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霞 武桂霞
(山東理工大學 山東 淄博 255049)
從2002年5月6日北大校史館建立至今陸續有不少高校建立起自己的校史館,也有些高校實現了校史館的網上再現,但以宣傳大學精神和大學理念為源頭的多數校史館卻以靜態呈現,不能真正體現大學精神和大學理念的演化進程。本文從數字校史館建設的必要性及應遵循的原則談談自己的看法。
校史是隨著高校的發展而逐漸積累起來的,悠久的校史,需要展示的內容很多,但校史館場地畢竟有限,不能充分展示大學文化的豐厚底蘊。數字校史館可把校史展覽無法充分表達的內容繼續延伸,使展覽版面內容更加豐富、完整、生動。
校園文化中的大學精神、大學理念、辦學指導思想的研究是校史研究中的一條主線。每個時期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指導思想都不盡相同,單憑一所校史館很難涵蓋整個校園文化的精髓。而數字校史館就可以抓住不同時期學校自己的特色,充分利用各個時期的檔案信息資源以獨特的色彩和風格建設數字校史館,使之成為一部流動的教科書。
聲像檔案及實物檔案是校史館館藏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模型、師生自制教具、各類榮譽證書、獎杯、校徽、題詞、繪畫等等,反映不同時期的內容,反映了學校發展和變遷的真實歷史風貌,同時也為撰寫編研校史、大事記、年鑒、組織沿革、重要會議等專題性材料提供了依據和憑證。但對于歷史悠久的高校來說不可能一一陳列,即使能一一陳列時間長了也會自然損壞,數字校史館的建立,使這些檔案數字化,并且多重備份,這樣不僅可以生動形象地布展,而且延長了館藏資源的壽命。
校史館建成后,雖有預留空間,但也很難再做到專題展或主題展,況且每年都有大事要事發生,隨時添加不太現實:一是,打亂整體布局;二是,費時費力費財。數字校史館就可輕松解決上述問題,圍繞素質教育機動靈活地增加或調整展覽內容,開辟新的展覽欄目,更能體現宣傳教育的多樣性、時效性、目的性,徹底打破了傳統校史館的場館局限性。
我國高校進行了大規模的合并和擴招后,許多高校都是多校區辦學,學生規模劇增,通過數字校史館建設可以很好地解決多校區大學生參觀校史館帶來的交通、時間和管理上的種種困難和問題,讓師生在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下參觀數字校史館,接受大學文化教育,使數字校史館也成為素質教育的一個活動的窗口。
數字校史館的建立是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模式。用戶可通過網絡與校史館建立聯系,瀏覽自己感興趣的模塊及進行在線咨詢、答疑及講解,使參觀者獲得更多的信息,了解校史館的深層魅力,進一步體會大學文化的精髓。
高等學校數字校史館是對學生進行教育很好的平臺,它的建設是時代發展的要求,而不是華而不實的奢侈品。尤其是在當前大學生人文素養嚴重缺失的情況下,通過數字校史館,利用現代化的科技水平處理大量的實物檔案和照片檔案,再加上歷史資料的追溯,在網上充分展現高等學校在學科演變、教學管理、科研學術、社團組織、文體活動、人才培養、專題講座等諸方面的發展,全面反映各高校建校以來的艱辛辦學歷程和輝煌的辦學成就。成為高校愛國愛校教育的基地、弘揚大學精神的窗口和校內外展示大學風采的平臺。讓學生在接受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大學文化的熏陶,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他們對專業學習的興趣、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事業的執著追求。更好地發揮高校檔案在宣傳、教育、激勵、凝聚等方面的積極而現實的作用。
校史資料是學校特有的信息資源。數字校史館的建設不能各校統一模式,統一情調,首先,要結合專業特色、學科特色、人才特色、建筑特色等能反映本校特色的檔案資源,整理收集起來,進行深入挖掘、及時搶救,彌補原來失去的、遺忘的特色館藏實物、照片等相關資料。其次,要通過調查研究多形式、多渠道的搜集,如接受捐贈、復制或少量收購個人或集體收藏的珍貴特色檔案。最后,檔案工作者本身要捕捉各類有價值的特色信息,主動出擊,本著對歷史負責的態度,想到做到,不重復,不遺漏,跟蹤收集。并對收集起來的所有資料統一布局、謀篇,把能體現不同歷史階段或不同領域的專題圖片,有代表性的課程或重大活動的專題視頻庫,教職工科研成果的匯總數據庫,名師名生名校友專題人物庫等,以簡單清晰的檢索路徑使參觀者進入自己感興趣的模塊,盡情享受現代技術帶來愉悅與震撼。
數字校史館是傳統校史館適應信息時代發展要求的必然產物,又是高校校史館發展的必然趨勢。其主要優勢功能表現在:一是,方便專題展覽設計;二是,宣傳展示功能;三是,收藏與研究功能。
說到校史館在大家印象中就是收藏、研究、陳列和參觀的場所。其實不然,它在收藏、研究、陳列、展覽的同時,更能創新校園文化和展示本校辦學特色。為適應數字校園建設,數字校史館建設必須完全脫離傳統的“墻壁海報式展廳”和“家裝式展廳”的模式,以數字化檔案信息為基礎,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系統為依托,將聲、光、電及多媒體互動技術融入校史館建設之中,支持學校教學和管理信息流,實現教育、教學、科研、管理、技術服務等校園信息的收集、處理、整合等,最終以數據形式存入各種數據資源庫,從數據庫的設計到校史館管理系統的開發,再到參觀管理和網站的發布等一系列的開發設計,使數字校史館更具時代性、觀賞性和實用性。
數字校史館建設應充分顯示其適時多變的動態過程,在不同時期開辟新的展覽欄目,如學生開學、新生報到、歷屆新生軍訓集錦、校慶、歷年國際友人來訪備忘錄,兄弟院校交流、校友風采、考研培訓,心理素質輔導,弱勢群體救助等;可把校史展覽無法充分表達的內容作定向延伸,如高校可在數字校史館將學校教學成就、科技成就、學科建設成就和校史上有重要貢獻、重要影響的人物或事件作專門展覽;還可把在原來展覽版面上無法充分表達的內容做比較完整的表達和補充,比如,許多高校的校訓、校風、教風、學風,在學校的歷史上是有過不同的提法和內容的,其演變需要加以說明,其內涵也需要加以闡釋,在實際的展覽中這是難以做到的。尤其在競爭日趨激烈、失業率驟增的今天,學生心理問題凸顯,利用數字校史館進行專題布展,把與之相關的問題以學生容易且樂意接受的方式呈現,及時的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度過這一困難期。
校史館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部分,是傳播大學精神和大學理念的極佳源頭。傳播過程是一個互動的過程,而數字校史館可以很好地實現這一動態過程,但不管它是如何動?傳播、傳承大學文化的功能始終不變。校園文化中的大學精神、大學理念、辦學指導思想的研究是數字校史館建設的一條主線;各個時期教師在教學中取得的重大成果,學生取得的較大成績及從中展顯學子忘我求知、勇于探索的拼搏精神始終是數字校史館展出的重點和亮點。
[1]翟紅.把校史館建設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去[J].北京檔案,2010(03):32-33.
[2]李昌祖.高校數字化校史館的功能解析及其建設要求[J].高教與經濟,2009(03):38-41.
[3]曹青.校史資料的挖掘、整理與利用[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9(06):63-65.
[4]劉燕.試論高校校史館是展現學校活力的窗口[J].2007(11):166-168.
[5]許翠花.網絡校史館建立的意義及要點[J].黑龍江史志,2010(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