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一龍 李桂蓮 董 超 孫建銘 馮 戈 薛 勇
(1.佳木斯市汽車職業技術學校 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4;2.佳木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佳木斯市汽車職業技術學校、教育駕校是市教育局直屬的公辦職業高中,是培養汽車維修與運用、汽車駕駛人才的基地。
學校占地面積13860m2,教學樓面積1500m2,學校配備了現代投影電教室、汽車示教斑實驗室、汽車駕駛模擬室、透明實物解析室、微機室,建有3200m2實訓經營一體的汽車安全檢測實訓基地。有宿舍、食堂、實訓教練車20臺等設施。具有一支“訓斥有奉、技術精湛、德藝雙馨”的高素質教練員隊伍。
學校辦學形成以汽車維修、汽車裝飾、汽車美容、汽車營銷職業高中學歷教育為長班;以汽車駕駛為短訓長短結合的培訓體系,形成以短養長,以長補短,無長不穩,無短不活,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辦學格局,形成以汽車為核心的特色辦學。
3.1 教學質量
3.1.1 重視程序管理。從學員進校報名咨詢、刷卡簽到、照相、交費等一站式服務開始,進入駕校培訓程序,從理論教學、實操訓練、到畢業領證,環環相接,形成鏈條式管理,各崗位既有嚴格要求、又有朋友似的教與學、又有滿意地后勤服務保障,讓學員感到親切、溫暖、愉快。
3.1.2 視教學管理。在教學管理上我們制定了嚴格的學員管理制度、學籍管理制度、教學階段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教練員考核管理制度、教練車管理制度、教學設備管理制度、責任倒查管理制度等等。駕校的教學管理在考核量化標準、訓練方法、教學環節、教學活動等方面已成為我市十一說駕校的樣板校,連續三年舉辦教學觀摩活動,行業主管部門組織全市各駕校參加觀摩,并在各駕校推廣我校的教學管理經驗和做法,同時我們在探索中不斷提高。
3.2 環境建設、后勤服務
重視環境管理和后勤服務工作。教學環境、訓練環境、生活環境都是學員和社會評價學校好壞的重要方面。幾年來學校注重環境建設,每年都投入一定的資金進行美化、綠化、凈化校園環境,花草樹木錯落有致,鳥語花香相得益彰,讓學員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訓練和學習。同時要求后勤管理人員、保潔員、食堂管理人員做到四文明:即語言文明,環境文明,秩序文明,服務文明,用最優質的服務為學員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增添教學設備是提高培訓質量的基礎,2008年我校共投資86.9萬元購置教學設備,其中:投資了3萬元維修訓練場地和訓練設施。購置教練車4臺,駕駛模擬器10臺,投影儀2臺,計算機25臺,修建坡路起車、維修訓練場等訓練設施,極大地改善了辦學條件,增強了社會效益。我校教學設備、訓練設施、車輛狀況、生活服務設施等方面在全市各駕校中位居前列。
2010年將投入幾萬元資金改善駕校的教學環境,迎接省五星級文明駕校的檢查和驗收工作。
3.3 招生與取得最大效益,首先要達到其應有的經濟規模,擴大規模的實質就是生源與就業市場的擴張。在教育市場化的背景取得最大效益,首先要達到其應有的經濟規模,擴大規模的實質就是生源與就業市場的擴張。在教育市場化的背景下,教育競爭日趨激烈,生源爭奪意義的熱化,因此要做好學校的招生工作,必須引進營銷機制,展開廣告宣傳活動和媒介的宣傳。全面掌握各種媒介的特點,正確理解廣告媒介的選用、組合原則,根據公眾的信息接受心理特性和學校市場目標,科學地選擇具體的廣告媒介,確定行之有效的廣告宣傳策略,達到預期效果。我校近年來連續采用以下宣傳媒介進行宣傳,取得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印刷傳播媒介;○電子傳播媒介;○人際傳播媒介;○戶外傳播媒介
總之,我們本著流動性媒介,輻射范圍相對較大,制作簡單費用低廉,信息精簡,內容集中的原則,突出學校特色和形象的宣傳,有利于公眾知曉學校名稱,有利于學校品牌形象打造。
以實習、實訓帶動就業,積極向教育廳、發改委等部門申請立項、籌措資金、力爭2010年建成汽車檢測實習、實訓基地,學生參與實習實訓的同時對外經營,為社會服務,為學校增效。
3.4 黨團建設
抓好新時期黨員和團員先進性教育,增強黨團員的責任意識和時代精神,真正發揮其在工作中和學習生活中的模范帶頭作用,積極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建立黨員包扶制度,開展“五心、五看、五構建”主題教育活動,和塑造黨員形象主題活動。積極開展黨員扶貧助困活動,建立黨員包困難學生制度。積極發揮“三會一課”的教育作用,增加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3.5 社會服務
按照市委、市政府“清潔傳城、美化家園”的總體要求和市文明辦“講職業道德、做文明市民”精神,我校加強與社區共建工作,注重發揮文明駕校的輻射作用,與社區開展了“五個一”活動。先后組織了“學雷鋒、服務進社區”活動,幫助社區福利院清掃衛生,清除社區“牛皮癬”,還開展了為社區捐書、慰問社區特困戶,盛夏為環衛工人送水到一線等活動。二是充分發揮我校培訓優勢,積極地為下崗職工再就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提供服務。
與駐佳武警部隊開展雙擁工作中,積極主動地做好隨軍家屬再就業培訓工作。
積極倡導“三種精神”,即無私奉獻精神、愛心扶助精神和團隊精神,增強學校參與社會服務和競爭的能力。
3.6 師資隊伍建設
專職與兼職活動結合,建設一支與學科結構相適應,以學術帶頭人具有較高學歷的教師為主體,結構合理、德才兼備、富有創新精神和較強競爭力,適應職業教育、成人培訓的教職工隊伍。
有計劃、分步驟、分層次對現職干部進行培養提高或專業教育,是所有領導干部和管理人員熟悉職業教育,熱愛職業教育,鉆研職業教育,掌握職業教育規律,成為職業教育的行家里手。
做好“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等各類市級省級人才計劃的培養。積極聘請汽車維修行業的技師人員任教,做兼職指導教師,補充專業師資不足。
4.1 學校近期目標
2010年爭創省 “五星級文明駕校”,增強駕駛培訓的后勁,增添設備提高培訓能力,爭做區域龍頭。力爭2010年汽車安全檢測實訓基地落成使用,為汽修專業的發展提供實訓服務。
4.2 學校中期目標
積極籌措資金,擴大訓練場地面積,加強設備投入和訓練條件改善。為在2013年建成一流的設施、一流的環境、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高標準現代化的駕駛員培訓基地,真正成為榜首。
4.3 學校長期奮斗的目標
經過五年的建設和發展,到2015年建成 “部級文明駕校”。把駕校建成集職業教育(汽車維修專業)、成人培訓(駕駛培訓)為主,長短班相互結合、汽車維修、汽車檢測于一體產教結合的辦學格局。成為校企合作緊密、辦學效益較高的職業學校。
[1]馮潤民.中國千村農民發展狀況調研[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9.
[2]曹明貴.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與人力資本流動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