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偉 包建麗
(南陽市臥龍區公路管理局 河南 南陽 473000)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的交通工程設施不斷地完善,它對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就拿我國的公路建設速度來說,我國的公路建設總長度逐年地不斷增加,而且國家也不斷加大對交通設施資金、技術的投入比例,在我國的交通工程取得進步的時候,我們更應該看到我國的交通工程的存在的問題,從而進行有效的改正。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古代我國就發明了馬車,而且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是世界上第一條最長的橫貫歐亞大陸的交通干線。所以,我國古代的交通工程是聞名于世的。但是隨著種種的原因我國的交通工程落后于西方發達的國家,交通工程創立于20世紀30年代。1930年美國成立交通工程師協會,標志著交通工程學科的誕生。初期主要探討有關減少交通阻塞、保障交通安全和交通管理等問題,而交通工程傳入我國的時間較晚,1980年上海市才率先在國內成立了交通工程學會,1981年中國交通工程學會成立。
雖然我國對公路交通工程的研究經過20多年的努力,已經對交通工程的規劃、管理、設計、工程、制造、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具有了一定的實力:交通安全設施方面已探索出了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設計、制造、施工規范;在高速公路監控、通信、收費系統與實施方面,對控制方式、收費制式、設備的布置、管理的軟件及少量硬件設備的開發等已經達到了實用階段,但是我國的交通工程還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
1.1 由于我國的交通工程相對起步晚,在交通工程設計及施工上沒有相對嚴格的標準。在交通工程的設計初始就未對現場地勢進行認真勘測,易出現設計脫離現場實際的現象。在按設計圖紙施工完成后,才發現其弊端,而必須對其重新變更施工,就會相應的增加工程量而且在部分工程中發現,交通工程的設計標準完全與當地區域經濟的發展不相適應,直接影響到將來的交通工程的使用價值。
1.2 在交通工程的管理中還存在著管理不科學的弊端。交通工程是全人類共同使用的公共資源,它的使用狀況是關系到所有人的安全的,但是我國的交通工程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存在著交通工程的經營部門與管理部門不能協作統一,致使交通不能實現信息共享,資源共用。
1.3 交通工程設施沒有與先進的技術手段相結合。交通設施是保證交通暢通安全的最基本的條件之一,只要具有了良好的交通設施就會保證交通的安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要把先進的科學技術與交通設施建設相結合,但是我國的交通設施就沒有與科學技術很好的相聯系,其主要表現在:首先,交通設施沒有充分利用視頻監控設施。如果我們充分利用視頻監控系統就會對交通情況進行時時檢測、快速控制、排障、誘導等措施來減少交通的違法行為。其次,子共享資源在交通設施中應用較少。電子信息共享功能可以避免因有霧、雪、冰、雨等惡劣天氣或發生交通堵塞排隊等情況時,不知前方多少公里發生什么情況及如何應對的弊端,為交通的參與者及時提供正確的信息來保證交通的暢通。最后,交通設施缺少與不規范。雖然我國近幾年的交通工程建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交通的通行能力也提高了,種類也擴大了,但是我國的交通設施的設計及使用還有許多的不足,一是限速標志少且不規范。二是限速標志缺乏針對性,例如,在大型橋梁、陡坡、彎道等復雜路況下,缺少警告性限速或禁令性限速標志,形成安全隱患節點。
經調查發現交通運輸中存在的典型問題集中在超載超限中。
2.1 嚴重損害公路和橋梁。超載超限運輸已給交通基礎設施帶來巨大威脅,大量超過公路、橋梁限載標準的運輸車輛在公路上行駛,致使路面多發生一次性早期損壞,大大地縮短了其使用年限。實驗表明,當車輛軸重在一定的軸載范圍內時,路面損傷是符合疲勞規律的,路面處于彈性壓縮狀態,能夠正常工作,路面性能的惡化速率仍在可接受的范圍,公路使用壽命是能夠達到使用年限的;但當車輛軸載大大超出設計軸限之后,路面處于彈塑性狀態,殘余變形增大,路面抵抗能力減弱,因而發生早期損壞,超限運輸是公路損壞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2.2 嚴重影響交通安全。超載超限運輸增加了車輛系統的負擔。雖然在市場驅動下,汽車生產廠家都給車輛預留了部分超載空間,但這些空間對普遍200%至300%以上的超載率是無能為力的。長期的超負荷運行使車輛技術狀況大大降低,
車輛的行駛穩定性,剎車性能,懸掛承荷能力和轉向可靠度趨差,輪胎爆胎可能性增大,成為交通的安全隱患。首先,超載超限可導致輪胎變形甚至爆胎,造成車輛失控甚至引起翻車,輪胎故障是交通事故特別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重要故障誘因類型。其次,制動系統失效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誘因之一。超載將導致車輛制動距離延長,甚至失靈。
2.3 降低道路使用率。污染交通環境車輛裝載率與車輛的自由行駛車速相關性較大。車輛每超載100%,車輛的穩態自由流速度下降3%~13%。車輛超載超限造成車輛運行速度降低,增加了車輛的運行時間,干擾了車輛運行環境,造成車輛超車機會減少,在單車道路段極易造成壓車行進,增加了整個路段車流的通行時間。同時,車輛嚴重超載超限極易造成車輛損壞,致使車輛停留路邊,擠壓車道寬度,從而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造成交通堵塞,產生交通延誤,使道路的利用率大大降低。超載超限車輛由于荷載大,速度低,在起步、爬坡,行進中大冒黑煙,造成了路面和環境的交通污染。
3.1 規范運輸市場。政府必須充分發揮宏觀調控職能,利用行政、法律、經濟手段,對運摘市場的利益關系進行調整和指導,刺激車輛運輸費用上漲,使運輸市場的整體價格指標體系逐漸上升到合理水平,確保運輸企業和司機獲得合理利潤。具體表現一是要積極推進貨運稅費改革,合理減少有關公路貨運的稅費,減少不合理的收費項目和收費環節,及時調整貨物運輸價格,同時逐步調整、完善養路費、運管費等費稅的計量方法,構建合理、和諧的運輸市場。二是要對運輸市場加強管理和引導,及時調整運力與運量的關系,合理配置運輸資源,設立道路運輸“門檻”,對貨運車輛采取像客運車輛那樣的市場準人模式,在稅收等政策上扶持大中型運輸企業,促進貨運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防止貨運業過度壓價、惡性競爭。三是要推廣集裝箱運輸方式,規范公路貨運車輛類型。
3.2 推行計重收費。計重收費是用經濟手段治理超載超限的有效措施之一,其基本原則:空車降低收費,標準裝載標準收費,超限裝載合理收費,嚴重超載卸載放行。實行計重收費政策的目的在于建立公正、合理的收費方法,用經濟手段抑制超載超限運輸。建議在全國所有收費公路(高速公路和國、省干道)全面推行計重收費,同時加強高速公路與國、省干道的整治銜接,形成互補機制,建立超載超限運輸車輛監控網絡,使超載超限車輛無路可逃。
3.3 加強宣傳,協調工作。治理超載超限運輸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應認真抓好法律、法規和治理超載超限運輸政策的宜傳教育,深人貨源集散地、運輸站場、企業,增強道路運輸從業人員和全民的法律意識、政策意識,教育廣大車主和駕駛人員自覺樹立愛路護路、安全運輸、依法經營的觀念。同時各地方要保持聯合整治隊伍長期化,加強執法管理,搞好隊伍建設,使聯合執法工作逐步規范化,始終保持路面執法的高壓態勢。
我們要加強交通工程的建設速度,把我國的交通工程建設成為高速、科學的現代化城市交通,我們要充分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把我國的交通工程設施建設成為交通體系與交通自動化管理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