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美玲
(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寧夏 吳忠 751100)
根據2006 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的結果, 中國殘疾人已達8296 萬,占全國人口的6.34%。平均每5 個家庭就有一個殘疾人。在8296 多萬殘疾人中,有60%屬文盲或半文盲,而本科以上學歷者不到3%。 殘疾人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再加上自身生理的缺陷,從而導致他們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和參與社會競爭的能力降低。殘疾人服務工作已經有法可依,圖書館為殘疾人服務的無障礙化程度,不僅反映一個圖書館的建設成果,更能從一個側面體現出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
閱讀療法(也叫“圖書療法”)就是以文獻為媒介,將閱讀作為保健、養生,以及輔助治療疾病的一種手段,使自己或指導他人通過對文獻內容的學習、討論和領悟,養護或恢復身心健康的一種方法。閱讀不僅具有“成性格”和“醫愚”的效用,還具有治病的作用,尤其是針對心理社會因素引起的疾病,如抑郁、焦慮、恐慌、煩惱等。
圖書館針對殘疾人群體承受能力差、被剝奪心理、壓抑心理、受挫不滿等心理特征,引導他們多讀些圣賢哲理、名人傳記、心理醫生等類書籍,并將此類書編成目錄,通過宣傳欄、閱覽室開辟讀書角、發放小冊子等形式進行宣傳、達到安慰、化解、調整、干預心理的作用。
1.2.1 建立殘疾人群體檔案
圖書館要樹立為殘疾人群體服務的意識, 建立殘疾人群體檔案。為了將這項工作做得更好更細致,圖書館可與民政部門、社區居委會等取得聯系,準確地了解他們的生活和工作情況,了解心理狀況、文化水平、信息需求,分析心理形成原因,針對心理特征“對癥下藥”,引導閱讀達到心理干預的目的。
1.2.2 閱讀療法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圖書館是公共場所,是知識和文化的聚集地,利用圖書館的資源,開展圖書閱讀推廣宣傳,同時舉行殘疾人群體閱讀交流會,通過閱讀交流互相促進,通過閱讀來尋找解決他們苦悶、焦慮、悲觀的方法和途徑,讓閱讀凈化他們的心靈,達到領悟人生價值的目的,讓他們沉浸于閱讀之中,從閱讀中尋找自信和解脫困難的方法。
1.2.3 閱讀療法干預壓抑心理
壓抑心理表現為憂郁、優柔寡斷、社交障礙、軀體化焦慮、改向行為等,針對這些心理特下,建議閱讀《心靈雞湯》、《問天之人》、《一懷安慰》、《生命的重建》、《心理醫生》等書刊,其目的就是讓他們與心理學家進行無聲的交談,增長心理健康知識,增強抵御心理“病毒”的免疫力,為自己筑起一道生命的防火墻。
1.2.4 閱讀療法干預消極心理
所為消極,就是人們常說的“沒勁”是心理不充實的表現,是因為不思追求、無所事事或不愿干事造成的。因為不思追求,無所事事或不愿事事,失去了人生的奮斗目標,就會感到生活無聊、心靈空虛,產生一種消極心理。 建議多讀偉人或名人傳記以及中國文化的經典書籍,通過閱讀,使自己受到鼓舞,調動積極性,樹立目標而為之奮斗。
1.2.5 閱讀療法干預浮躁心態
當今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與工作壓力,高科技和信息產業的發展使殘疾人群體處于劣勢地位,他們往往很容易表現心神不寧、焦躁不安、盲動冒險等急躁心態。通過閱讀,可以讓人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書中的哲理,達到心靜如水的境界。
一方面,圖書館各種無障礙設施日趨完善,而另一方面,殘疾讀者利用圖書館的幾率卻極低。 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雖然現在的城市建設中已經融入一些無障礙設施, 但還很不完善。而且,盲道這樣的設施還經常遭到破壞和占用,漫長的路程對于殘疾讀者來說仍然是一條充滿挑戰的艱辛之旅。
殘疾讀者對于圖書館信息和知識的需求,除了希望能夠獲取文化知識以外,更希望根據自身實際,掌握一些生活和工作方面的技能,希望能夠得到具有實用性的信息資源, 而圖書館在文獻資源的建設上,很少考慮到這類特殊讀者的特殊需要。 另外,就盲人讀物來說,盲文圖書的價格偏高,要占用很大的存儲空間。這種現狀,同殘疾讀者對文獻資源的需求便產生了較為嚴重的脫節。
不論是哪種類型的讀者,同工作人員的交流都不像正常讀者那樣方便而準確,這就造成了雙方交流中的層層障礙。另外,殘疾讀者普遍具有相對正常讀者來說更為強烈的孤獨感、自卑感和更為強烈的自尊心,因此稍有觸動,本來小心翼翼開啟的心扉就會立即關閉。 所有這些,都是殘疾讀者同圖書館工作人員的交流中經常遇到的實際問題。
基于上述,就公共圖書館的殘疾人服務工作提出以下幾點想法:
文獻資源采、編、閱、藏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考慮到殘疾讀者這一特殊的服務群體,強調“用戶體驗”的觀念。 所謂“用戶體驗”就是采編閱藏各個環節的建設與發展都以“給用戶最佳的體驗”為目標。
數字圖書館建設對殘疾讀者具有更為特殊的意義,它從根本解決了殘疾讀者出行不便的困難極大地提升了文獻提供的能力,延長了服務的時間,擴展了服務的空間。通過語音輸入、觸摸屏等設備能夠使殘疾讀者無障礙地使用計算機,借助超大顯示屏、盲文輸出、語音輸出等設備,殘疾讀者完全可以通過計算機獲取信息。 數字圖書館建設已經具備了為殘疾讀者服務的技術和理論基礎。
建立完善的人性化的公共圖書館殘疾人服務系統,除了上述的硬件和資源建設之外,還必須有必要的制度保障,必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切實從殘疾讀者的角度出發和著想,切合殘疾讀者生理和心理的“用戶體驗”式的服務制度。 例如完善殘疾讀者預約借閱制度以電話、書信預約和郵寄服務、送書上門、還書上門為主的特殊預約借閱制度;開展電話咨詢服務,設立專人專線回答殘疾讀者的電話咨詢;制定優先借閱、適當延長還書時間等服務殘疾讀者的特殊制度;以館際互借的方法彌補文獻資源不足的缺憾。 還可以同盲人圖書館、專業出版機構建立聯系,爭取最大限度的資源共享。
對于從事殘疾人服務的圖書館工作人員來說,除了具備良好的思想覺悟、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具備過硬的業務素質和技術素質外,還要能夠熟練操作殘疾人閱覽室的各種設備。另外,圖書館員還必須具備足夠的心理學和行為學知識,根據殘疾讀者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利用各種合適的方法同殘疾讀者交流溝通。
[1]靳燕華.高校圖書館殘疾讀者服務工作探析[J].津圖學刊,2003(4).
[2]萬五一.公共圖書館特殊讀者淺議[J].江西圖書館學刊,2002(1).
[3]王世偉.構建信息無障礙的圖書館服務理念和體系[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3(6).
[4]馬平瑛.關于實現無障礙圖書館的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4(5).
[5]葛藹麗.談圖書館盲人閱覽區的發展[J].圖書館論壇,2002,22(6).
[6]來憲愛.特殊教育學校圖書館的文獻信息建設與服務[J].河北科技圖苑,2002(2).
[7]錢國富,涂穎哲.圖書館網站中的無障礙建設問題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1(4).
[8]許慧娟,葉薇.面向弱勢群體、體現人文關懷的公共圖書館服務[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09(6):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