以落實。而這些問題主要是因為宜林荒山少、零星分散,加上林改后林地多數屬于林農自主經營,林業部門無權支配等原因,導致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的異地恢復森林植被措施難以落實。
各級領導要把林地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將森林保有量和征占用林地定額納入各級政府目標考核內容。加強林地用途管理,嚴禁擅自變更林地性質和范圍,改變重林木管理輕林地管理傾向,實施嚴格的林地保護管理制度。
利用各種形式,采取多種手段向社會大力宣傳保護林地資源的重要性,大力宣傳林地保護法律法規,增強廣大干部群眾保護林地資源的意識,引導全社會樹立起征占用林地應依法審批的理念,營造全社會主動參與林地資源保護的良好氛圍,促進林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各級政府應站在全局高度制定當地的可持續發展規劃,從改善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整體利益出發,明確林業用地范圍和總量,保持林業用地面積總量的動態平衡。科學編制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制定出臺縣級征占用林地相關規定辦法。要在對林地進行摸底的前提下,編制林地保護利用中長期規劃,對企業內部用地問題制定行之有效的辦法。既要防止以犧牲林業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的短期行為,又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林地資源,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建立機構,確立專人負責林地工作,充實林地管理工作力量。強化林業主管部門的執法職能,嚴格征占用林地審核審批,完善規范林地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占用林地補償制度、森林植被恢復交納制度,切實做到誰占用誰補償、誰破壞誰治理。從事林地管理工作的有關人員要認真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努力提高自身執法、管理水平。基層林業工作站要發揮自身優勢,承擔林地管理工作的責任,做到對非法侵占林地行為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查處,使林業站成為保護林地資源前沿陣地[4]。
對確需占用林地的重點工程建設用地,林業主管部門要做到提前介入,必須依照法定程序辦理林地征占用林地審核手續,嚴禁未經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先行施工,違法占用林地。加強對征占用林地全過程監管。同時,被征占用林地所在地林業部門要作出植被恢復規劃并組織造林,林地恢復面積不少于被征占用林地面積。各級政府要加大政策上的扶持力度,提高林業經營者的經濟收入,調動全社會增加對林業投資的興趣,有效地增加林地后備資源。
依法管理和使用林地,對維護社會安定,促進林業生產健康、持續發展起到保證作用。當前應抓緊制定和完善一些與林地管理法律法規相配套的辦法和措施,如林地報批預審制度、公益林地審批制度、森林植被恢復費征收制度等。林地征占用審批部門應定期到各地開展一些調研活動,掌握林地征占用工作的相關動態,以便于制定操作性更強的相關政策,使林地管理工作和具體從事林地管理工作的人真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適應林地管理新形勢的要求,從而更好地進行林地保護管理工作。
[1]劉 莉,席小玉,習永紅.宜昌市夷陵區林地資源管理現狀與對策[J].湖北林業科技,2011(4):71~73.
[2]徐京萍,劉四環,劉 純.加快生態林業建設 實現萍鄉綠色崛起的途徑與措施[J],綠色科技,2010(6):13~15.
[3]江西省萍鄉市森林資源監測中心.江西省萍鄉市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報告匯編[R].萍鄉:江西省萍鄉市森林資源監測中心,2010.
[4]謝恩峰.宣州區林地資源管理現狀及發展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0(16):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