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富
(泰安市河道管理局 山東 泰安 271000)
良好的社會秩序是在道德倫理、法律、紀律及各種規章制度等共同規范和維護下形成的,作為特殊意識形態的道德倫理,在河道治理建設的良好秩序中也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泰安市的河道治理工程建設中,除了嚴格按照國家政策、法律和行政規范建設行為外,還注重加強道德教育,利用道德倫理來協調、規范建設行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所謂道德倫理,就是人與人相處的各種道德規則,行為準則。道德倫理要求人們必須承擔社會的責任和義務,也就是要對他人、群體利益進行關切,它是以良心、輿論及習慣起作用的,以善惡、美丑為評判標的準,強調行為是否合乎道德倫理、是否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道德倫理是大眾認同的行為標準,亦即真、善、美。
據研究表明,一項工程從決策立項到最后完工驗收、審計等各個環節,都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敗德行為,某些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建設單位甚至政府部門的某些官員為追逐暫時的私利,放棄了基本的道義原則,完全致社會群眾的切身利益、安全和福祉于不顧,使工程建設中的安全和質量問題成為巨大隱患。 可以說工程質量絕不僅僅是技術和經濟方面的問題,已經成為嚴重的道德問題。 河道是水的重要載體,關系到防洪、生態環境、水量水質等安全,是人們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環境。 所以在河道工程治理方面加強倫理道德規范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緊迫性,通過社會輿論監督和倫理道德教育的作用,促使工程建設行為人內省修養,實現合乎道德的理性選擇,達到不斷消除工程建設不當的經濟行為,逐步形成良好工程建設秩序的目的。
科學發展觀更加注重社會“以人為本”的全面發展。因此,“以人為本”也是河道治理工程管理倫理的根本依據。 我市的河道整治與建設應堅持以人為本、人水和諧的理念,要從生態、經濟、人文、社會效應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等多方面來考慮,以“回歸自然”與“以人為本”相結合為河道治理思路。 “回歸自然”是恢復河道原有的自然功能,滿足行洪、蓄水、航運、水生態等多目標要求,具有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特性;“以人為本”是滿足人類活動的需求,處理好人水和諧相處的環境,具有親水、安全的特性。
安全至上是河道治理工程建設中落實以人為本的邏輯結論。河道治理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為自身服務的活動,人既是這種工程建設的主體,也是這種工程建設的服務客體。 在河道治理工程建設中實行安全生產一票否決, 必須采取各種措施確保工程安全、 資金安全、人員安全。
“百年大計,質量第一”是水利行業的座右銘,也是河道治理工程建設者道德責任感的集中表現。 “質量第一”體現的是價值取向,“百年大計”體現的是行業精神,只有質量符合標準或優質的工程才是工程安全的直接前提和基本保障。 “干就干最好、爭就爭第一”已經成為我們泰安市河道治理的工作要求,可以說創建優質工程并不僅限于消極地避免安全事故,它還有更高的倫理追求和更豐富的道德規范。
在河流治理中,要使建筑工程安全可靠,質量優質,體現以人為本、人水和諧的倫理原則,必須對工程各項工作和各個環節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精益求精。 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從建設一個健全的生態系統,營造一個取悅于生物群落的環境著眼,利用水利工程來點綴自然,并用自然來陪襯水利工程,在自然環境中來展示水利工程的建筑風貌,以水利工程建筑風貌反哺自然。 在功能追求、方案設計,技術選擇等方面認真研究,因為它們有可能與其歷史前輩一樣,成為未來的文化遺產。
對于每一項河道治理工程,我們明確提出“優質、高效、環保、經濟、廉潔”建設目標,采取了嚴格程序管理、陽光操作,積極引入紀檢部門參與和指導項目廉政建設,提高防腐工作力度,對項目從業人員進行深入細致的廉政教育,發揮審計、稽察、檢查聯動機制作用等多項措施,實現工程優良、干部優秀,構建了強有力的廉政防腐綜合體系,保證了工程質量安全和預防工程風險。
運用道德榜樣進行道德倫理教育,生動形象,說服力強,能夠產生情感共鳴,在耳聞目睹中獲得道德啟迪。在每一項河道治理工程中,泰安市的各級領導都能深入到第一線,率先垂范。如,在大汶河綜合開發中,泰安市水利局、河道局從局長到職員頂烈日、戰嚴寒,沒有節假日晝夜工作,付出了超常的艱辛和努力,沒有向政府伸手要一分錢的加班補助,始終保持著飽滿的工作熱情,如期完成工程建設任務,展示了“吃大苦、耐大勞”干事創業的河道工作者的風采。 可以說沒有道德力量,就沒有凝聚力,就不會產生超常規效率。
道德倫理教育是進行道德倫理建設的必要手段。 一方面,通過道德倫理教育,可以提高人的道德倫理的自覺性,為河道治理工程中道德倫理的貫徹實行奠定基礎。 另一方面,道德倫理教育也可以在河道治理工程的環境內營造良好的道德倫理氛圍。 通過世界觀、價值觀教育,通過道德模范的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精神,“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通過樹立先進典型,倡導新風尚,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增強河道治理工程從業人員對道德倫理的認識和履行道德倫理規范的自覺性。
一方面,在泰安市河道治理工程建設中,樹立多位“泰山先鋒”、崗位標兵、記功嘉獎人員等,使人們見賢思齊,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另一方面,要有針對性地抓住一些反面典型,組織輿論批評,讓丑惡的行徑曝光,形成強大的環境壓力,而不能僅僅用經濟處罰的方式了斷。
一個規章制度健全且嚴格執行的部門,必然是有序高效運行且有著倫理道德規范的單位。一是,加強制度建設,把倫理道德行為上升為通過制度管理的剛性手段強制性遵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我們在河道治理工程建設中編制印發了《河道治理工程建設管理文件匯編》、《河道工程運行管理規章制度匯編》,規范了項目審批、計劃管理、工程招投標、質量安全監督以及建筑市場管理等方面,成為我省河道工程建設的科學化、規范化的首例,實現了建設工程“陽光下的交易”。 二是,以監督和管理為主線,制訂了《泰安市大汶河管理局河道審批事項辦理程序》, 涉及十一項涉河事項的工作規程和辦理程序。 明確審批內容、條件、辦理程序、辦理時限、責任人、工作程序、接口關系等,既有針對性,又有可操作性,將對改進河道管理系統的機關工作作風、優化發展環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