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靜 廉 偉 蔡久偉
(聊城安泰黃河水利工程維修養護有限公司 山東 陽谷 252300)
“黃河文化”這一概念的內涵非常豐富,站在不同的立場和角度,有著不同的解讀。 借用前人的研究和總結,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個角度來認識黃河文化的涵義。 廣義上講,黃河文化是指中華民族及其流域廣大勞動人民在黃河水事及其相關實踐活動中創造的全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從狹義上講,黃河文化是指黃河流域廣大勞動人民及其黃河水利工作者所具有的精神訴求、價值取向、基本理念以及行為方式的綜合,主要包括精神、理念、價值觀、制度等文化現象。
“團結、務實、開拓、拼搏、奉獻”,涵蓋著黃河文化的精神內涵,是一種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象征,它的實質在于,它是一種氣質、精神和氛圍,是一種價值觀念和態度,是黃河文化的靈魂和精髓。大力弘揚這種黃河精神,有利于充分發揮黃河文化的凝聚、引導、規范、激勵等作用,提高廣大治黃工作者的思想覺悟和精神境界,激發和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現代治黃事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恩格斯說:“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 世界上任何的事物都表現為一定的過程, 黃河文化建設也不例外。
黃河文化要想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是需要長期的努力,需要歷史的積淀和現實的總結。在黃河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需要與時俱進,需要不斷提高和完善,并要以“文”化人,無論是熏陶影響、各種活動,還是管理制度的執行和推動,目的都是想要黃河文化深入人心,成為人們自覺的意識和行為,這是必須要付出艱苦努力的。
把握黃河文化建設的過程,一是,要充分注意黃河文化的動態性和過程性,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文明的進步不斷吸收新鮮的內容和先進的方式。 黃河文化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各種時代精神與優秀的文明形式都可以融進,在不斷地吸收和豐富之中,實現黃河文化的發展與繁榮;二是,要充分注意黃河文化的穩定性和階段性,就某一個階段而言,黃河文化建設的內容、載體等是相對穩定的。黃河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逐步積淀而成,具有了基本的內容和形式,形成了自己的一個系統。
在黃河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既需要歷史的積淀,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逐步積淀而成,具有厚重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歷史內涵;也需要現實的總結,把歷史的積淀,形成一套完整的黃河文化體系;更需要與時俱進的創新與發展,面向未來,以發展的眼光對各種文化要素進行總結、整合、升華。
一個民族不能缺少文明精神,一種文化也是如此。 黃河文化從史前文明的舊石器時代開始,歷經數千年的演進,歷史文化脈絡清晰,框架完整,文明進程從未間斷,黃河流域孕育了華夏文明,初現了中華文明的曙光。 黃河文化建設也是文明建設,黃河文化是伴隨著中華民族的誕生而出現的。文化與文明是同步的,黃河文化傳達文化信息,豐富文化內容,發掘文化內涵,進行景觀設計、活動創意、藝術創作等活動,是歷史文明的體現。
黃河孕育了華夏文明,哺育了中華民族的成長,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的民族品格,黃河文化已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成果的代表與象征,民族精神已成為黃河文化建設中的凝聚力?!八家云涞酪滋煜隆?,是先賢們的思想體系,用今天的話說,中華文明的黃河水文化是對憂患意識的創新,價值取向就是社會人生。 把中國傳統創新的社會人生智慧呈現出來, 來提高我們探索黃河文化的精神境界,提升我們的生命層次。 歷史上有關黃河“母親河”的傳聞,眾多文化內涵深厚的古代遺跡和美麗傳說,都是黃河文化的人文思想構思與大自然的相結合,構筑了黃河文化建設的民族精神。
人與河流和諧相處,是人類活動的共同價值選擇和最終歸宿。 黃河文化具有引導、規范、教化、調節等作用,可以促進人水的和諧發展。加強黃河文化建設,實現人水和諧的治河理念是時代的要求。 黃河文化建設是維護河流健康的先導、強大動力和有力支撐。 要堅持以人為本、民生為先、合理開發利用河流資源,不斷滿足人民的需求;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保持河流的自然功能和永續利用,促進人與河流的和諧發展。
黃河造就了華夏文明,但頻繁的泛濫,給沿黃人們也帶來過深重的災難,每一位炎黃子孫都希望“黃河寧,天下平”,并一直為實現這一美好愿望而奮斗。 從遠古時期傳說中的大禹開始,歷朝歷代為了根除黃河水害,進行了不斷的實踐探索,錘煉出了具有抗爭精神的黃河人。在治黃的60 余年里,徹底改變了“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的險惡局面,使黃河歲歲安瀾。
黃河文化,是黃河事業發展壯大的強大動力,是值得我們繼承和弘揚的優秀文化,也是我們創造社會主義精神文化所需要的文化資源和精神營養。 黃河文化中凝聚著黃河干部職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使黃河兒女志存高遠、勇于承擔、建功立業,為治黃事業發展自強不息,奮斗不止。“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影響著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其執著的敬業精神不斷激勵著歷代黃河人。黃河文化歷來推崇積極入世、求真務實的人生觀念,出發點是解放思想、求真務實、真抓實干;落實確保民生、科學發展、利國利民。因此,我們治黃人必須時刻關注國家大事、關注民生、關注黃河事業發展、關注沿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正是這種立志追求的黃河精神,支撐著黃河兒女不斷超越思想局限,贏得了治黃事業的健康發展。 “維持黃河健康生命”治黃新理念的形成與實踐,體現了黃河人矢志不移的探索與敬業精神。
黃河文化的體現,是中華民族整體意識文化的體現,弘揚和建設黃河文化是每個炎黃子孫的歷史責任和義務。 保護黃河文化遺產,為廣大黃河文化愛好者提供研究的平臺,讓社會深入了解黃河人的先進事跡和精神;加強社會媒體宣傳引導,利用報刊雜志、電視網絡等方式,宣傳弘揚建設黃河文化的深遠意義,營造黃河文化建設的濃厚氛圍,讓黃河文化走向系統外;把黃河文化建設納入治黃事業的重要日程,融入黃河治理開發與管理的全過程,為黃河治理開發與管理事業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和輿論氛圍, 從而促進治黃事業的全面健康發展。
黃河的治理已成為具有基礎性、 全局性和戰略性的重大問題,挖掘、利用和保護黃河文化資源,大力弘揚黃河文化,繁榮黃河文化,是時代的要求,是黃河兒女共同的心愿。黃河文化建設,對開發與管理現代化建設,維持黃河健康生命,構建和諧社會,促進人類文明等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黃河文化建設,對黃河的防汛抗旱、水資源環境、水工程等各項管理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黃河文化建設,可以改變陳舊落后的管理理念,調整治河思路,創新發展模式,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觀念,營造尊重河流、善待河流的文化氛圍。
重視黃河文化建設,一是,有利于提高治黃隊伍的整體素質,黃河文化建設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大力弘揚黃河文化,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增強職工的主人翁責任感和事業心,轉變落后的傳統發展觀念和價值觀念,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二是,有利于推動黃河科技和創新工作和先進的治河理念的產生,“三條黃河”、維持黃河健康生命新理念、以及古代大禹的“疏導”治水方法、賈讓的治河“三策”等,都是文化所產生的治河理念。
由此可見,黃河文化建設有著極其重要和深遠的意義,重視和弘揚黃河文化建設是我們每個黃河人的責任和義務,在新時期的治黃工作中,我們要充分發揮黃河文化的創造性作用,探索治河的新思路,創建新的理念,用于黃河的發展事業中,努力開創黃河治理開發與管理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