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穎 劉國華
(山東萬杰醫學院口腔系 山東 淄博 255213)
口腔醫學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臨床學科。如果操作技術過不了關,理論再好也解決不了患者的實際問題。據國內外口腔醫學高等教育臨床技能訓練的研究和實踐,要保證口腔實驗教學的質量,學生臨床前的臨床技能訓練必須在仿真頭模系統上進行,仿真人頭模型教學系統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生的理論知識,培養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而且能大大提高口腔醫學生臨床前期的實踐操作技能。據此,高質量的離體牙實驗專用模型就顯得尤為重要。離體牙專用模型能將離體牙放于仿頭模上應用,顯著提高學生的臨床操作技能,是一項值得推廣的技術。本文以離體牙石膏模型在仿頭模上的制作及應用為立論作一綜述。
離體牙14顆,3%雙氧水浸泡后,生理鹽水沖洗,晾干。橡皮陰模,石膏,仿頭模。
將消毒、分類好的離體牙齒共計14顆,按照牙位放在橡皮陰模相應位置上(上下前牙,上下前磨牙、上下磨牙),然后將調好的石膏緩緩從一側倒入陰模內,邊倒邊振動,以防止氣泡產生。再用螺釘埋入石膏內,待干后慢慢取出離體牙石膏棋型。用螺帽固定在仿頭模上即可。
上述取好的帶有離體牙的石膏模型放于仿頭模上,供口腔實驗課操作使用。以往口腔內科學實驗中窩洞的預備大多采用鋼玉模型,鋼玉模型價格昂貴且硬度與真牙相差較大,只能用慢速手機切割,學生無法體會渦輪手機的應用;并且鋼玉牙沒有髓腔,學生對備洞深度也沒用準確的概念,往往會為了修整洞形而將洞制備的很深。而應用本模型后,學生能真切體會到牙齒的硬度及器械的正確使用,并且意識到當制備的窩洞過深時就會造成穿髓,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此外,在進行根管治療操作時,也能夠訓練測量工作長度的方法之手感法,體會器械到達根尖基點時的受阻感。還有在口腔頜面外科學實驗課上的應用:如頜間結扎術,拔牙術等;口腔修復學中樁核冠的牙體預備、烤瓷牙的牙體預備等各種口腔臨床醫學技能臨床前操作均可在仿頭模中進行模擬訓練。
以往口腔涉及到離體牙的實驗,例如窩洞的制備,開髓術等都是學生手拿離體牙進行操作的。學生對用口鏡牽拉口角、保護頰粘膜這一操作掌握不好,因為沒有仿真頰粘膜,學生直視術區,所以學生總是把口鏡丟在一邊進行操作,完全脫離臨床。用手拿離體牙操作,也無需考慮患者體位的調節以及光源的調整,操作起來總是能夠直視術區。而口腔臨床操作需要專業的治療椅,對醫患體位也有嚴格的要求。口腔仿真教學系統能完全滿足臨床前期教學的需要。它完全模擬臨床,仿真頭模帶有肩體,仿真頭殼和面罩,通過固定在移動桌上部的連接裝置,帶有肩體的仿真頭模能前后移動,通過與肩體之間的連接裝置,仿真頭模可以上下、左右移動。學生們在老師的嚴格要求和規范下,模仿老師在模擬患者口腔進行技術操作訓練。與頭模配套的綜合治療桌,配備有光源,且可調節前后距離;配有與臨床相同的高低速手機、水槍,采用集中供氣、預設水路、氣路,由腳踏開關控制,仿頭模室還配有除塵設備,學生使用起來和臨床醫生的綜合治療椅一樣方便[2]。將離體牙專用模型安裝在仿真頭模上,操作時使學生感覺到是在患者口內操作一樣,支點的運用、體位調節、光源的調整、牙位、頜位的變換均模擬臨床操作,培養口腔科學生治療操作時的正確姿勢,避免學員在實驗課和實習階段養成彎腰、曲背、扭頸的隨意姿勢。
離體牙實驗模型安放在仿頭模上,學生可以在模型上進行牙體牙髓病學、牙周病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修復學的模擬實習訓練,達到模擬臨床操作的要求,為使學生很快進入臨床實際操作程序打下堅實的基礎。
實驗課可以縮短從理論到臨床的適應期,為學生順利進入臨床實踐打下基礎。能否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傳統的實驗教學中,學生手拿離體牙進行操作,對初學者來說形式比較單調、枯燥,難以激發學習積極性。而應用本實驗模型后,離體牙安放在仿頭模上進行操作。學生可在人頭模型的“口腔”中進行正規化操作,即增強了真實感和立體感,又具有穩固性和安全性。仿頭模系統保證了每一位學生能夠在完全模仿臨床操作的仿真系統上進行技能訓練,以仿頭模為患者,以離體牙為患牙,操作中體會“愛傷觀點”[3],培養學生從醫生角度去學習、按醫生對待病人的標準去對待實驗模型,進行操作練習。這無疑有助于學生的臨床操作技能訓練,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臨床技能,提高了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建立接診時的自信心,使學生盡快適應臨床實習。
目前,仿真教學在許多教學領域已被人們所廣泛采用并取得良好效果。仿頭模系統已是現代口腔實驗教學的必備手段和設備。離體牙專用模型實用性強、制作方便,其與仿頭模系統的完美結合必將在口腔醫學實驗教學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成為口腔醫學生臨床前期技能訓練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1]江千舟,陳智,彭彬,等.口腔醫學教學中仿真人頭模型的作用[J].醫學教育探索,2005,4(2):102-103.
[2]雷濤,蘇雪蓮,包廣潔,等.牙體牙髓病學仿真實驗教學的探究[J].醫學教育探索,2009,8(10):1319-1320.
[3]米大麗,劉良奎,闕國鷹,等.牙體牙髓病學實驗模型的研制及應用[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5,24(15):3833-3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