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云 李繼紅
(桂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 廣西 桂林 541004)
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廣西作為一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目前正處于由落后的農業經濟向現代化的工業階段轉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加快建設以及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兩廊一圈”經濟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是廣西北部灣經濟開發面臨的一次重大的機遇與挑戰,廣西被納入國家經濟戰略發展方向又一級。廣西的地理優勢得到充分的體現。不僅對于職業人才的需求將逐步加大,更需要大量高等教育的專業技術型和應用型人才,不斷加強高等職業教育和強化職業技能,促進職業教育的國際化發展,有利于提升職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培育更多高素質、高水準的優秀職業技術人才。
廣西人才需求結構的變化在廣西快速的經濟發展、國際化形勢下,人才需求急速擴大與當前廣西存在的人才缺口成為制約廣西發展的主要原因。廣西“十五”期間人才需求調研與預測報告,1999年到2005年,廣西的人才需求總量將要增加94.6萬人,據2004年廣西“十五”期間人才需求調研統計數據顯示,廣西全區城鎮單位人才供應總量不足,各類專門人才落后于全國其他地區近10個百分點,特別是高端專業技術人才需求量較大,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需求和增長量都比較大,人數比例占總量的七成以上。廣西需求較多的人才是市場營銷類、現代農業、機械工程、旅游管理、海洋工程、計算機技術等。涉外工作人員嚴重不足。影響了東盟經濟貿易自由區在中國的發展。
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發展水平較低,總體教育結構有待完善。廣西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經歷了—個數量擴張的過程,廣西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處于彌補性階段。與東部發達地區相比,差距更大。而全區職業技術人才素質偏低,配備不均衡,主要是由于教育體系不完善,組織結構不規范,職業技能教育較為落后。數量的增加并不能代表適應地域的要求。更應該把重心放在職業教育的質量上來,在培養和教育學生的技能方面存在較多問題:一是學校的設施不完善,發展比較小;二是培養學生的技術水平要求不高;三是教師實踐經驗缺少。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區域發展不均衡。目前,廣西全區除防城港市尚無高職高專院校外,十幾個城市都有獨立設置的高職高專院校,但由于歷史環境、經濟狀況的不同,各地區經濟基礎的差異導致了經濟發展不平衡,依托經濟發展的高等職業技能教育也存在著不同的發展目標。全區高等職業技術高校主要分布在南寧、桂林、柳州三個中心城市,其余地級城市的高等職業教育相對比較薄弱,如崇左和防城港等城市還是空白,僅南寧市獨立設置的職業技術院校就有11所之多,其他地級市相對較少。導致廣西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銜接不夠緊密。目前,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很少有機會接觸和了解職業教育,談不上職業技能和職業意識的培養。學校在這一階段很少開設職業技術教育方面的課程,學生對社會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知識產業結構、高新技術和職業技能的前途并不是很清楚,不能選擇正確的職業技術道路。同時,廣西社會存在普遍的意識就是學生讀完高中后想直接接受高等教育,對于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環境不是很好。由于教學方式、升學制度、考試內容等綜合因素的影響,這類畢業生由于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存有一定的偏差,不能有效地將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職業教育與高等普通教育進行銜接。教育結構體系的封閉性制約了廣西職業教育的協調發展,嚴重地影響了學生接受職業教育的積極性。關于對高校教育資源引入職業技能教育的研究目前還較少看到,特別是當前泛北部灣區域合作、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為廣西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也給職業技能教育帶來了新的契機和嚴峻的挑戰,廣西區尤其北部灣在石油化工、汽車、鋼鐵、核電、熱電、造紙、糧油加工、國際貿易、港口物流等關鍵領域急需大量職業人才,在這樣的狀況下,研究利用高校優質教育資源,推動廣西開展高層次有地域產業特色的職業技能教育模式建立是有積極作用的。
廣西與東盟將在工業、農業、交通運輸、經貿、經濟技術合作、基礎設施建設、旅游、信息、教育和服務領域開展全方位的合作,泛北部灣合作對廣西金融、物流、文化和旅游產業也將帶來巨大推動作用。因此對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素質提出更高層次要求,給職業技能教育帶來新的契機和挑戰。廣西區內各高等學校及教育機構國際間交流相對較少,限制了職業技能教育的發展壯大,加上西部落后地區引進人才難度較高,西部地區人民職業技能教育觀念意識淡薄,廣西民族地區高等教育不能有效與國際先進教育理念和技能教育跟進,導致了廣西地區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滯后,發展水平不高,無法承接和整合國際教育市場。如果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東盟自由貿易區所帶來的機遇,廣西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將會錯失很多良機。東盟各國在致力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做出了最直接的合作方式,同時促進了各國的高等教育發展和競爭力,吸引了不少東盟國家的外來留學生來廣西深造學習,也有不少的學生去東盟國家學習。有利于促進政治、經貿的進一步合作和發展壯大,利用廣西得地理優勢和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平臺,做好人才的溝通與交流,提升廣西地方高校的國際化競爭力,育科研及決策上少走或不走彎路,有利于高等教育質量評價與國際接軌。
現在廣西憑借中國——東盟全面合作這個大背景,發展高等教育國際化,促進國際化人才培養將會大有作為。廣西高等教育與國外先進教育機構合作辦學逐步發展壯大起來,隨著廣西與東盟經貿合作的不斷深化,高校往來頻繁、教學理念的交流和文化藝術合作的增多,高校之間合作辦學的項目逐漸增加和擴大。如廣西師范大學在1997年與近30多所泰國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開設了多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及共建孔子學院。東盟博覽會的展開,使得廣西對經貿涉外人才、會展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的國際型人才需求大大增加。打造經濟新一極需要大量的國際化人才隊伍:一是經營管理人才,這類人才專門從事企業國際化經營,有較強的理論基礎知識和豐富國際化經營實踐經驗,具備當代企業管理素質的高級管理人才。其次是要求指掌握先進科技和一流工藝水平的各類專業技術人才;三是要求對他國的國際禮儀、語言熟悉,同時有組織和執行能力的東盟涉外人才。比如在歷屆東盟博覽會上同聲傳譯的技能人才,是現在面臨的最緊缺的專門人才。四是具有策劃運作能力,同時聯絡外商,會展招商的專門人才,要求能同東盟十國聯絡官人才一樣。
廣西我國惟一與東盟國家陸海同時接壤的省份,是西部通過世界的大通道,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和地理優勢。廣西廣西高校的分布隨著經濟的帶動逐步趨向合理化配置,各市區都均有高校設置。近幾年來先后組織成立了不少的學院和高職院校,通過提合并、升格、改制等組建了玉林師范學院、廣西財經學院、賀州學院及一大批高職院校,同時抓主線,重點建設綜合性大學,帶動高職技術性高校同步發展,重點抓好西部“211工程”院校的建設工作,建設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等實踐性較強的教育項目。不斷創新改革教育體系,完善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機制。,從學生愿望、學科教育、社會需求等角度出發,以就業為導向,面向應用,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針對職業技術院校專業教育現狀提出了相關的改革建議。
(1)創新職業技能教育發展模式,建立國際化培訓基地,拓寬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銜接通道。首先要擴大高職專院校擴大招生規模、革新專業技能知識領域、設立適應東盟人才課程計劃、培養國際化視野的專業教師、加強東盟國家之間的合作辦學等方面要求,提高職業技能教育適應市場自主辦學的活力。其次,建立東盟國際間職業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各國高校互換學生交流學習,增強高校之間職業技能溝通和互信。國際前沿性職業技能是廣西發展的內在驅動力,緊隨東盟教育的交融影響,廣西可推行多樣的教學管理模式,如學分制與證書教育制相結合的教學管理制度。靈活而符合彈性學制的要求,不僅可促進高校職業教學質量的提高,還可以使得學校的教學模式多元化,吸引學生的興趣,提供給學生不同的職業道路方向,使得學生的選擇范圍靈活性增大,從而拓寬職業教育向普通教育的多向銜接渠道。
(2)革新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和教學理念的與時俱進,增加實踐教學內容。在專業設置上,要根據廣西區域經濟實質需求定位,對市場所需實用型人才的需求情況做進一步調研分析,及時調整人才戰略目標。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大量增加實訓課程內容的比例,提高混溶參雜比例,以生產實踐性技能應用教育為主線,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逐步提高和過度到普通教育的思維模式。不斷探索和完善不同職業技能教育教學體系,根據新時代服務業和制造業的需求革新人才培養模式和專業設置,創建具有民族性的地方特色品牌專業,重點發展東盟貿易區緊缺的數控技術應用、電子與信息技術、機電技術應用、汽車運用與維修、食品、飯店服務與管理、旅游服務、物流業、會展業、現代農業等現代化標志性專業。以就業作為職業教育發展導向,及時應對市場變化,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高、中、初級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最終實現與普通教育的多途徑銜接。
(3)建立國家化合作教育平臺,整合資源優勢互補。悠久的歷史交往,與東盟各國民族同源的關系,是廣西與東盟各國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合作的基礎。加上廣西有著招收東盟留學生的歷史,所以抓住目前廣西與東盟各國合作的有利時機,引進東盟優勢教育項目,加強合作范圍和力度,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是廣西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點之一。以泛北部灣區域合作、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為契機,探索將高等教育資源引入高層次職業教育領域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為推動廣西區職業技能教育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據。優越的區位和良好的交流合作基礎,為職業教育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撐和服務體系,促進其順應東盟國際市場合理發展,為區間經濟發展培養適合的專業技能人才。加強普通教育的職業意識養成。
展望未來,在東盟國家經濟的發展驅動下,廣西職業教育將迎來新的發展方向和目標,與國際先進高等教育相接軌,不斷壯大符合現代化市場要求和掌握專業技能的新型人才,為廣西乃至西部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同時,也促進了我國西部職業技能教育的大發展。
[1]張國偉,等.廣西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銜接的現狀、問題與對策分析[J].現代經濟:現代物業中旬刊,2010(2).
[2]韋玫.中國:東盟背景下廣西高等教育國際化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
[3]陳小民.廣西全面融入10+1、9+2和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選擇[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6(2).
[4]盧曉忠,著.當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對中國的影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5]中央媒體北部灣(廣西)經濟區開放開發新聞采訪報道集:風生水起北部灣[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6]陳秀瓊.21世紀初廣西高校面向世界的思考[J].廣西高教研究,2002(1).
[7]趙麗.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概念框架探討[J].教育發展研究,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