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麗 楊 洋
(長江大學文理學院 湖北 荊州 434020)
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是進行學生黨建工作的有效途徑,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陣地,是對黨員入黨再教育的重要制度,是增強黨性、提高學生黨支部戰斗力、凝聚力的有效載體,對思想政治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高校學生黨組織生活的質量關系到學生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的問題,影響到學生黨員政治學習成果的形成以及先鋒模范的作用的發揮。所以,為了充分發揮高校學生黨組織生活的作用,提高組織生活的質量是必要的且是關鍵的。
《黨章》第8條規定:“每個黨員,不論職務高低,都必須編入黨的一個支部、小組或其他特定組織,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接受黨內外群眾監督。黨員領導干部還必須參加黨委、黨組的民主生活會。不允許有任何不參加黨的組織生活、不接受黨內外群眾監督的特殊黨員。”
通過黨章的規定我們可以知道,任何黨員都不能脫離組織,參與組織生活是黨組織對每個黨員的基本要求。黨員只有通過參加組織生活,及時匯報思想,主動學習與交流,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增強黨性鍛煉,保持黨的先進性,才能更好地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組織生活缺乏規劃性。沒有提前對組織生活的開展進行規劃和安排,沒有明確每次活動的時間、地點、主題以及形式,隨意變動或變通活動內容,導致組織生活不規范。
組織生活缺乏系統性,流于形式,由于學習存在應付思想,沒有將組織生活同預備黨員考察、黨員的再教育、黨員的日常考核等工作結合起來。
組織生活缺乏自覺性,在提高組織生活質量方面,僅僅依靠黨員自覺性來學習,很少從調動黨員積極性的角度來思考豐富組織生活的問題,這會使活動呆板、乏味,打擊積極性,形成惡性循環。
黨組織生活的基本形式:支部黨員大會、支部委員會、組織生活會、民主生活會以及上黨課、民主評議黨員、評選優秀黨員等。支部組織生活的形式應當富有生氣,豐富多彩,以起到對黨員進行有效教育管理和凝聚感召的作用。
黨的理論學習是黨組織生活的主要內容,堅持理論學習是有必要的,但是在日常的組織生活中,多數停留在傳達、學習黨內文件,吸納新黨員、預備黨員轉正和收繳黨費等一般的管理活動上。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研讀著作、關心時事的學習氛圍。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學生可通過互聯網獲悉大量的時事政治信息,而學生黨員還停留在口頭傳達、觀看視頻的階段,有點與時代脫節,這樣不僅時間慢、信息量小、內容重復交叉,而且降低了學習新鮮感,挫傷了學習自覺性,這也影響了黨組織生活的質量。
高校學生黨組織生活的經費主要來源于上級黨組織的專項撥款,來源有限且經費非常不足。對于學習、實踐、交流、參觀等多種模式的組織生活產生相當大的限制,會無形加重學生黨員的經濟負擔。所以,學生黨組織生活絕大部分只能限制于校內的政策學習、討論、文體活動等。
通過調研發現,學生黨支部在制度建設方面有所欠缺,如缺乏考核評價體系、工作量化指標以及合理的獎勵機制等制度,這些就使得黨組織生活有效性的發揮的更加困難。
提高高校學生黨組織生活的質量是加強學生黨建工作的必然要求。高校組織生活質量的提高,要以高校黨建工作為基點,以創新活動方式和調動學生黨員積極性為措施,結合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大膽創新、敢于實踐。把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放在首位,不僅要注重形式的多樣化,而且還要有規劃與總結,明確學習主題,總結學習成果。組織生活模式要圍繞大學生學習特點,以學生易于接受、樂于參與的方式展開;組織生活模式的設置要體現學生黨組織的民主性,廣泛征集意見及建議,尊重學生的自我精神,實現學生黨員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發展,從而提高學生黨建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以下,將針對如果開展組織生活提出實效性建議:
黨建工作隊伍大多數都是學生工作者兼職黨務工作,黨建的專職人員并不多,并且缺乏經驗。黨建工作干部隊伍素質直接關系到黨建工作的成效,所以,要有效開展黨組織生活,首先就要培養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黨建干部隊伍。在培養過程中,要保證工作人員有充足的工作時間和精力,要合理分配工作任務,加強學習與交流。
從制度上進行規范,為開展良好的組織生活提供保障。一方面,應強化學生黨員的紀律觀念,及時做好檢查與公示,規范制度建設,確保組織生活的正常開展;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獎懲機制,把組織生活開展情況納入黨內各類評優。
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地增加對學生黨建經費的投入,為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的開展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同時,學生黨支部可提前做好預算與審批,做到勤儉節約,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更大的作用。另外,在不影響組織生活政治性的前提下,也可適當引入社會資助資金,與外單位黨組織合作開展組織生活,擴大組織生活參與面。
網絡技術成熟為組織生活提供了更便捷的學習交流方式,給組織生活融入了新鮮和時尚元素,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讓組織生活的形式豐富起來。在獲取政治信息方面,比起傳統傳播方式,上網則少了時空的限制,環境更寬松和自由。運用網絡來開展組織生活是大學生黨員樂于參與的方式,它縮短了青年與黨組織之間的距離,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組織生活更具時代感,更具感染力,使組織生活在新形勢下,更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1]
運用QQ群、論壇、博客、微博、飛信等形式,過好網上組織生活,已經當為組織生活新興的方式,受到學生黨員的普遍歡迎。通過網絡途徑開展學生黨建工作,是對傳統學生黨建工作模式的改革和完善高校學生黨支部應大膽創新,使大學生黨建工作順應時代發展。
組織生活模式的創新以及制度的完善,根本目的是讓黨組織更有凝聚力和號召力,更好的為群眾服務。學生黨員是黨組織的生力軍,是黨未來的希望,有效的團結起來,充分發揮學生黨員的在廣大學生中的感召力。為此,作為長期在黨建基層的工作者,有責任開展好組織生活,引導他們學習黨的理論、了解黨的歷史。
[1]張彥.高校班級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模式設計的原則與方法[J].教育與職業,2010(32).
[2]陽洪霞.QQ群: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有力平臺[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2(3).
[3]徐長安,張杰,鄧蘭.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創新研究[J].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4]周東斌,張良浩,彭國存.試析新形勢下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模式創新[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8(3).
[5]李書娟.新時期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創新研究[J].科教文匯,2010(4).
[6]周碧蕾.新時期如何依托網絡創新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J].文教資料,2011(3).
[7]葉帆.以電子黨務促進黨建創新[J].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2005,18(1).
[8]李春霞.新形勢下民辦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實效性研究[J].世紀橋,2011(9).
[9]陳子辰.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的理論與實踐[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