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渝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南京 211168)
作為公共基礎課程,大學英語教學對象多、影響范圍廣,教學質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學教育的成敗,對其討論研究的熱潮不斷。但研究探索教學方法的居多,對教學管理與大學英語教學關系的研究還不深、不細、不透。本文重點運用管理學科的“五要素法”對大學英語教學管理的概念進行界定,通過現狀剖析與分析,歸納了認識片面化、設置單一化、培訓形式化、評估簡單化等四個問題,并從教與學兩個要素入手,圍繞怎么教、怎么學、怎么評的問題,初步探討了三個管理舉措,以期對大學英語教學管理起到一定的借鑒意義。
大學英語教學管理,屬管理類范疇,對其定義,雖說法各異,但無一不都運用管理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之“五要素法”來分析與厘清。而在筆者看來,大學英語教學管理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特別強調一個綜合體系,即語言學、教育學、管理學等相關學科形成的外語教學管理理論、教學管理模式與院校組織結構、信息傳播、師資管理及英語教學過程、大綱設計發展、教學評價測試手段等相融合的整體;尤其突出兩個管理要素,即計劃與組織;尤其追求三個目標,即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運用能力、提高英語教學效果及水平等,不斷將管理學的五要素科學合理地貫穿于大學英語教學的整個過程,各個環節,從而形成獨立動作機制、獨特管理體系。
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管理,絕大多數都體現四個方面,即在管理認識上、課程設置上、培訓機制上、教學評估上,通過對這四方面內容的分析與對比,筆者感到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管理,至少存在管理認識片面化、課程設置單一化、培訓機制形式化、教學評估簡單化等問題。
一直以來,對于大學英語教學管理的認識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誤區,主要有自然論、部門論和自管論等“三論”表現,其具體表現主要有:自然論崇尚管理無用學說,認為,教師與學生的素質是決定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因素,素質不高,教學管理再先進,方法再科學,也無濟于事,片面地否定了教學管理的功能與作用;部門論即無關論,認為,高校的教學管理部門及其專職管理人員隊伍是大學英語教學管理的決定性力量,與他人無關;自管論則強調,大學生是英語學習的主體,學習的好壞本就是他們自己的事,以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的極端借口,否認院校、教師的管理作用。這三論的認識如不加以很好地解決,將阻礙大學英語教學管理的又好又快發展,影響教學管理的有效性,大學英語教學質量、效果只能成為一句空話。
我國英語教學普遍存在課程設置單一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模式單一。很難擺脫“你教、我學”的教學模式,“灌輸式”、“填鴨式”還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模式;二是目的單一。為有力促進大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有效提高其英語能力與水平,國家設置了英語四、六級考試,但當前越來越多的院校為片面追求“通過率”,將大學英語教學的重點放在應試上,導致“啞巴式”英語、“考試型”學生不斷涌現;三是教材單一。教學隊伍的不同職稱、不同學歷、不同能力,學生隊伍的不同起點、不同層次、不同水平,與教材的幾十年不變、選擇范圍較小、選擇余地較小成為當前英語教學管理的難點與矛盾的焦點。
相較于初、高中教師,大學教師培訓機制落實較難,要求較高,流于形式的較多。筆者認為,主要表現體現在“兩個不夠”上:教學理論與教學法知識的培養不夠。當前,大學英語教師多是傳統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出身,使得教師的自身知識結構相對薄弱,加之大學英語教學屬基礎教學,學生數量多、教學任務重,制約了教師進修自修的效果,制約了其教學水平、業務素質的提高;學科建設與學術研究的氛圍不夠。作為基礎教學,英語學科基數大、業務量大、可出彩的有限,導致大多數院校往往專注于四六級通過率、任務的完成,對英語學科建設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加之英語專業有影響力的科研項目本身就少,也使得學術研究氛圍還不夠濃厚,突擊性研究、應付性研究、粗淺性研究的現象時有發生,更導致了學術視野開闊、專業造詣精深學術帶頭人的缺乏,適時指導、有效引領青年教師開展學術研究、科研活動也只能成為良好的愿景。
作為對教學活動價值判斷的有效手段,教學評估是為教學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的科學方法。當前我國許多高校的大學英語的評估主要還是采用期中或期末測試的形式進行,有時測試的結果并不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效果。
從大學英語教學管理現狀的分析中不難看出,管理認識片面化、課程設置單一化、培訓機制形式化、教學評估簡單化的問題,教與學是根本,教師與學生是核心,培訓與評估是關鍵。因此,我們應該也必須從教師、學生這兩個核心要素入手,圍繞教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教學怎么有效評的問題,通過制訂一系列管理規范和監督評估細則,采取科學的教學管理舉措,切實保證大學英語教學質量。
打鐵更需自身硬。要想方設法、重點突出地拓寬教師培訓渠道,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按照以建促訓、以訓促建的思路,采取制訂學科建設目標責任制、每學年必須有省級以上科研項目一個以上等多種方式,踏踏實實、老老實實把大學英語學科梯隊建設的基礎打牢,把大學英語教學的學科帶頭人建強;實施精品課程戰略,通過集體備課、同行聽課、部門查課、學生打分等形式,有效牽引大學英語教學發展,有效規范教學模式、有效監督教學過程,有效提高教學效益;按照“走出去”、“請進來”的原則,采取以會促培、以研促培、以評促培等方法,通過組織校際觀摩調研交流會、學科教學研究會、學術專題研討交流會、英語口語大賽競賽點評等多種途徑,有力促使大學英語教師更好地更新教學理念,學習新的教學模式,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能力和水平。
大學英語教學管理服務對象是學生,受益對象是學生,教學質量評估標準基礎是學生。因此,必須把學生的學習管理作為英語教學管理的重點、難點,圍繞不說啞巴英語、不講中式英語的目標,在啟發自覺、激發斗志的基礎上,利用網絡技術,積極構建并不斷完善英語網絡學習平臺,通過制訂學期總進度、周進度、上傳單元測試題庫等方法,跟蹤、檢查、監督、統計學生網上學習進度、在線時間,制訂和完善期末考試資格認證制度;在確保面授教學效果的基礎上,通過約課、查課、隨機聽課等方法,檢查學習效果,采取單元小測驗、每日2分鐘講演、英語自我介紹等多種方式,全面客觀檢查測評英語學習實際及學以致用情況;通過舉辦口語大賽、組織英語角、校英語播音等途徑,積極開展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活動,不斷激發學習的熱情與激情,變被動學為主動學。
教學質量測評與評估結果是教學管理政策制訂的有效依據。因此,首先要建立、完善好組織。由院校分管教學的副校(院)長擔任組長,將外語院系、教務部門、督查部門、網絡技術部門納入機構之中,重點對英語教學管理的過程、質量進行宏觀把控,設計制訂教學計劃、培訓計劃、第二課堂建設發展綱要、教學質量評分細則等具體實施辦法,完善維護網上教學平臺和用戶成績、在線時間等統計技術,確保大學英語教學管理評估的高起點;其次要進一步拓展和完善測評、評估手段。在確定評估目的、制定評估細則、量化評分標準的基礎上,把教師、學生口語能力測試評估作為突破口,圍繞應用性,突出實用性,不斷通過測評、評估的反作用力不斷提高教師教學過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激發學生“我要學、我要說、我要練”的熱情與激情。
大學英語教學管理是一項復雜的實踐活動,其內在規律、影響因素的復雜性決定了高水平、高質量實施英語教學的艱巨性。因此,我們要在搞清概念的基礎上,立足實際,強化意識,扭住問題抓改革,摁住弱項強素質,盯住機制夯基礎,惟有如此,才能有效發揮教學管理的巨大推動作用,不斷促進教學質量效益、教師素質水平、學生應用能力的“三提高”。
[1]亨利·法約爾.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M].曹永先,譯.北京:團結出版社,2004.
[2]陳堅林.現代英語教學組織與管理[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3]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4]夏紀梅.影響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相關因素[J].外語界,2002(4).
[5]朱甫道.網絡輔助大學英語教學條件下教師的主導作用[J].外語界,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