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明
(徐州電務段連云港車間 江蘇 連云港 222000)
色燈信號機是鐵路信號設備的關鍵設備, 隨著鐵路設備更新,XJ型鐵路信號點燈監測裝置由濟南三鼎電氣有限責任公司研制的,并于2000 年通過部級鑒定。 該裝置總、分機全部采用智能型微型計算機控制,能夠實時監測區間、站內信號機燈位、燈絲工作狀態。 在主絲斷絲時,能自動給出斷絲故障信號機燈位名稱的準確報警信息。 比起逐架開放信號法查找信號機主燈絲斷絲報警, 大大減輕了現場安全壓力,因而逐步得到推廣。 然而隨著XJ 型鐵路信號點燈監測裝置這一新設備開通運用以來,由于專項培訓不及時,在燈絲監測裝置總機發生故障時,信號機主燈絲斷絲常常得不到及時發現和處理,以及備品只備用至段級檢修所領取不及時,造成一些設備不良反映,現場的維護經驗還比較粗淺。下面結合筆者近幾年來維護過程中發現和解決的一些故障案例,進行分析并提出的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1.1.1 2009 年4 月,東海縣站點燈監測裝置總機黑屏,因報警總機后部AB 插頭不拔,不產生報警,值班人員巡視發現后,對點燈監測裝置總機背部開關進行重啟,仍然黑屏。領取備品嘗試更換芯片,但系統信息丟失。由于設備新開通,廠家未提供配套編碼表,因此車間組織工區耗時2 天對全部室外分機(點燈變壓器)二進制編碼進行調查統計,重新編碼克服。
1.1.2 2009 年12 月,鹽坨站點燈監測裝置總機白屏(屏幕只見亮光,沒有任何顯示,重啟后仍然白屏); 2010 年2 月,新浦東站微機聯鎖改造開通后,點燈監測裝置總機白屏。控制臺均不產生燈絲斷絲報警,領取備品嘗試更換芯片但系統信息丟失,重新編碼克服。
1.1.3 2010 年10 月,阿湖鎮站燈絲報警總機黑屏不產生報警,領取備品重新編碼克服。
1.1.4 2009 年10 月,白塔埠站控制臺燈絲報警,值班人員前往機械室判斷處理,發現燈絲報警總機花屏,無法看見報警信息。領取備品嘗試更換芯片,但芯片管腳損傷易折斷,重新編碼克服(嘗試更換芯片,但系統信息丟失)對此筆者進行了總結,報警總機黑屏、花屏、白屏,在無法獲得報警信息時,首先要對報警狀態進行判斷,是否為系統丟失問題,如果室外進行斷絲試驗,室內可以報警,此時領取備用監測總機,把原有舊芯片倒換即可;反之如果室內不報警,則須領取備用監測總機重新錄入編碼信息。
2010 年7 月,阿湖鎮站燈絲監測總機4 個通道燈全部點紅燈,不產生報警。重啟后發現2 架進站紅燈,1 架區間綠燈斷絲報警。發生這種情況后,一般情況下須盡快更換監測總機,當時車間、工區并未意識到此問題,因而該站主機在繼續運行2 個月后,發生上述1.1.3 系統丟失。
2012 年3 月,白塔埠站春檢發現X 進站信號機點副絲不報警,經車間查找,發現監測總機無任何預兆的系統不工作(屏幕顯示完全正常),開關機自檢(發出“嗶”聲)正常。 領取備品重新編碼克服(嘗試更換芯片, 但系統信息丟失), 報警試驗時一次克服6 架區間信號機綠燈,2 架進站信號機紅燈,4 架出站信號機紅燈斷絲報警 (根據設置優先,按通道逐步發現克服)。 預計此隱患發生時間在6 個月以上,根據與三鼎廠家聯系,此類問題較為少見,具有極大的隱蔽性,建議把通道電壓、環路短路電流納入日常月度測試,通道電壓25 伏至29 伏,環路短路電流18 毫安至30 毫安正常,如果通道電壓及環路短路電流不在額定范圍,則監測總機故障。
2.1 現場工區在測試電纜全程時,需要拔掉燈絲監測總機的防雷。 連云港、阿湖鎮工區發生2 次系統丟失黑屏問題(不在上述舉例)。 經檢查及聯系廠家,燈絲監測總機芯片為CMOS 芯片,直接拔掉防雷監測總機突然斷電容易造成系統丟失(重新錄入非常繁瑣),標準程序為先關背部開關,再拔防雷。 在車間多次規范操作程序后,2011 年至今監測總機系統信息丟失的故障僅發生2 例。
2.2 現場工區亂動設備, 進入系統, 造成設置錯誤不報警問題。 如2008 年11 月白塔埠工區系統被人為設置成禁止報警狀態。 對此車間在統一進入系統統計編碼表后,規定工區不得同時按壓“左右鍵”進入系統,防止人為錯誤設置。
2.3 自檢誤報警問題,根據監測總機設置,按數小時(0-6)自檢一次報警通道,這樣在規定時間自檢完畢后,監測總機將發出一次報警(確認即可)。但車站、工區都嫌煩,所以都設置不進行通道自檢,這樣就造成很多死機不能第一時間發現。
2.4 監測總機與微機監測不通訊問題, 此類問題多發生在更換監測總機后,通訊編碼設置錯誤,設置為20 才能通訊。
2011 年3 月云臺山工區反映燈絲斷絲報警燈位顯示不正確。 經車間查找發現,該站上行咽喉列車信號機總燈位108 個,而監測總機一個通道只能檢查99 個燈位。 所以在設備開通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產生相同編碼,造成報警燈位不準確。對于類似規模編組站,均應存在上述問題。 由于該站無區間信號機,可把進站信號機報警電路設置在區間通道中解決。 但其它有區間的編組站則無法修改,需從根本上解決芯片容量設計不足的問題。
根據上述舉例,芯片系統丟失最為常見,由于廠家售后服務問題沒能提供完整的書面或電子版編碼表,當系統損壞時,工區需要大量時間調查室外編碼,而現場錄入編碼極為繁瑣,以一個中等站場為例,須按壓按鍵上萬次才能錄入相關信息, 建議以段級檢修所為單位,設置監測總機芯片錄入裝置,現場工區更換監測總機時,按照給定的編碼表,由檢修所直接電腦錄入后領取更換,減輕現場勞動強度。
綜述,XJ 型鐵路信號點燈監測裝置,能夠實時給出報警信息,較大的減輕了現場勞動強度。 但是在現場實際運用中, 由于專項培訓不到位,產品設計還存在一定局限性,以及現場的維護經驗還比較粗淺,還存在故障率較高現象。 建議組織專項技術培訓,加強日常測試維護,同時三鼎廠家及時改進芯片工藝,提高設備質量,確保設備可靠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