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初
(青島信達工程監理有限公司 山東 青島 266555)
鹽堿地與園林綠化,似乎是兩個不相及的概念。 一提鹽堿地,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不毛之地;而一提園林綠化,人們就想到鳥語花香、綠樹成陰。 在鹽堿地上進行園林綠化在以前都是不敢想的事情,但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這一想法已經成為現實。
鹽堿土是鹽土和堿土的統稱,我們把含有大量鹽堿的土壤稱為鹽堿土。 土壤鹽漬化是指在自然或人為因素的影響下,鹽堿積累,使土壤逐漸向鹽漬土演變的成土過程。
鹽漬土在世界陸地面積中占0.51 億平方公里,占世界土地總面積的10%。我國鹽堿面積約為3.5×107hm2,相當于耕地的1/3,分布在23 個省市自治區的100 多個城市。 植物和環境是統一的整體,環境制約植物,植物影響環境。 土壤表層含鹽量超過0.6%時,大多數植物已不能生長;超過1.0%時只有一些特殊適應于鹽土的植物才能生長。 這就導致了面積廣大的鹽堿環境不能適合園林綠化植物的生長需要。 鹽堿土的改良和利用,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城市經濟的發展都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
鹽堿環境會引起土壤結構粘滯,通氣性差,容重高,土溫上升慢,土壤中好氣性微生物活動性差,養分釋放慢,滲透系數低,毛細作用強。 其危害表現在:①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土壤因鹽分過多會提高土壤溶液的滲透壓,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植物不能從土壤吸收足夠的水分,甚至還導致水分外滲,使植物萎蔫、死亡。 ②傷害植物組織。 氫氧根離子對植物會造成直接傷害。 會使有的植物體原生質受害,影響蛋白質合成,導致含氮中間代謝物積聚,危害細胞。 ③影響植物正常營養。 鈉離子的競爭,使植物對鉀、磷和其他營養元素的吸收減少,影響植物的營養狀況。④影響植物的氣孔關閉。在高濃度鹽類作用下,氣孔保衛細胞內的淀粉形成受到阻礙,細胞不能關閉,植物干旱、枯萎。
在鹽堿地上進行園林綠化時,要先進行土壤改良,把對植物危害的可溶鹽類從土壤中除掉。 其土壤改良可以分為物理改良、水利改良、化學改良、生物改良等。 鹽堿改良的主要方法有:
物理改良:(1)平整地面。 造坡排水,灌水洗鹽。 (2)深耕曬垡,松土報墑透水,阻鹽上升。(3)封底換土,客土抬高。(4)微區改土,大穴整地。 樹穴內薄膜隔離或鋪隔鹽層后填以客土。
水利改良:(1)蓄淡壓鹽。 在鹽土周圍筑存降水,促使土壤脫鹽。 (2)灌水洗鹽。 田內灌水洗鹽,加快土壤脫鹽速度。(3)下部設隔離層和滲管排鹽。
化學改良:化學改良是指對鹽堿土增施過磷酸鈣、礦物性化肥、有機質等,使pH 值降低,提高樹木的抗性,補充土壤中氮、磷、鉀、鐵等元素,有明顯的改土效果。
生物改良:種植耐鹽的綠肥和牧草,如田菁、草木樨、紫花苜蓿等,對鹽土改良有積極作用。
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們提出了大園林觀念,即把各單體、局部統一起來,系統規劃設計,以達到改善整個城市大環境的目的。 局部綠化取得的成果,如果沒有與大環境的融合,其對環境改善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所以我們必須樹立城市大園林的觀點,以整個市域為載體,使整個城市融于園林之中。達到真正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裝點美化城市、保持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城市綠地的可持續發展, 依賴于綠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必須將生態設計的觀念貫穿于整個的綠地規劃和建設中,按照生態設計的原理指導我們的工作。 這就必須保護和節約自然資本,減少資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盡可能利用廢地、棄料服務于新的功能,因此必須擯棄原有對土地資源破壞力大、對淡水資源需求量大、對資金投入依賴性大的園林綠化模式,重新選擇一種有利于積極維護生態平衡的綠化模式,以改善人居環境及生態系統的健康。 將生態科學與園林藝術更好的結合起來,把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表現出來。
對于生態系統來是說,保護是比修復更為經濟簡便的途徑。 形成優良的生態系統的要需成百上千年,而破壞則在一瞬間。 破壞后再去修復,花費的時間和代價則是巨大的,甚至無法恢復。
在自然界,喬灌草結合巧妙和諧,構成多樣的植物群落。高大的樹木,低矮的小草,豐盈的灌木,占據不同的空間,吸收不同空間的陽光與空氣,發揮著不同的生態功能。 在一個完善的生態系統內,喬灌草幾乎缺一不可。 一味地提倡“多種樹少種草”或機械地把喬草比例定在某一個固定比例是違背自然規律的。 因地制宜,宜樹則樹,宜草則草,才是我們應有的科學態度。
在進行園林綠化時,應選擇耐鹽堿植物。 耐鹽堿植物根據對過量鹽分的適應特點,可分為三類:(1)聚鹽植物:滲透壓一般在40 個大氣壓以上,能在鹽分高的土壤中繁茂生長。(2)泌鹽植物:通過莖、葉表面的分泌腺,把鹽分排出體外,而提高了從鹽水里吸收水分的能力。 (3)不透鹽性植物:只生長在鹽漬化程度較輕的土壤上。 根細胞對鹽類的透過性非常小,幾乎不吸收。
適生的常綠樹種有:棕櫚、加拿利海棗、樂昌含笑、檉柳、黑松、水臘、金葉女貞、金邊黃楊、龜甲冬青、小葉女貞、小葉黃楊、大葉黃楊、瓜子黃楊、雀舌黃楊、石楠、十大功勞、小龍柏、金邊六月雪、夾竹桃、海桐、豐花月季、枇杷、羅漢松。
適生落葉樹種有:沙棘、紫穗槐、檉柳、旱柳、家榆、京桃、火炬樹、金合歡、黃山欒樹、水杉、臭椿、國槐、紫花泡桐、白蠟、木槿、石榴、紫薇、金絲桃、紫葉李、紫荊、垂枝海棠、丁香、榆葉梅、毛櫻桃、連翹等。
適生地被植物有:白三葉、蔥蘭、扶芳藤、矮生地被菊、馬尼拉草。
在鹽堿地區進行城市園林綠化施工中,除選擇好抗性強的植物品種之外,還要結合必要的工程技術措施,以使綠化植物能夠持久良好生長。 采取什么樣的工程技術措施,要根據不同的立地條件和綠化要求及資金情況而定。
鹽堿嚴重區域尤其是鹽堿低洼地, 可結合修建高建花壇、樹池,內填客土,提升地面高度。 具體做法是:取出花壇、樹池內的鹽堿土,再回填以粗砂和煤渣,換以優良客土后種植花卉樹木。 客土抬高地面,相對降低了地下水位,使下部水鹽難以借助毛細管作用上升到地表且有利于土壤水向下移動,不易發生次生鹽漬化,逐漸淡化下部鹽堿土。 此方法適用于綠化面積較小,要求較為嚴格的景點綠化。 在較大面積的園林綠地建設中,可以有意識地創造微地形,并種植不耐鹽堿的植物,在凹處種植較為耐鹽堿植物。 這樣既相對降低了地下水位高度,又豐富了園林景觀層次。
在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土壤含鹽量較高的地段,植樹前加大種植穴,下部墊碎石、煤渣、粗砂或珍珠巖等作排水層或在穴底鋪設鵝卵石作隔離層,優質種植土回填后進行樹木栽植,澆水后,表面覆蓋中砂。 這種方法適于大規格苗木栽植。這樣既能減少蒸騰,又能保證在灌溉和雨后重力水在土壤的非毛管孔隙中順利下移,并通過水分的橫向運動,淡化穴周和穴下鹽分, 而且底部隔離層可使下層高鹽水分難以上升,保證栽培植物不受鹽害。 隨著樹木生長,耐鹽能力逐漸提高,灌溉和降雨使土壤淡化不斷擴大,確保樹木穩定、旺盛生長。
在土壤含鹽量較高,排水不暢的重點綠化區域,可采用此種方法。具體做法是:種植前挖深60-80cm 的坑穴,底部夯實,用水泥沙漿做防水層,同時留一定的排水孔。 坑穴周圍則修建高出原地面30cm 以上的擋土墻,坑底部填加20cm 厚的碎石或煤渣,最后填滿優質客土進行綠化種植。 但這種方法費用較高。
鹽堿地的一大特點就是地下水位高, 鹽堿水分通過土壤毛細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發后,鹽堿會滯留在地表,給綠化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因而布設合理的排水管網, 降低地下水位,是搞好鹽堿地綠化的治本措施。 在一些大型在綠地中滲管排鹽是綠地改土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是根據鹽隨水來、鹽隨水去的水鹽運動規律。 鋪設暗管把土壤中的鹽分隨水排走,并將地下水位控制在臨界深度以下, 達到土壤脫鹽和防止鹽漬化的目的。滲管的鋪設一般為水平封閉式。一級管和二級管相結合, 一級管的滲入水匯入二級管中, 然后流入雨污排水管排走。若排水管道埋深較淺不能自排,可設集水井,定期強排。滲管的埋設深度、間距、縱坡主要取決于綠地種植的植物種類、土壤結構、地下水位的高低、氣候以及附近雨污水管道的深度等。 目前一般排鹽管水平間距離5-15m, 深度1-1.2m, 縱坡0.1-0.3%為宜。目前多使用5.6cm 波紋塑料管或20-30cm 的磚管。 波紋塑料管的施工更為簡便,按設計的深度、寬度、坡度挖溝,填濾料鋪管即成,管與管之間硬性接口,以防在滲水過程中,把泥土帶入堵塞滲水管壁。 其具體方法是:在綠化地塊地下埋設一定密度的濾水管網進行地下排水。 修建排鹽檢查井,并與排水系統相連,以確保排鹽效果。 這一方法適用于綠化面積較大、土壤含鹽量較大的綠化區域。在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唐島灣沿海防護林綠化工程中的排鹽管做法是:用PVC 波紋排鹽管,該產品管身螺紋凹處設孔,并用透水材料纏繞,直徑5.6cm,管與管鋪設間距8-10米。 用中砂做包管材料,整個排鹽管鋪設在30cm 厚的細石濾料內,細石濾料直徑0.5-1.0cm,并保證一定坡度。 排鹽管高端為盲頭,低端接排鹽井,并與排水系統相連,以確保排鹽效果。
隔離層的主要作用是隔斷地下水,并對改良栽植層土壤的透水透氣性能具有明顯的效果。 本節所指的隔淋層材料通常為液態碴、石屑或碎石。 具體做法是:先將綠化區域挖深100cm 左右,底部和周圍用塑料膜封閉,底部鋪設20cm 厚的碎石或煤渣,然后填加10cm 以上的有機肥,最后填滿優質客土。 在開發區唐島灣沿海防護林綠化工程中的排鹽管做法是:在上面提到濾水管網30cm 細石淋層底部鋪設40cm 碎石層,以起到隔斷地下鹽水上移,并保證上水下排的效果。 此種方法可有效地阻隔鹽堿的侵蝕且造價較低。
鹽堿地綠化最為重要的工作是后期養護,其養護要求較普通綠地標準更高、周期更長。
一是進行科學澆灌,做到既能保水又能防止返鹽返堿,澆水要澆透, 遇到特殊情況可進行大水壓鹽灌溉。 夏季高溫季節,要及時在植物根部和葉面噴水、灑水,減低根部土壤的溫度,保證花木的正常生長。 二是增施有機肥,不但改善土壤結構,提供養分,同時還能產生酸性物質來中和鹽堿,改善植物立地條件。三是使用硫酸亞鐵等鹽堿地改良劑,降低其pH 值。
總之,鹽堿地上的園林綠化不是速成的,要在正確的栽種同時注意后期的養護,才能達到根本的綠化目的。 一切改良土壤方法和施工措施都是相輔相成的,在鹽堿地上進行園林綠化時不能只用單一方法,應綜合開發;另一方面,不是所有的改土措施都等量齊觀,而要因地制宜,有主有輔。 而在眾多的措施中,關鍵的是遵循水鹽運動的規律,培肥地力,保持客土的長效,做好水的文章,合理灌溉,有效排水,減少逕流,增加重力水,切斷毛管水。 只有這樣,才能因地制宜,才能保證以應有的經濟條件達到環境美化、綠化的目的,收到最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推動和加速鹽堿地區的園林綠化事業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