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小蘭
(常州建東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常州 213022)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應用領域的拓廣,數據庫技術的應用十分普及,它已成為計算機信息系統和應用系統的基礎和核心。許多高職的多個專業都開設了數據庫相關課程。數據庫學科具有很高的理論性與實踐性,要想學生在短期進行學習和掌握,難度較大,如何使學生學習起來有興趣,不枯燥,容易理解,筆者就優化課程教學效果進行了思考和探討。
通過分析數據庫課程教學現狀和用人單位的反饋意見,目前學科教學中還存在以下問題:(1)教學中普遍側重介紹一種數據庫管理系統(如SQL SERVER等)的具體操作。過多、過細地介紹交互式操作命令,很少全面地介紹數據庫應用系統的設計技術。(2)課程安排不合理,內容前后脫節。如只講授基本理論和具體的數據庫管理系統,沒有開設后續數據庫應用的相關課程,或者課程教學時間間隔長,甚至安排順序顛倒,造成教學內容的脫節。(3)課程內容組織不佳,對內容取舍不當。例對于基本理論知識,要么略講或不講,要么全面“灌輸”。一些理論性過強、與實際聯系不緊密的內容使學生感到抽象、枯燥,不易掌握。(4)教材內容陳舊,重復部分多,理論內容和應用內容分割,應用案例少。教材舉例多數是數據庫在教學管理中的應用,如圖書、學生成績管理等系統。提供的教學資源少,數據來源單一,數據量小或人工數據輸入量大,學生很難體會利用數據庫處理、管理數據的巨大作用。
高職培養的是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選擇上應與專業崗位所需的能力及知識對接。在課程優化設置中應注意以下原則:
整合原則應打破學科知識體系,從培養崗位能力著眼重新安排知識體系。應以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為核心,對課程內容做縱向和橫向的整合,強調課程內容的應用性、基礎性和綜合性。
模塊化原則應圍繞專業培養目標與課程的性質、功能,打破教材內容的組織體系,設計多個教學單元。每個教學單元包含一個時間段內相應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以滿足職業崗位對知識和能力的需求。通過課程內容模塊化,能在較短時間內將相關聯的多層次知識迅速融會貫通,最大限度地縮短時間跨度,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實踐,豐富實踐經驗。
應用性原則應以培養目標的實際需要作為內容取舍和結構組合的標準,突出能力培養。一是堅持理論知識“必需、夠用”的原則,進行精簡、合并、重組與更新,減少抽象的、偏深偏難的、純理論敘述性的內容的比重。二是將實踐教學作為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重要環節,提高應用性教學內容的比重,保證實踐和技能訓練的實施。
層次原則應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強化教學內容的導學、助學設計,為不同個體、不同基礎、不同專業方向的學生分層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要求,使教學內容更加適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從而滿足不同崗位、不同學生群體對學習的需要。
優化數據庫課程,整合教學內容,實現“教、學、做”一體化,促進課程改革與發展,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下面結合我多年教學經驗,提出優化數據庫教學效果的幾點思考:
根據高職學生對直觀且熟悉的事物較為感興趣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數據庫的日用實例來配合數據庫學科的相關教學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
例如,為了讓學生了解數據庫的用途及概念,我從與學生日常生活較為密切的超市購物結賬、圖書館的新書入庫、借還登記等例子入手,對數據庫的用途及概念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使學生感覺到數據庫的應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很普遍。
高職學生大多學習底子差,學習積極性不強,如果以理論講解的教學方法將難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這些學生的好奇心、愛思考、喜歡動手操作的特點則是我們在教學中最好利用的“武器”。在教學中,我將每節課要講的知識點都融合到能產生直觀效果的操作上來,以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知識的靈活應用。
例如,在VFP課程中講解數據的輸入輸出語句時,輸出語句“@<行,列> say<輸出內容>”是一個簡單而又單調的語句,但卻非常重要。起初學生并不在意它,只是覺得很容易理解它的作用,但卻很容易遺忘它的用法。于是,為了加深學生對這條語句用法的認識,我通過多媒體演示了利用這條語句在顯示屏上“畫”出了一幅小熊送祝福的畫面,學生立刻被這美麗的畫面吸引了,進而產生了自己也要完成一幅圖畫的沖動。通過我的詳細講解,學生頓時明白了這種效果可以通過剛才講過的輸出語句來制作完成。于是,接下來的時間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力,完成了各種各樣圖畫的練習。
VFP課程中,表單與純代碼的編程不同,它有直觀的界面,但針對表單的教學也不是那么簡單輕松。如果說編程需要教師巧設案例多加練習來掌握的話,那么表單更少不了教師的知識實用性引導。
在教學中,我將每節課的知識點都融入在能產生直觀效果的實例中。例如:一個簡單的文本框,我把它設計成數學計算題的表單或登錄某個系統的表單等實例來進行講解,讓學生直觀地體會到文本框的作用和用法,而不再覺得那只是一個死板的文本框。又如:一個選項按鈕組,我將案例設計成點擊某個選項時就顯示某個詩句的古詩記憶表單,或設計成一套簡單的5道單選題的試卷表單,讓學生認識到原來所謂的無紙化考試其實可以利用表單和數據庫來實現,甚至閱卷都變得那么簡單而輕松。
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貫穿一個大項目來講解,為了讓學生不斷體驗學習的成就感,我又將大項目細分為最初的構思、需求分析(功能分析)、數據庫設計、界面設計、各功能模塊的具體實現、模塊的整合調試等小項目。通過完成一個個小項目,不僅使學生能夠從項目中學到相關的知識,還使學生學會了用知識來完成其它的項目。當他們達到這個層次的時候,他們將會對學習產生一種有成就感的感覺,更堅定了他們繼續學習的決心,也增強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知識是無限的,能在短短的四十分鐘的課堂時間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更是有限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十分重視以“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多舉實例和設計具體案例,使學生的視野和思路變得更加開闊。讓學生積極去發現身邊更多的數據庫應用實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養成以實際行動代替喊口號的做事風格,當他們遇到問題的時候,作為教師要積極鼓勵他們動腦去想、動手去做,盡可能早日完成。為了激勵學生主動學習,教師要對學生的每一個小發現或每一個完成的作品及時地給予認可和表揚,并適當地給予加分獎勵,并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問題并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
總之,在數據庫的教學中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用貼近生活的實用例子作為教學的用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認可學生的學習成就,讓學生體驗學習數據庫的樂趣、收獲學習知識與技能的方法。在數據庫學習的這個大舞臺上,教師是導演,演示出這門學科的教學之法,而學生是主演,演繹出這門學科的應用之美。
[1]顧鴻飛.數據庫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教育研究,2009,3.
[2]葉霞.“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教學改革實踐小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7.
[3]孟憲虎.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數據庫系列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計算機教育,2009(2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