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薇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 遂寧 629000)
移動電子商務(M-Commerce),它由電子商務(E-Commerce)的概念衍生出來,現在的電子商務以PC機為主要界面,是“有線的電子商務”;而移動電子商務,則是通過手機、PDA(個人數字助理)這些可以裝在口袋里的終端與我們謀面,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開始。移動電子商務是指通過手機、PDA、掌上電腦等手持移動終端從事的商務活動。移動通信技術和其它技術的完美組合創造了移動電子商務。目前,移動電子商務提供的服務主要有:銀行業務、交易、訂票、購物、娛樂、無線醫療和移動MASP。
全球移動電子商務發展迅猛,2005年,已有25%的電子商務交易通過移動通信設備來完成。移動電子商務的收入也在2005年底達到了200億美元。
在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上,日本、韓國,以及歐美一些國家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全球移動電子商務發展最快的是日本,日本移動電子商務已經完全進入到建立在寬帶基礎之上的第三代移動通信(3G)時代了。韓國移動電子商務不斷開拓創新,推出了一系列適合韓國的移動電子商務模式。歐洲在GSM移動通信領域處于領先地位,歐洲是全球最早開展移動電子商務的區域。到2009年底,移動電子商務市場總體營業額達到了880億的規模。
隨著全球化信息技術革命,移動電話成為我國電信服務中來勢最迅猛、發展最活躍的新秀,移動通信能力進一步加強,中國已成為世界移動電話第三大國。所以中國的移動電子商務具有非常大的市場前景。
便攜式電腦、手機、PAD等各種移動終端的大量出現,為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特別是我國使用手機的用戶規模不斷壯大,手機用戶已達到世界第一的規模。截至2010年12月,手機網民達3.03億人,較2009年底增加了6930萬人,手機網民占手機總體用戶的三分之一,這又為移動電子商務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我國移動電子商務市場初具規模,據《2008-2009中國移動電子商務行業發展報告》及《2010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檢測報告》數據表明,2008年我國移動電子商務實物交易規模為1.5億元;2009年為5.3億元,同比增長248.7%;2010年持續增長,達到26億元,同比增長370%。預計2012年,我國移動電子商務規模將達到108億元。
2011年是中國“十二五規劃”實施的開局之年,同時,2011年也是國家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起航之年。值此之際,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加快推進我國移動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在國家政府主管部委的指導和支持下,2011年4月28日在四川成都舉辦了“2011中國(成都)移動電子商務年會”。本次年會對于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升自主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促進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國目前的移動電子商務市場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虛擬商品。主要是依附于各運營商旗下的SP所提供的,收費圖鈴、游戲下載或其他資訊類業務。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多家銀行和支付寶目前也開通了通過手機交水電費、話費等業務。二是,實體商品。目前國內主要有淘寶網、立即購、“掌店”移動商城在涉足這一領域,移動電子商務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為我們帶來更多生活便利,移動電子商務已是大勢所趨。
從國內的發展狀況看,我國移動電子商務存在如下特點:一是,無線基礎設施建設成為熱點。例如北京市力爭在2014年讓無線網絡覆蓋全城范圍;二是,國內運營商紛紛涉足移動電子商務領域;三是,全球知名廠商紛紛搶占中國市場;四是,傳統門戶網站開始與移動終端廠商合作;五是網絡運營商處于主導地位。
當然,我國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也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制約。一是,移動電子商務的模式有待完善。目前我國內容提供商和手機提供商的實力較弱。內容提供商也僅限于幾家門戶網站或運營商本身的業務開發部門,廣大的中小企業沒有參與其中。二是,我國在電子商務特別是網絡支付、安全認證方面的立法有待完善。三是,移動通信技術本身的制約。我國目前還沒有全面推行3G網絡,手機上網仍然以2G網絡為主導,手機上網速度很慢,且上網費用相對較高。同時,城市無線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緩慢。四是,我國移動電子商務人才較為緊缺。
綜上,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已經勢不可擋。隨著全球經濟化、信息化、移動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移動電子商務將會跟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緊密,發展移動電子商務也將是各國電子商務的必然趨勢。我國應積極抓住機遇,不斷發展移動通信技術,完善網絡基礎設施,推進我國移動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
[1]王汝林.移動電子商務理論與實務[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10
[2]尹炎.國內外移動電子商務發展探析[J].科技資訊,2007.
[3]曹淑榮,田翠.國內外移動電子商務發展研究[J].科技廣場,2010,7.
[4]李琳,趙江.國內外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與制約因素的解析[J].現代情報,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