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曦斌
異位妊娠是婦產科常見的急腹癥,若能早期發現、診斷,及時處理則預后良好。近年來宮內放置節育器后發生的異位妊娠文獻上屢有報道。現將我院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4例患者做回顧性分析。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異位妊娠116例,44例發生在宮內置節育器后,占40%,其中年齡最小的21歲,最大的35歲。宮內置節育器后發生時間最短為2年,最長為10年,術后5年內發病28例,占64.5%。
1.2 癥狀與體征 44例中有停經史29例,占65.9%;停經時間40~65 d,以40~50 d者為最多;腹痛38例,占88.8%;不規則陰道出血16例,占36.3%;伴有休克的14例,占31.8%。查體:宮頸舉痛35例,占79.5%;腹部叩診移動性濁音陽性7例,占15.9%;后穹窿穿刺均抽出不凝血。化驗檢查:血紅蛋白9 g/L以上的32例,占75%。
本組44例均行手術治療,病理報告予以證實。手術見中輸卵管間質部妊娠2例,峽部及壺腹部妊娠39例,傘部妊娠1例,腹腔妊娠2例。腹腔積血最多約1500ml,最少30ml。其中輸卵管妊娠伴炎性細胞浸潤21例,占輸卵管妊娠的47.73%。44例均痊愈出院。
宮內置節育器后發生異位妊娠最短在2年內,多發生在于5年內,占64.5%。病理報告提示輸卵管炎者占異位妊娠的47.73%。因此目前宮內置節育器亦成為異位妊娠的原因之一。節育器本身不增加異位妊娠的發病率,但放置節育器后引起輸卵管炎而增加異位妊娠的風險性。有研究表明放置節育器比不放置節育器患者的輸卵管炎癥發生率高三倍。因此術前應做好婦科檢查,對有生殖道感染的患者應治療后再行放置節育器;嚴格無菌操作;并定期對節育器檢查,如有下移、異位應行取出。另外由于節育器的副作用有引起腹痛、經前后不規則陰道出血,易使患者忽略病情,主觀上認為已避孕,延誤治療。癥狀多不典型,一部分無停經使,腹痛時輕時重,反復出現。多數無休克癥狀。診斷除詳細詢問病史外,可根據B超,尿妊娠試驗,HCG測定等輔助檢查,后穹窿穿刺簡單宜行,可提高對異位妊娠的認識,從而減少誤診及死亡率。
[1]王淑貞主編.實用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