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蘭
(安圖縣國土資源局 吉林 安圖 133600)
國土資源管理是一項專業性、政策性、業務性很強的工作,要出色地完成這項任務,重要的基礎和前提就是完善體制、提高素質,尤其要注意提高“三種能力”,而首當其沖的就是要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基層管理人員只有學法懂法,對法爛熟于胸,執起法來才有力。
筆者發現, 有不少基層國土管理人員輕視業務知識與政策學習,認為只要完成了上級國資源部門交代的任務就行;有的國土所負責人本身文化素質不高,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時不重視,或是問其他同事如何解決,只照搬其他人的方法,并沒有對如何去解決作分析,重新遇到一樣的問題時,還是不會解決;或是當時了解了方法,但沒有記錄,只是應付性了解,長期下去,工作能力能力沒提高,工作方法不正確,以至于自身工作素養不高,這樣的管理人員不在注意提高,更不用說帶動干部職工學習新出臺的文件政策和法律法規了;有的仗著自己從事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多年,有一定的基層經驗,對學習不屑一顧,認為學習的知識是皮毛,他們所知道的遠超過學習的內容,這部分人員缺乏長遠見識,易滿足于現狀;有的認為熟悉自己管轄領域的業務就夠了,對其他相關知識政策不愿多了解, 覺得了解了對自己工作沒幫助,殊不知,這些知識是一個整體,相互影響的。由于對有關政策法律法規不熟悉,遇到疑難業務時心里就沒了底兒,于是,對來辦事的群眾要么語焉不詳,幾句空話搪塞了事;要么麻木不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要么不加分析,一味答應下來,結果該辦的事未能辦好,給群眾造成不必要的麻煩。這種處理事情、問題的態度和效率,影響了國家機單位的形象,削弱了國家信用度,長此以往,國家將面臨著信用底不高的局面。
近年來,隨著普法進程的加快及新聞媒體的宣傳,群眾的政策意識大大提高了。從一些媒體的報道中我們不難發現,當今,群眾的法律意識越來越強了,學識的意識增強了,用法的范圍越來越廣,在日常生活中用法人數比率越來越高。 試想,如果群眾向我們咨詢有關國土資源管理政策特別是新政策時, 我們答不出來或未能作出詳盡的解釋,那該是多大的諷刺呀! 此外,假如我們在開展執法或辦理土地登記發證時,對法律法規的相關條款解釋不準,程序沒有落到位,那還可能陷入吃官司的尷尬境地,《中國國土資源報》也曾報道過這類案例,等等這些問題,都說明學法、懂法的重要性,也說明依法行政是形勢所驅,我們要順應潮流,做時代、行業的領頭人,這樣才能掌握主動權,依法為人民服務。
適應時代形勢的發展,新的國土資源政策不斷出臺,尤其是近年來,國務院、國土資源部先后出臺一系列重大決策。如果我們只滿足于原有的知識,對新政策不研究、不學習,那么還談什么緊跟形勢發展需要? 作為國土部門內部人員,連基本的政策、業務都不了解,如何更好的給群眾服務。 筆者最近到一些國土直抒己見了解情況,當問及所里的同志是否熟悉《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時,有人表示不了解其詳細內容,更有甚者還不知道這個文件。 連這么重要的政策都不能做到心中有數,依法行政豈不成了一句空話,提高國家信用度更是空想。
筆者認為,要趁著開展“完善體制、提高素質”活動的大好時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培訓活動, 全面提高系統管理人員的依法行政能力。
一要,在系統內全面推行競聘上崗制度,形成人人有壓力的競爭意識,促進學習業務與政策氛圍的形成。
二要,組織考試,督促管理人員自覺學習國土資源管理政策特別是新政策,并將考試結果與評優評先結合起來。
三要,以《中國國土資源掃》為平臺,開展讀報有獎知識競賽,調動廣大干部職工的學習積極性。
四要,明察暗訪,隨機考核。 為確保業務知識考核不流于形式,上級主管部門可采取明察暗訪、隨機考核的方式,深入基層國土所抽查學習情況,并通報考核結果。
五要,注重實踐,勤于思考。 國土資源系統干部職工要在干中學、學中干,將理論密切聯系實踐,真正作到心中有法,將依法行政進行到底。
綜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對法認識越深、了解越多,在執法時才能靈活運用法來維護治安,維持社會穩定。 學法也會執法人員提供了安全保障。
[1]鄭向榮,史景華.淺談如何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