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亮
(寧夏寶豐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寧夏 銀川 750001)
工程建設的巨大投資和從業人員的龐大規模使得安全事故的后果異常嚴重和巨大。我國工程建設中的安全管理水平一直較低,每年由于安全事故喪生的從業人員超過千人,直接經濟損失逾百億元。特別是近年來重大惡性事故頻發,已引起我國政府和人民群眾的普遍關注。
研究發現,雖然在我國建筑安全事故的類型多種多樣,但發生事故的主要原因無非是下面三項中的一項或幾項:
1)工人缺乏安全基本知識,不能夠判斷出己經存在的不安全條件;
2)工人明知存在不安全的條件而決定繼續進行工作;3)忽視了工作環境的內在危險而產生了不安全的行為。
建筑安全事故原因的診斷技術是通過一系列提問和工人可能的回答來辨別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然后調查這個根本原因是如何形成的,及如何被消除。首先要明確“不安全條件”、“工人對不安全條件的反應”和“工人的不安全的行為”的確切含義。
(1)不安全條件
不安全條件是指工作場所或地點自身布置的不安全,或工具、設備、材料的使用違反了現行的安全標準。
(2)工人對不安全條件的反應
為了區分兩種類型的不安全條件和誰應為他們負責,強調需要考慮工人如何對一個不安全條件反應或如何被影響。不論當一個不安全條件是在工人開始工作之前就存在還是之后形成,工人對它的辨別反應只有兩種可能,即或者失敗或者成功。
(3)工人的不安全行為
一個工人忽視工作初始條件可能執行不安全行為。工人的不安全行為例如包括在不安全的環境下工作,忽視安全標準程序,如不帶安全帽或防護鏡,酒后工作,沒有得到充足的睡眠等。因此在事故原因追蹤研究中強調調查工人為什么會有不安全行為。
事故發生的原因是前面提到的三項主要原因中的一項或幾項,這一點十分重要。通過一系列研究調查幫助管理者弄清這些原因是如何形成的。這些原因主要是工人的培訓問題,工人的態度問題和管理程序問題,這些問題不應該和事故的根本原因混淆,而是指出勞動者和管理者找到阻止事故再次發生的辦法。使用事故原因診斷技術由下列步驟組成:
第一步,對于發生事故的工人,判斷是否存在不安全條件。
如工人存在不安全條件,應該判斷不安全條件是如何存在和發展的。從4個方面尋找原因:管理的原因;工人或同事的不安全行為;非人為事件;建筑現場固有的不安全條件。
①不安全條件是由于管理原因的結果
調查者應該確定為什么不安全條件沒有通過管理被辨認出或去除掉,誰應為此項工作負責。這說明管理程序出了問題。
②不安全條件是工人或同事的不安全行為的結果
調查者應確定是否不安全行為是由社會家庭、同事、或管理壓力引起。假如社會家庭或同事壓力導致不安全行為,這說明工人態度問題;假如管理壓力導致不安全行為,這說明管理程序問題。
調查者應確定是否工人知道執行工作的改正程序。假如不知道,說明工人的培訓問題;假如知道,說明工人的態度問題。
調查者還應確定工人在執行工作中是經常還是偶爾有不安全行為。假如工人經常有不安全行為,這說明管理程序出了問題,因為管理應采取適當的措施檢查和阻止工人的不安全行為。假如工人的不安全行為只是第一次,則可能是工人的培訓不夠或工人的態度導致了不安全的行為。
③不安全條件是非人為事件或在施工現場預先存在的結果
調查者應確定對于管理人員或工人辨別這種事件或環境是否是可能。假如調查者有理由相信辨別這種事件或環境有可能,這說明員工訓練和管理程序出了問題。假如對管理人員和工人來說這種辨別是不可能的,那么這種事故將不可避免。
第二步,假如工人置身于不安全條件中,判斷工人是否辨別出不安全條件。
①假如工人沒有辨別出不安全條件,應確定失敗背后的原因。
調查者應確定工人對不安全條件做出錯誤的判斷原因,是因為不了解工作性質,或是沒有足夠的知識辨別,所有失敗辨別不安全條件的原因都表明工人的訓練有問題。
調查者應考慮假如工人被通知條件是安全的這一種情況。在這種情況下,調查者應確定是誰通知工人條件是安全的(同事或是管理人員),并且為什么考慮是安全的。假如同事認為條件是安全的而通知工人,那么這里既有工人的訓練問題又有工人的態度問題。
調查者還應確定工人是否在執行工作中遵循正確的操作程序。假如工人沒有遵循這些程序,調查者應確定工人是否知道這些程序。假如不知道,說明是工人訓練問題;假如知道,說明是工人的態度問題。
調查者還應確定工人是否經常/或偶爾在工作中使用同樣的不正確程序。假如工人經常犯同樣的錯誤,說明管理程序有問題,因為管理者采取措施替代檢查這種不正確程序。假如工人在工作中僅僅是第一次使用不正確程序,說明工人的訓練問題或態度問題是沒有遵循正確程序的主要原因。
②假如工人辨別出了不安全條件,但決定繼續執行活動,調查者應確定不正確決定背后的原因。
調查者應確定是否工人因為社會、同事或管理的壓力而考慮冒險是必要的。假如社會或同事的壓力導致冒險決定,說明工人的態度問題;假如管理壓力導致冒險決定,表明管理程序問題。
調查者應確定是否工人失敗都歸因于辨別環境,如果是這樣,說明是工人的培訓問題。
調查者應確定是否工人考慮他能安全的執行任務。如果因此而失敗,說明工人的態度問題。
調查者應確定是否工人知道正確的執行工作程序。假如不知道,說明工人的訓練問題;假如知道,說明工人的態度問題。
調查者應確定工人在辨別出有不安全條件時是經常繼續工作還是僅此一次。假如工人是經常這樣做,表明管理程序問題,因為管理者應采取措施替代檢查和更正工人的不安全行為,假如是第一次盡管辨明不安全條件而繼續執行工作,則工人的培訓或態度問題可能是決定行為背后的原因。
第三步假如事故中的工人的工作環境是安全的,調查者應確定工人的行為是否安全。
①假如工人并沒有不安全行為,調查者應通過上面的步驟——考慮事故開始時的周邊不安全環境。
②假如工人的行為不安全,調查者應調查這種行為背后的原因。
調查者應確定是否工人因為社會、同事或管理的壓力而產生不安全行為的。假如社會或同事的壓力導致,說明工人的態度問題;假如管理壓力導致,表明管理程序問題。
調查者應確定是否工人知道正確的執行工作程序。假如不知道,說明工人的訓練問題;假如知道,說明工人的態度問題。
調查者應確定是否工人在執行任務時的不安全行為是經常還是偶爾有。假如工人是經常這樣做,表明管理程序問題,因為管理者應采取措施替代檢查和更正工人的不安全行為。
總之,造成建筑安全事故居高不下的原因十分復雜,要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必須要運用系統安全工程理論的方法,對建筑企業的危險因素進行深入分析,對建筑安全問題進行積極的預測和評價,結合我國國情,從安全管理制度上和管理方法上提出控制對策,并最終建立完善的建筑安全預警控制系統,才能進一步預防和降低事故的發生。
[1]丁傳波,關柯.施工企業安全評價研究[J].建筑技術,2004,(3):214-215.
[2]田元福,李慧民.我國建筑安全管理的現狀及思考[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