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理
(山東職業學院 山東 濟南 250104)
“80后”輔導員與“90后”大學生的相遇
——淺析高校輔導員如何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李曉理
(山東職業學院 山東 濟南 250104)
面對“80后”輔導員與“90后”大學生兩個特殊群體在大學相遇的新情況,如何進一步提高“80后”輔導員的工作能力,改進“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工作實效;如何使“80后”高校輔導員準確的進行角色定位,做好兩個年代群體間的互動交流,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時代性,已經成為目前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共同問題。
“80后”;“90后”;大學生;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
所謂“80后”、“90后”,是泛指分別出生于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兩個群體。2008年入學的大一新大學生中,大部分出生于1990年,這意味著大學已經迎來首批“90后”學生。現如今,2011年9月全國各大高校已經迎來了第四批“90后”大學生。而另調查發現,“80后”輔導員已經成為各高校學生工作的主力軍,而面對的卻是“90后”新入學的大學生。
面對“80后”與“90后”兩個特殊群體的新情況,如何進一步提高“80后”輔導員的工作能力,改進“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工作實效;如何使“80后”高校輔導員準確的進行角色定位,做好兩個年代群體間的互動交流,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時代性,已經成為目前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共同問題。
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迅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這一時期繁榮發展的社會環境中物質豐厚,條件優越有利于90年代出生的大學生樹立自強和創新意識。而從國內發展環境來說,這一時期又是中國矛盾凸顯期,這意味著社會問題疊加,從而帶來一些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如享樂主義,分配不公,社會腐敗等矛盾的突出加之他們在物質生活方面的優越,不易在生活經歷中得到來之不易的體驗,缺乏艱苦奮斗的行為。
“90后”大學生比“80后”更早接觸成年人的世界,并很早關注時尚與潮流,他們個性張揚,標榜另類化,不盲從當今大眾的潮流,從衣著言談等方面都流露出所謂“非主流”特點。
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文化繁榮,必然導致價值觀念的多元化。“90后”在上大學前已經接受了紛繁復雜的社會種種現象,尊重社會主流價值觀,尊重榜樣的力量,但不盲目輕從,有自己的價值判斷標準。
“90后”大學生不會輕易被感動,但在大災大難面前卻表現出大愛和大勇。汶川地震現場,隨處可見“90后”的身影。他們沒有眼淚,喊出了重建家園的最強音;獻血站前排起了長隊,很多都是“90后”。“90后”大學生基本衣食無憂,喜歡用娛樂的態度詮釋著身邊的一切。他們自我意識強烈,不看重他人的評價。較之“80后”容易激進、冒進的心態,“90后”大學生更擅長與人相處、處世圓通。
“90后”大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更加優越,具有良好的學習、生活條件,受到父母以及祖父母的全體關注,有較高的幸福體驗,很少經受挫折。家庭環境更加穩定,獨生子女比例高,他們渴望與人和睦相處,對周圍的人和事常持樂觀態度。“90后”大學生絕大部分都很寬容、豁達,能夠很好的融入寢室生活,妥善處理舍友間的人際關系。他們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智力發展較好,對自己評價較高,顯得更為自信和聰明。并且喜歡面對挑戰,甚至追尋挑戰,對待生活的激情更多的來源于各種挑戰。
“90后”這一代受到國際經濟大潮以及社會上各種思想的較大影響,他們過早地認為要關注物質層面,而不是精神層面的改善。他們的價值觀變得現實化和物質化,并學習如何掌握社會游戲規則,變得有些脫離思想層面。
人們習慣于對某個特殊群體使用專門的代號以示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特征或特別之處。曾經的“80后”被誤認為“最沒責任心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如今當“80后”登上歷史的舞臺,所表現出來的自強與奮進讓世人不再付以簡單的評判。同樣,當“90后”剛剛嶄露頭角的時候,人們又是報以批評,認為“90后”是“享樂的一代”、“迷茫的一代”、“中國最頹廢的一代”,這都是世人慣于用自己的價值標準強加于人的稚拙表現。“90后”不是垮掉的一代,他們的代言詞是奮爭、責任,他們和以往幾代人一樣沒有忘記承擔起社會責任、貢獻自己的力量。
關于高校輔導員工作,多數人被日常的繁雜工作所糾纏,如傳達上級部門或領導的相關文件和有關要求、抓抓學生就寢、衛生、上課等等。這種對輔導員工作認識的片面性,牢牢束縛和阻擋了高校輔導員應有的工作本質。年輕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都是在大學這個關鍵時期形成的,如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成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性任務。
(1)有親和力。在大學校園里,“80后”輔導員是“90后”年齡最近的哥哥姐姐,所以當這些 “90后”大學生面對“80后”的輔導員時,年齡的相近容易使學生產生不服輸不盲從的心理,強制性的命令訓導就不能令他們信服。輔導員此時要從行為習慣及心理上真正引導幫助他們,才能成為一位受尊重的老師。輔導員對學生的談話要有醍醐灌頂的作用,學生才會一遍遍的思考大學里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什么對自己真正有用。
(2)有共同的愛好。發短信、聊QQ、寫博客、看貼吧……共同的愛好和話題拉近了“80后”輔導員與學生間的距離。年齡上的相近也為溝通創造了不少便利,輔導員用飛信、QQ等聊天工具,創建許多專屬他們班的或年級的群,在網上幫學生解答各種有關專業上、學習上、生活上、感情上等等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這種朋友式的師生關系,讓原先游離與學生群體之外的輔導員真正融入了這些“90后”大學生的生活,當他們遇到困難,需要扶持時就會想到向輔導員尋求幫助。
(3)有工作經驗優勢。“80后”輔導員有當過學生干部的經歷,懂得如何與各方面打交道和解決具體問題,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使他們能很好的培養“90后”學生干部。剛經歷求職的艱辛和經驗讓“90后”輔導員能更好地把握畢業生的就業心理,并能提供可操性的建議。
(1)充實自我,培養工作技巧
作為教育者,輔導員更應該不斷地學習知識,參加培訓,充實自我,提高素質。“80后”輔導員較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人的精心呵護下長大,沒有經過足夠的社會歷練,缺乏生活經驗,因此,輔導員要主動融入社會、向社會學習,盡快提高自身生存能力。平時要注重思政教育的主動學習,還要學習哲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等相關學科,提高輔導員的教育管理水平。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講究的是技巧,而對于工作經驗尚淺的“80后”輔導員來說,教育技巧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他們可以在與學生的接觸和互動中不停地發展適合自己的教育技巧,只有通過不斷的提高素質、培養技巧和積累經驗,“80后”輔導員才能彌補工作時間較短的不足,提高工作實效。
(2)堅持正面引導,與學生相互促進共同成長
“80后”輔導員在年齡上與教育對象相仿或相差不大,特別是剛畢業不久的“80后”輔導員們,很容易就與學生們打成一片,具備了“知心朋友”良好的溝通基礎,如果能正確處理師生關系,朋友關系,注重在日常交往中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思政工作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還有助于輔導員在學生當中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提高個人威望。“90后”剛入校是一個新的開始,“80后”進入高校工作也是一個新的開始。“80后”在教育管理“90后”學生的過程中會受益很多:對職業生涯的規劃可以啟發自己做好規劃,終身規劃;對突發事件的應對提高了自身應變能力;對由于社會引起的校園事件使“80后”更加關注國家社會事件,端正自己的認識,更意識到國家大局穩定的重要性;對學生的心理輔導能更多的調節自我的心態,增加自身的心理素質;與學生步調一致,更能保持對新信息的敏感性。
(3)明確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的放矢的確定工作目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關懷,要求在內容設置上體現“90后”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張揚大學生的主體性,塑造學生獨立健全的主體人格,體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首先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突出對學生自主精神、創新精神、艱苦奮斗精神的培養,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其次,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把民族精神與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結合起來,引導大學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中,在時代和社會的發展中汲取營養,培養愛國情懷和創新能力,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和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再次,要以和諧心理教育為基點,開展心理健康與心理疾病咨詢等內容,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自己的心理問題,增強自我調適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4)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塑造良好的育人氛圍
“90后”大學生剛邁入大學校門,他們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強,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所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發揮校園文化的導向功能、陶冶功能、凝聚功能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必不可少。優化校園環境,以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來感染學生,還要重視文化標志建設,如校訓、校徽、校園雕塑、教室宿舍環境裝飾等,利用校園廣播、網絡、校報、校刊等載體,開闊視野、更新觀念,提高人文素養。不斷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品味,增強人文精神的教學,即關心學生的命運,維護學生的尊嚴,尊重學生的價值。另外,校園可以開展多姿多彩的系列活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90后”大學生可以充分展示和發揮自己的風采和魅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營造出積極、樂觀向上的育人氛圍,能夠增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情感和凝聚力,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
(5)生活上多關愛和理解,為學生營造安全愉快的成長環境
“90后”是當代大學生中最有活力、最有朝氣的青年,代表著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作為高校輔導員,要在生活上多關愛和理解“90后”大學生,增強學生的心理免疫力,做“90后”大學生的知心朋友。平時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工作理念,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辦學生之所盼,要經常去課堂、進宿舍,全面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
“90后”大學生既有其自身的優勢所在,也有其需要不斷改善和提高的地方。他們面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巨大變化,將更加具備全球化眼光,更加富有創造力,作為“80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全部接受“90后”大學生的所有思想特征,因勢利導,采取更加有效的有針對性的教育政策,平時多溝通交流,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與幫助,逐步建立起平等互信、輕松愉快、和諧融洽的關系,“90后”大學生才會有更加美好燦爛的明天。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R].
[2]陳士宏,王雅文.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關懷的幾點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3).
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