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偉 王 玲 畢貞利
(1.淄博市黃河工程局 山東 淄博 256300;2.淄博黃河河務局 山東 淄博 255087;3.淄博瑞誠維修養護公司 山東 淄博 255)
近五年(2007~2011 年)以來,受黃河調水調沙和汛期洪水沖刷及當地降雨影響,汛期和調水調沙期間,淄博黃河防洪工程共有2 處工程39 段壩發生險情47 次, 其中:2007 年受調水調沙洪水沖刷影響,有1 處工程9 段壩發生險情11 次;2008 年受調水調沙洪水沖刷影響, 有1 處工程3 段壩發生險情3 次;2009 年無險情發生;2010 年由于受調水調沙洪水沖刷、“2010.07”、“2010.08”洪水河道水位驟落以及8 月上、 中旬強降雨過程影響, 有1 處工程15 段壩21 次發生險情;2011 年受調水調沙和黃河上中游持續降雨形成的洪水影響, 有2 處工程12 段壩發生險情12 次。
為保證險情搶護的順利實施,險情發生后,淄博黃河河務部門均及時組織有關技術人員現場查勘水情、工情,制定搶護方案,及時協調組織人員對險情進行了搶護,保證了搶險工作的順利進行。2007~2011年,淄博黃河防洪工程累計有2 處工程39 段壩出險47 次,主要是為聯壩坍塌、坦石坍塌和根石坍塌等一般險情。共動用石方5238.5m3,土方1480m3,柳枝22930kg,鉛絲680kg,工日1123 個,機械113 臺班,共耗資100.96 萬元。
總結近年來淄博黃河防汛搶險工作出現的一些新特點、 新情況、新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近期黃河未發生較大流量以上洪水,工程出險均為一般險情,未發生較大或重大險情;二是,險情主要集中于個別工程或個別壩垛,2007 年以來,淄博黃河共兩處工程39段壩出險47 次,僅孟口工程就有36 段壩出險44 次;三是,險情主要集中個別年份幾次洪水過程,2007 年以來,有兩處工程出險47 次,僅2010 年出險21 次。
分析出現以上新情況、新問題、新特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近幾年沒有發生較大流量以上洪水,黃河下游洪水主要是4000m3/s 流量以下洪水,因此未出現較大或重大險情;二是,由于孟口河段河勢變化, 造成孟口工程出險次數和出險工程量所占較大比重;三是由于受當地降雨和上游來水影響,造成2010 年出險次數較多。
搶險成功的關鍵在于科學的指揮調度,險情發生后,淄博黃河河務部門迅速成立了臨時搶險指揮部,及時查勘、研究險情,聽取技術人員建議,制訂科學合理的搶護方案,及時調用人力和物力,使險情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
險情發生后,及時制訂科學合理的搶護方案是搶險的根本。 在搶險過程中,搶險指揮部根據“搶早搶小”的原則,制訂科學合理的搶護方案,及時組織調用搶險隊伍,實施搶險,是取得搶險勝利的根本。 如:2010 年孟口出現多壩連續出險情況,當時,根據出險情況,按照先上后下、先重后輕的原則,擬定了搶險方案,采用了人機配合的措施:即用裝載機散拋亂石,挖掘機配合人工坦石整坡、恢復根(坦)石。對于個別壩段采取先回填壩胎土,然后進行拋石,控制險情發展,恢復工程完整,確保了防洪工程安全。
險情發生后, 淄博黃河河務部門及時成立了防汛搶險指揮部,分管領導和防汛有關技術人員迅速到達出險地點,查看險情,研究制訂搶險方案,對參戰人員進行科學分工,明確責任,落實任務,使出險工程的搶險達到了“搶早搶小”的要求,保證了工程的安全。
要層層落實以地方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防汛責任制,嚴格實行防汛督查制、防汛目標責任制、防汛考核制度、防汛責任和防洪預案公示制、防汛責任追究制等,構建堅強有力的防汛組織指揮體系,不斷完善防汛搶險責任體系和防汛預案管理體系,逐級簽定防汛目標責任書,進一步明確各級行政首長、黃河河務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的防汛職責,實行防汛搶險責任化,理順地方政府的領導和黃河河務部門日常管理的關系,建立完善以政府為責任主體,統一領導、科學決策、指揮有力、權威高效、協調一致的防汛工作運行體制和機制,強化地方政府和各級防指的防汛管理職能,黃河河務部門要主動與地方政府多溝通聯系,及時匯報防汛工作情況,通報汛情、險情等有關防汛信息,加強各級政府對黃河治理、開發和管理的參與,地方政府也要大力支持黃河河務部門的工作,對有關黃河防汛搶險的重大決策等要充分征求黃河河務部門的意見,使具有防汛職責的黃河河務部門和作為抗洪搶險責任主體的地方政府形成有機統一的整體。 同時,上級應根據黃河自身特點,編寫黃河防汛搶險培訓教材,利用各種形式,對各級行政首長進行防汛輪訓、考核,使其熟悉掌握防汛搶險的形勢、任務、基本情況、基礎知識、法規、程序、預案等,提高指揮調度能力,大力推進防汛抗旱的“兩個轉變,有效實施洪水管理,建立科學民主的防汛指揮決策機制、協商協調機制、防洪搶險應急機制,嚴格指揮決策和調度程序,切實做到領導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指揮到位,認真組織實施防汛搶險預案,加強防汛搶險的社會化管理,維護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實行依法防汛,科學防汛,各方密切配合,團結協作,動員組織社會一切力量,共同做好黃河防汛搶險工作,確保防汛安全。
黃河防汛預案是行政首長指揮黃河防汛決策和防洪調度的依據,是未雨綢繆、變被動防洪為主動防洪的重要舉措。 根據工情、水情、社經和搶險實際情況,結合洪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及時修訂、完善、細化“防汛預案、搶險方案”是做好防汛的基礎。 一要,增強實用性、可操作性、符合防洪實際,便于行政首長指揮;二要,考慮在建工程、新建工程、引黃涵閘、險點險段、薄弱堤段等關鍵工程、關鍵部位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預估險情作好防護方案;三要,在方案中即要使用常規料物,又要積極應用新材料、新技術解決難點、焦點問題,努力提高防汛搶險科技含量;四要,做好“應急度汛工程方案”。 由于黃河大堤堤基復雜,“二級懸河”仍在發展,各種預想不到的問題隨時可能發生,據實做好應急度汛方案,隨時發現,隨時處理;五要,做好技術培訓,特別是要加強基層單位技術負責人培訓學習,一旦用時要拿的出、頂的上、人人管打管用,個個能獨立處理險情。 黃河河務部門作為行政首長的參謀部門過硬的技術將為安全度汛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在群眾防汛隊伍的組建的過程中亦出現了一定的問題。 沿黃青、壯年勞力紛紛外出打工。 導致了在組建群眾防汛隊伍方面出現了隊伍數量不足、年齡結構不盡合理的狀況。 因此,防汛隊伍的組建從數量和質量上難以得到保障。解決以上問題的措施:一是,加大行政管理力度,縣、鄉(鎮)防指在與村簽訂切實可行的隊伍組建目標任務書, 將群防隊伍造冊歸檔,以達冊上有數、實有其人之目的。 二是,采取簽訂協議的方式對部分會搶險,有一定搶險技能的群眾搶險隊隊員進行相對固定,付給搶險人一定的報酬, 使之在工程出險后需要時能夠迅速集結投入搶險。三是,隨著近年來防汛搶險新技術、新工藝的不斷成熟、以及大型搶險機械在搶險實踐中發揮的主導作用愈來愈突出,因此,在群眾防汛隊伍的培訓中應偏重于對新技術、新工藝以及大型搶險機械搶險技術方面的培訓,以摒棄傳統的、靠大量人力進行搶險的方式。
一是,增加投入,按定額足額儲備防汛物資,優先備足石料、專用工器具等不宜臨時籌備、運輸的物資。 二是,加大防汛物資、倉庫維修資金的投入力度,加快防汛倉庫建設步伐。 三是,對于必須儲備的物資,爭取按照定額標準足額配備;對于易老化且在市場易購置的物資,不再購置,即需即買,以減少庫存,緩解庫存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