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姝 步曉明
(松原職業技術學院 吉林 松原 138000)
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正面臨著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高職教育規模快速增長,以及高技能人才供需關系緊張的大背景下,進一步推動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實施,無疑是目前職業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就以高職院校電子專業為例,探討校企合作的模式,以期通過合理的校企合作,推動高職院校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適應企業崗位的高技能專業人才。
校企合作是一職業教育模式,在高職教育領域里已經是比較認同的一種培養模式,是指學校與用人單位共同合作,培養具有高素質、一線實用型技術人才的教育模式。
目前,我國各行業企業對電子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通過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無疑是推動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有效手段,更是實現高職院校、用人企業和學生多方共贏的重要舉措。因此,應當以社會、企業對電子專業人才需求具體狀況為依據,明確電子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定位,構建合理、高效的校企合作模式,才能培養出滿足企業崗位需求的專業技能型人才,服務于企業生產經營,并為國民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做出貢獻。
在該模式中,高職院校起主導作用。學校獨立地制定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按照培養方案的安排,開展正常的教學活動。到了實習階段,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選擇合適的企業作為學生進行生產實踐的實習基地,使學生能在就業前了解企業的運營情況、熟悉企業的運營環境,提高崗位適應能力及對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如熟悉電子企業的管理,相應的技術環節,掌握電子專業技術在企業應用的具體方法與途徑等。
高職院校與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雙方在培養目標、培養方式等方面達成共識,共同制定教學培養方案。企業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通過參與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形成以能力為本位、以實踐為主線的培養體系。通過企業參與,使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更加符合企業的需要。合作中,企業選派專家作為兼職教師到校兼職帶課,學校指定教師定期到企業進修實習,雙方共同評價教學效果。
在訂單培養模式下,由高職院校與企業簽訂人才培養協議,企業在學校選拔接受訂單教育的學生,對學校和學生提出培養要求和培養目標。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制訂培養方案,學校負責實施人才培養方案,以滿足企業的人才培養需求。在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企業負責提供相應的實習設備、部分專業師資以及一定的資金支持。接受訂單教育的學生畢業后按照協議直接進入到企業中工作。
在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中,學生可以在高職院校集中學習一段時間,然后到企業實習,也可以在學校和企業之間實行多次工學交替,邊學習邊工作,工學結合,最終完成學業。這種培養模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在企業實習時可以應用所學知識,并加深對理論的掌握,對于遇到的問題,還可以通過再次回到學校學習來解決,能夠促進學生自主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高等職業院校提高服務地方經濟的發展,校企深度融合是必經之路。很多高職院校都嘗試著各種合作模式。其實,只要符合學校教育活動的開展、滿足企業對人材的需求就是好的模式,但無論選擇何種模式,要想讓校企合作更有實效,均應當做好如下工作:
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宗旨是:培養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高級技術的適用型人才。這樣培養目標就決定了高等職業教育應該按照第一線的職業崗位(群)的要求來培養人才,學校在培養人才過程中必須做到與社會(企業)有近距離乃至零距離的相互滲透,使學校教學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科研與生產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識傳授與創新精神培養相結合。高職院校應依托政府,在尋找校企合作、社會服務的結合點的時候,應積極與政府相關部門取得聯系,爭取政府的支持,與區域內企業取得聯系,拓展和提升自身服務能力和作用。
立足于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客觀分析自身的發展優勢和機遇,遵循“比較優勢”原則,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凝聚人力、物力和財力,使培養的人才真正符合社會和企業的需求。在合作企業的選擇方面,要量力而行,選擇“門當戶對”的企業。如選擇專業對口、合作基礎好、共同語言多、方便就業的企業,以期進行長期、穩定、廣泛和深入的合作。
提高專任教師的專業技能和研發能力,重視現有教師實踐本領和研發能力的培養、提高,適當引進在行業有影響的專業能手,擴大學校知名度。與企業合作開展實際項目的開發,研發新產品,解決技術難題,為企業提供科技服務、員工培訓等支持,努力使學校成為企業的人才培養基地、技術開發基地和高新技術吸收轉化基地。
通過投資主體多元化、運行機制市場化、基地功能多樣化等形式,依據生產流程和崗位職業要求,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吸引企業的產品、技術、設備進校,進行專門項目的實質性合作。
學校在進行經費預算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實習經費、場地使用費等開支完全屬于正常的教學開支,要主動對支持學校教學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支付企業及兼職指導教師公開的、合乎標準的相關費用。
此外,在服務企業方面,學校也要盡量考慮如何利用自身的優勢與便利,多為企業辦實事、辦好事,讓企業多嘗到甜頭,從而增加與學校合作的熱情。與此同時,學校還要尋找恰當時機,積極、主動向有關部門呼吁,用適當的形式給予那些支持辦學和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以相應的稅收、財政等方面的政策傾斜,從政府層面鼓勵校企合作。
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相關企業對電子專業人才需求量大增。高職院校應當了解自身特點的前提下,積極主動地和企業共同探究、尋找雙贏的合作模式,保障相關各方的利益平衡,才能促進高職院校發展,為國民經濟發展培養所需人才。
[1]何利娟.校企合作在電子信息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的應用[J].福建電腦,2012(2).
[2]李明富,林訓超,黃燕.基于崗位能力的電子信息類專業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