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東 邵 濤 嚴紅星
(1.泰安市河道管理局 山東 泰安 271000;2.寧陽縣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局 山東 寧陽 271400)
近年來,泰安市圍繞落實2011 年中央、省、市一號文件精神,結合“富民強市、幸福泰安”的要求,加快推進中小河流治理建設步伐。為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工程質量,確保安全、加強環保、保證工期和建設陽光工程,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設中探索實踐了標準化管理,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工程建設標準化管理是借鑒工業生產標準化理念,通過引進系統理論,對原有的安全生產、文明施工、工程質量、隊伍管理、合同管理和工程監理等單體要素整合熔煉、慎密規范,形成密切相關、交織科學的工程建設管理新體系。 其目標是以實施建設管理標準化為突破口,整合管理資源,建立有效的預防與持續改進機制,全面改革建設管理方式和組織方式,做到市場行為規范化、場容場貌秩序化、管理流程程序化、內部管理信息化、監控手段科學化。
推行建設標準化管理采取先試點、后推廣、分段推進、由點及面的方式,不斷鞏固和擴展標準化工地創建成果,塑造全新的行業形象。
為做好中小河流治理建設標準化管理工作, 我們組織匯編部、省市水利工程建設有關文件,編制了地方標準《泰安市河道治理工程建設規范化管理規章制度》、《河道工程運行管理規章制度匯編》,全面總結了近幾年泰安市河道治理工程建設管理經驗,提出了既能體現先進管理理念、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又便于操作的基本規定、基本尺度和基本指標,成為指導全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河道治理工程建設規范化、標準化、程序化的基本管理標準。
2.2.1 加強宣傳教育和標準化管理知識培訓
把我們編制的規章制作為培訓教育的重點教材,通過請省廳專家做專題培訓、巡回演講、對各級管理人員進行知識競賽、觀摩會、交流會、總結會、加強現場指導、媒體報道標準化工地建設成果等措施,使各級管理人員進一步全面理解標準、正確運用標準、嚴格執行標準,做到人人明白,照章行事,提高其對標準化管理的認識水平和執行能力。
2.2.2 堅持典型引路
如肥城市在匯河治理中,創新思路,大膽探索,創造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有效舉措,逐步形成了中小河流治理的“肥城模式”。
2.3.1 建立標準化管理評審機制
通過制定 《泰安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設業主責任制度》、《泰安市河道治理工程建設管理考核辦法》、《河道治理工程監理單位、 施工單位管理及考核辦法》、《加強泰安市河道建設工程外觀質量管理的若干意見》、《泰安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設標準化工地管理規定》、《泰安市河道治理項目工程檔案管理細則》制度,建立“嚴格管理、動態檢查、全程監控、透明公開、確保質量”的標準化評審機制。
2.3.2 建立標準化管理持續改進機制
通過建立健全建設各方的質量保證體系、安全保證體系、現場監督體系,落實人員,明確職責,形成“執行-檢查-改進-提高”的封閉循環鏈。形成定期檢查的制度,建設各方逐條對照制度進行自查,對查出的問題定人、定時、定措施,確保制度執行不走樣,檢查有人抓,整改到人頭。
2.3.3 建立監督約束機制
市、縣兩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在做好引導、推廣、服務工作的同時,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發現問題,責令限期整改;建立巡查制度,對各項目建設進行不打招呼檢查,對標準化管理不到位或者不實行標準化管理的,按照《關于實行河道治理工程質量與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制度的意見》要求,嚴肅查處。
2.4.1 突出工作重點,把好重點環節
1)加強工程質量控制
質量是工程的生命,是項目建設管理的核心:一是,實行質量抵押金制度和工程質量責任人追究制度;二是,加強原材料管理,實施第三方檢測;三是,設立專職質量、安全、環保、廉政督查小組,實行“一崗四責”制;四是,抓好隱蔽工程質量。對重點部位、重要工序實施全過程監控管理。
2)加強工程進度控制
工程進度關乎建設資金的使用效益,要把標準化管理作為推進工程進度的有力抓手。 一是,建立工程進度日報、周報、月報和政府、人大、政協檢查和督導制度,加強對施工進度的動態監督檢查;二是,推廣成熟的標準化工法,確保重要施工工序無縫隙銜接;三是,根據工程建設各階段特點,有針對性的組織開展勞動競賽活動;四是,制定工期節點,實行工程進度月通報、評比制度,實行嚴格的重獎重罰考核辦法。
3)加強安全生產和廉政風險控制
安全生產和廉政工作的重要性用什么來形容都不為過。 一是,按照“分工負責,層層落實”的原則,市級河道管理單位和各項目法人、項目法人和各參建單位、參建單位和各班組,逐級簽訂安全責任狀,形成安全生產責任體系;二是,建立隱患排查制度,制定安全生產總體預案、各項專項預案以及現場處置方案;三是,嚴格落實“十公開”制度,定期監督檢查各參建單位十公開工作執行情況,使工程建設在陽光下運行;四是,大力開展專項預防職務犯罪工作;五是,抓好工程建設領域建設資金使用、材料供應、設計變更等等重點部位、關鍵環節的監督預防,出臺了《關于加強泰安市河道治理工程建設項目施工圖審查工作的意見》、《泰安市河道治理工程施工變更會審制度》。
2.4.2 實行“全過程動態管理”。 從工程辦理安全報監時,就全面落實標準化管理的各項要求。
1)嚴把開工關口
將標準化管理的硬件設施作為工程開工前的審查條件嚴格把關,凡是施工現場未達到《泰安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設標準化工地管理規定》要求的,一律不予辦理安全保監手續。
2)強化日常監督
按照標準化年度工作目標, 各參建方實行嚴格的目標責任管理,各質監、安監部門的監督員,對所監督的工程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和頻次,發現達不到標準化要求的,一律予以停工整改。
3)實行分級管理
市級河道管理單位對各河道治理項目法人進行管理,加強部門聯動管理,向社會公布考核評選結果,達到獎優罰劣的目的。
3.1 通過標準化管理使以往分割、獨立的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管理、質量管理、工程管理、隊伍管理實現了整合與熔煉,使這幾項管理互相滲透、互為作用,成為一個統一的管理體系,優化了管理流程,形成管理合力,促進工程建設由傳統管理向現代管理的轉變。
3.2 通過標準化管理,實現對工程建設人、機、料、法、環五大生產要素的協調、有序管理,現在每一處河道治理工程就是一處生態樣板、人們休閑娛樂的場所。
3.3 通過標準化管理,建立工程建設活動全過程的行為準則、檢查考核標準和監督制約機制,使參建各方和從業人員對應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何種程度明明白白,實現市場行為的規范化,促進行業素質的快速提升。
3.4 通過標準化管理,整合現場管理資源,優化管理流程和施工組織方式,對工程建設活動的各個環節實行程序化管理,做到質量與安全管理環環相扣、層層把關,有效消除質量安全隱患,提升質量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