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福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黨委宣傳部 貴州 都勻 558000)
高校廣播作為校園主流宣傳輿論工具,長期以來,在加強學校精神文明建設、促進優良學風校風的形成、活躍和繁榮校園文化在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網絡等新媒體的空前發展,高校師生獲取信息的形式發生了很多變化,傳統媒體——校園廣播受到了新媒體的強烈沖擊。隨著高校校園媒體的發展,特別是校園網絡的快速建設和發展,校園廣播逐步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甚至被人們遺忘。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舉措推進校園廣播建設和發展,充分發揮其作為高校宣傳輿論工具的重要作用。
校園廣播是高校校園媒體的傳統形式,是校園宣傳工作媒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以新聞信息的傳播為目的,讓師生及時了解校園里發生在身邊的新聞以及社會的方方面面的新聞。高校校園廣播具有正面宣傳、單向傳播等特點。
正面宣傳的特點即大學校園廣播宣傳是一種傳播工具,旨在傳播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樹立先進典型形象、以正氣鼓舞大學生,引導學生端正學風,努力提高理論學習的自覺性、目的性。增強校園文化的多樣性。
單向傳播的特點即說校園廣播單向性很強,廣播的行為缺少互動性,多數高校僅僅把廣播作為校園文化傳播的形式之一,并沒有很好的利用熱線電話、短信、來信等方式對廣播宣傳信息進行反饋。雖然如此,但是校園廣播在高校教育教學中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校學生學習任務繁重、時間緊,又生活在校園的狹小范圍內。廣播電臺通過開辟自制欄目,讓學生及時了解世界動向、了解國家大事、了解學校的發展,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高校校園廣播作為重要的宣傳陣地,以高校廣大師生為受眾,以傳播校園最新動態為主,通過宣傳、講解學校改革、發展的方向和政策,包括校園建設情況等師生想了解的信息。對于弘揚主旋律、推進校務公開、化解師生矛盾、建設和諧校園,營造一種濃郁的校園文化氣息,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校園廣播通過播放紅色經典、世界名曲、文學作品等優秀的精神食糧,可以陶冶師生情操,提高師生的鑒賞能力,豐富師生的業余生活。
校園廣播文化的建設,可以培養學生具有未來社會所必須的品格、能力、思維與行為方式。一方面,通過組織一批思想品質好、普通話標準的學生到學校廣播臺工作,擔當記者、錄音、播音等職責,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書寫能力。另一方面,通過相關欄目的開設,成為學生交流學習經驗、釋疑心理困惑、感悟人生心得等搭建平臺,在學生成長成才中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
當前,高校校園傳播媒體主要包括網絡、校報、廣播等,由于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網絡已經成為高校大學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為傳統校園宣傳重要工具的校園廣播的作用有弱化趨勢,校園廣播的發展面臨著諸多困境:
由于校園網的快速和發展,加上網絡的快捷、便利的特點,學生更多的是愿意通過網絡來瀏覽和了解自己需要的信息和知識。高校校園廣播的作用已由傳統意義上的校園宣傳媒體下降為校園媒體的重要補充,致使校園廣播的節目數量減少、播出時間縮短、學生關注度降低。
高校校園廣播要發展,首先需要校方在資金、設備等方面給予支持,由于廣播線路鋪設都是采用明線鋪設,存在常年日久的暴曬雨淋情況,線路容易老化,傳播設備經常不能正常工作,從而使校園的一些地方成為了廣播的“盲區”,影響了收聽效果。
高校校園廣播播音人員主要是在校大學生,由于缺少必要的專業培訓和鍛練,加上學生在綜合素質等方面的相對不足,導致學生播音人員在播音素材的選擇、播音技巧的把握等方面都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了廣播播出效果。
高校校園廣播播音人員不僅僅是擔任日常校園新聞和社會新聞的宣傳,還應是一種主持人的角色。然而,現在多數學生播音人員往往把新聞的播報作為工作的主要部分,校園廣播的節目多是新聞、文學、音樂等內容,忽視了廣播節目內容的豐富多樣,校園廣播節目單一,缺少互動性,節目內容上也不能夠緊密貼近學生的思想和生活實際,未能真正了解學生需要收聽什么內容的節目,因而導致廣播每天都在播,但收聽的學生卻寥寥無幾。
高校加強校園廣播建設,創建豐富多彩的校園廣播文化,對于促進教育和管理手段的現代化,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有著深遠的意義。
校園廣播電臺是一個以常設目標為追求的組織,其日常操作與管理過程類似于一個行政部門。所以,有必要以行政管理機構的操作模式去管理廣播電臺的日常工作,進而提高工作效率。廣播電臺學生工作人員應定期召開工作例會,總結評價近期工作,找出自己的優缺點,積累經驗,并將其應用到以后的工作當中。通過考核激勵制度讓同學們珍惜工作機會,提高工作能力,提升廣播宣傳水平。
一要,嚴把進人關,在校園廣播站學生工作人員的選拔上要嚴格把關,通過筆試、面試等形式讓優秀的學生進入學校廣播電臺;二要,加強對學生工作人員的專業培訓,既要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包括需要掌握的新聞采訪知識,新聞播音技巧等,提高學生的采、編、播能力,更要加強他們的政治理論學習,增強政治思想素質。
高校校園廣播應本著貼近校園、貼近學生實際的原則,不斷創新豐富校園廣播節目內容和形式,提高校園廣播對學生的吸引力。在欄目設置上,應多增加一些對話式、現場類、聽眾回饋類等互動性節目,比如通過短信,微博,電話等方式豐富節目的互動性。加深廣播對聽眾的心靈震撼和情感升華。校園新聞欄目要及時宣傳報道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校園動態,選擇最重要、最新鮮、最吸引人的新聞報道進行宣傳。
高校要充分認識到,雖然現代媒體不斷發展,但作為傳統媒體的校園廣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要本著經濟、高效、實用的原則,不斷加強校園廣播的硬件建設,逐步建設數字智能廣播系統和網絡音頻廣播系統,讓廣播這個傳統媒體搭乘信息快車道,越傳越遠,真正成為學校黨政的耳目喉舌,成為服務師生、服務教學的重要載體和工具。
高校要直面信息技術發展和網絡崛起對校園廣播的挑戰,不斷加強校園廣播建設,努力使這一傳統媒體在學校發展、學生成長、教學改革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